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论述迎接党的十六大的思想理论准备工作时指出,要"实际问题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强调十六大报告要"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作出回答,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无疑,十六大报告完成了这一任务.实际上,十六大报告本身就是以实际问题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了新的理论篇章,为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际问题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重要性,同时又必须自觉地意识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 标签: 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 人民民主专政 公有制 按劳分配原则
  • 简介:春秋前存在两种指意截然不同的“兴”,一种属于音乐内容及演唱形式,即瞽礞乐师“六诗”之“兴”;另一种是国子教育“乐语”之“兴”,属于正式场合富含道德性的言说。孔子继承二者,《论语·阳货》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即指乐语系统之“赋诗言志”与“观诗知志”。孔子发挥此意以为教,并进一步赋予“兴于《诗》”道德意涵,即借《诗》中对自然万物的感发,兴起对天地之道、内在仁性、礼乐政教之体认。此思维方式亦推广应用于《诗》之外,如伯夷叔齐之事迹。这种道德认知、体悟上的启发,适合士君子的自我道德修养;而对一般人民百姓,孔子则提出了“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更加强调道德情感之联结、感染与共鸣。

  • 标签: 孔子 诗教 教学法
  • 简介:视唱练耳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一门理论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现阶段各师范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进修学习,发现将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运用在视唱练耳教学当中,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因此本文对柯达伊教学运用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 标签: 视唱练耳教学 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 高师 应用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在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一场数字技术的革命。为人们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感受,视觉传达课程只有主动迎接信息时代的变化并不断探索.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视觉传达学科的发展。项目教学是视觉传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这种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设计出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

  • 标签: 数字媒体 项目教学法 视觉传达设计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同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共同创造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大钊是这一哲学的启蒙者,毛泽东是这一哲学的奠基者,而邓小平是这一哲学新阶段的开创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学术进展,毛泽东就提出并阐释了大量哲学学术问题,足以驳斥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低为政治话语的论者,也足以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对这一哲学的研究,具有完全的合法性。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 哲学学术创新 显性和非显性形式
  • 简介:建筑学是以学习建筑设计为主,同时学习相关基础技术课程的学科。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环境的学科,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素描”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基础性地位毋庸置疑。A校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设计素描的基本理论和技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造型基础

  • 标签: 建筑学专业 “素描”课程 基础教学
  • 简介:从2004年10月份开始,我们对上海市的基督教(新教)活动场所布局情况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目前实地调查工作已大体完成,问卷数据正在整理与分析过程中。本文先就上海市基督教堂点布局的基本情况作一初步的汇总。

  • 标签: 宗教场所 上海 基督教 场所布局 宗教活动 宗教需求
  • 简介: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在经验内容上关注构成证据相关性的基础,它通过共同体的批评性互动来建构一种动态而可靠的语境及其规范。朗基诺指出理性和社会二分是对知识概念的误解导致的,而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规范来自科学自身的形象。与认知科学中的生成主义进路比较看,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主要思考科学探究的过程,它关乎作为公共知识的科学。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和实践实在论都拒绝上帝之眼的可能,但在形而上学和规范性问题上两者依然存在差别。

  • 标签: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 规范 互动
  • 简介: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旨在通过交往合理性来解决人类社会的各种冲突,他坚信人因为可以具备交往理性而彼此在必要问题上通过商谈而达成基本的普遍性共识。这一思想适用于我国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者有机融合。前者体现为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协调,对学生的启发和诱导;后者体现为所有学生有权对所涉价值观进行独立思考、平等交流和自主选择。

  • 标签: 商谈伦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 简介: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光色变化的科学原理,后在色彩艺术上得到运用,到法国印象派时艺术家们对光色的理解达到顶峰,从而导致现代色彩艺术的产生。同时中国绘画从"随类赋彩"至各个历史阶段中的重彩、淡彩而发展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在基础教学上懂得光色原理,掌握色彩的基本要素,培养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写生与创作当中。

  • 标签: 色彩艺术 色彩理论 中西方 光色 中国绘画 随类赋彩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五个文本为基础,根据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双重逻辑,即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联系与区分,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哲学意义进行新的探讨。在生产逻辑的视野内,马克思对分工的理解并没有真正与古典经济学区别开来。在资本逻辑中,社会分工与工场内部分工的区分、分工对于资本生产的意义才得以真正呈现出来。

  • 标签: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分工 资本权力
  • 简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独有、独到优势的论断,是2014年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规律的深刻理解。协商民主的优势,建立在其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这四大基础的探析,深化对协商民主优势的认识,以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更加新颖的现实视角和理论素材。

  • 标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独特 独有 独到 文化基础 理论基础
  • 简介:作为一位具有文化情怀和社会承担的现代知识分子,徐复观对儒家的价值理念十分认同。其中国思想史研究即是为了证明儒家传统在价值上的正当性。但是,这种论证采取的乃是一种知识论进路,并且自觉不自觉的将西方关于思想文化的某种论述作为普遍范型用以描述、解读和评价若干重大思想史事实和重要经典,不仅在知识上陷入许多的矛盾,与研究的初衷也可能背道而驰。这种现象实际具有某种普遍性,值得后来者深切反思。

  • 标签: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原史 实证史观
  • 简介: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初,毛泽东逐步提出了"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0年初,"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完整表述,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报告中。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明确提出"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但全党认识程度和贯彻力度还不够。在全面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关键时刻,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最终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确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刚上任时就得知,学校里有个“问题学生”——小鹏。他的父母均是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太多能力教育他。该生性情顽劣,经常在校内惹事,曾打人时将棍子打断,抽烟,学习成绩不好。我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决心把暂时长歪了的小树扶正。于是我找到了小鹏。他个子不高,有点黑,小平头,眼睛不大却挺有神,一看就挺机灵。将他领到我的办公室后,他的态度非常好,承认了从前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惹事。为了促使他自觉约束自己,我当即与他签订了协议书:不许做出打架、骂人等违反《小学生守则》的事情,若是违犯了,则一次警告,二次记过,三次开除,决不手软。要教育好小鹏,取得家长的配合很有必要,家庭教育必须跟上。

  • 标签: 学困生 外来务工子女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正>阴阳概念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政治、哲学、科学等方面,影响极其深远。直到今天它在中医学领域中,仍然时时起着微妙的作用。这个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标志我国至少在约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时代前后,便已切实地触到了宇宙事物运动的脉搏。我国有一部最古的医书《内经》,这部书近年很受中外学者们的注意。在这部书中

  • 标签: 周易 基础问题 阴阳观 自然科学基础 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学
  • 简介:德行教育预设我们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加以贯彻实行。知而不行的事实。使得道德自律的可能性遭到质疑。价值灌输或行为规训做为保证知行一致的教育手段.这种德行教育的迷思普遍存在。首先批判来自知行双轨论的教育学迷思,并透过柯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的知行同轨论,说明知行不一致的现象其实只代表:道德判断是道德行动之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借助布莱西(AugustoBlasi)与蒂尔曼·哈贝马斯(T.Habermas)对于道德行动之充分条件的探究,最后将指出,自我本真与群体团结做为基础的责任判断.才是德行教育真正的基础

  • 标签: 德行教育 知行问题 责任判断 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