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产生于魏晋时期的《法文天师戒科经》与刘宋出世的《三天内解经》,都是宝贵的道教典籍,蕴含着当时道的神学思想。经过认真剖析,本文从前者归纳出7条神学思想,从后者归纳出6条神学思想。从中可以发现,在魏晋到南朝初期的道经典中,不仅关注的神学问题有所转换,些神学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可以窥见道教的主体性与佛教的“作用”。

  • 标签: 魏晋南朝 正一道 神学思想
  • 简介:在普遍印象中,金元之际河北新道教方兴未艾,占据着大部分宫观。但从些重要的碑刻等史料来看,传统的符篆派——道,当时并未在河北销声匿迹,相反在某些地域还十分繁荣。关于这爪.情形,可以通过现存些史料钩索出大致轮廓。总体来说,金元时期河北道比较繁荣的地方是保定府易州里。

  • 标签: 正一道 河北 传承 金元时期 史料 繁荣
  • 简介:本文考查了天心正法与《金锁流珠引》中的唐代考召法术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天心正法与唐代考召法术的法术职能、行法过程和法师所担任的仙职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些比较可以看出,天心正法源于《金锁流珠引》中所记载的唐代派的考召法术。

  • 标签: 天心正法 正一法术 考召法术
  • 简介:永井正是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平面设计大师,他的海报作品多以"life"和"I’mhere"为主题,具有日本传统艺术的平面装饰特征和现代感。研究永井的海报的主题、形式语言,分析其图形创意手法,对于创作具有国际化和中国本土化的平面设计作品有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图形创意 平面设计作品 形式语言 中国本土化 日本传统 平面化
  • 简介:早期道主要的斋醮仪式是上章。作者通过对早期道上章与三官手书的探讨,认为五斗米道的三官手书就是上章的文书。并从道教斋醮科仪思想的角度,对正章文的济度思想进行分析,指出斋醮济度思想源于道的上章。

  • 标签: 早期正一道 三官手书 上章仪礼 济度思想
  • 简介:摩尼,旧译“明教”、“明尊”、“末尼”、“牟尼”。伊朗古代宗教之。公元三世纪由个名叫摩尼的人创立。他在琐罗亚斯德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佛教、诺斯替等思想材料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以二宗(即崇尚光明,反对黑暗)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意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论为根本教义。最高的神是四位体(察宛、光明、威力、智慧)。三至十五世纪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约六至七世纪传人中国新疆地区。

  • 标签: 摩尼教 印度教 日本教 泉州市 中国 福建
  • 简介:本文从修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述三思想在刘明修道思想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三是其修道思想的个突出特点。

  • 标签: 刘一明 三教合一
  • 简介:道祖庭——嗣汉天师府□宋亚平●“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当你将要步入天师府,去领略道祖庭风貌时,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这幅惊世醒目,气吞万里的门联。它出自董其昌之手,檀香木雕就,赫然挂在天师府头门的大柱上,令望者肃然。龙虎山天师府...

  • 标签: 天师道 正一道 中国道教 龙虎山 祖庭 张道陵
  • 简介:牟宗三先生基于宗密的禅致论,提出了以慧能禅与天台相匹配为最高的新禅致论,其基础在于以存有论为核心的哲学立场.但牟先生此理论有三点可质疑之处:判标准转移、内之外别传与牟式禅致论之不足.经过质疑之反思,牟先生仅关注佛教义理的判标准被拓展为兼顾佛教义理与修行证悟的新标准,并依此判,得出禅宗较之天台宗更为圆融的结论.

  • 标签: 牟宗三 禅教一致 摄禅归教 摄教归禅
  • 简介:经》是纂辑于南北朝时期的天师道(派)道经,今已散佚,但在《无上秘要》、《玄门大义》、《道教义枢》、《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三洞珠囊》、《要修科仪戒律抄》、《仙苑编珠》、《云笈七签》等道教类书中保存有其许多佚文,根据后世道书频繁征引该经的情况看来,它应是颇为重要的道书。笔者根据《云笈七签》卷六和《道教义枢》卷二有关《经》的材料进行分析,

  • 标签: 道书 体制 南北朝时期 正一派 天师道 道经
  • 简介:丘处机是金元时期全真龙门派的创始人,他的道教思想推动了全真的发展,并通过全真对中国道教的后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融道、儒、释为炉是全真贯的宗旨与特质,而丘处机赋予了“三”以新意。丘处机站在道教立场上对“三”思想的推扬,既丰富了全真思想,也促进了传统道教的变革。

  • 标签: 丘处机 三教合一 影响
  • 简介:本文认为马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结合其自身的经历境遇、理论凭借、兴趣机缘,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哲学.他认为西学冲击下的中国学术正处于末世,从心性本原疏解中西文化的紧张与对立.本文着重分析他在文化批判、文化价值、文化判诸层面的致思趋向和理论特点,由此强调中国哲学的内在生命精神.

  • 标签: 马一浮 中国哲学 本原 现代新儒家 心性 自身
  • 简介:诤,顾名思义是以言相争.有人听到"相争"两字,就条件反射地说:不好,教会里不宜争吵.但这里的相争,不是那种伤感情的争,也不是争吵而是争论.善意的争论能争出民主,争出真理.以言相争,意思指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把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对解决问题只有好处.教会不是搞言堂的地方,但却是容易搞言堂的地方.所以,要诤,要给"诤"留有空间.

  • 标签: 基督教 教会工作 民主制度 工作态度
  • 简介:恶的问题是哲学上的重要议题。本文在犹太基督哲学背景下讨论此问题。首先对恶的问题作精确的哲学表述,介绍矛盾版本的恶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自由意志辩护。对于证据或归纳版本的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怀士察(StephenWykstra)所提出的Noseeum论证,说明无法否定证据的恶背后有可能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提出种基于犹太基督传统的类比神正论,并说明接受这种神正论的局限。本文的结论是,就哲学论证而言,两种版本的恶的问题都可以在犹太基督信仰内部得到消解。

  • 标签: 自由意志辩护 神正论 犹太教 基督教
  • 简介:散居道士,般指非经正统道教组织培养,活动于民间以从事道教符箓斋醮为职业之人的种称呼。上海的散居道士据目前调查,大多分布在市郊,市区则较少。由于他们大多数缺乏定的宗教信仰和组织生活,部分人在活动时有不正当竞争、且组织混乱,科律废弛,甚至与封建迷信混杂在起,所以给当今的道教教团组织和社会带来了定的负面影响。正确地加强对散居道士的引导和管理,是今后道教和社会共同的种责任。

  • 标签: 上海 正一派道士 散居道士 道教 宗教信仰 宗教工作
  • 简介:农历十月十三至十六,即11月24日-27日,正逢下元节期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在圆满完成“对台干人专场授篆活动”后,又迎来“乙未年对海外派道士授巢活动”。本次活动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嗣汉天师府承办。这也是自1991年以来,天师府承办的第26次对海外派道士授篆活动。授策程序基本上以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撰序、光绪二十八年(1902)朱鹤卿录写的《天坛玉格》为依据,结合当代实际依科进行,由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传度师,中国道协副会长、天师府住持张金涛道长为监度师,江西省道协副会长曾广亮道长为保举9币。参加授篆的海外弟子共71人,来自新加坡、加拿大、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 标签: 正一派 海外 道士 中国道教协会 国家宗教 天师府
  • 简介:"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向往。为此,我们充满信心和喜悦,也深感实现这梦想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值此中国基督第九次代表会议胜利召开之际,谨向全国基督徒发出如下倡议:

  • 标签: 代表会议 中国梦 基督教 倡议书 能量 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