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日本本愿法门,随着日本投降,早在五十多年前就被中国人民赶了出去。近年来在少数人策划下,斥巨资大量出版非法印刷品,大肆传播这个不正的歪门。本愿法门的传播活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受到公安机关的查问。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它不是佛教的正确法门

  • 标签: 本愿法门 净土法门 佛教文化 教义思想
  • 简介: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佛日依正不二,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正”字,乃“依报”、“正报”的略称。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的身心,即生命主体;依报,指生命上体所依正的国土,即生存环境,佛法说身心世界皆是业力之果报,故名依正报。《三藏法数》卷二七释云:“正...

  • 标签: 不二论 社会生态学 社会环境 生存环境 佛法 天人合一论
  • 简介:不二,金代全真派著名女道士。孙不二继承了王重阳的内丹思想,注意到坤丹与男丹的区别,大大的发展了以生理转变为重要内容的女丹,成为后世坤丹道法之祖。本文以其著作为基础浅述其女丹功法。

  • 标签: 孙不二 女丹修炼 坤丹
  • 简介:禅,无论是临济、沩仰、云门、曹洞、法眼,抑或剑客、老婆、诗人,都属宗风的差异,而这宗风主要则体现在锻炼学人及悟后风光之上,其实,无论哪种宗风都必具备禅的基本面相:工夫锻炼与行脚勘验。以前者而言,打坐参禅是基本功课,宋时,更具体化为行法鲜明的法名——默照禅与看话禅,l默照传于曹洞,到了日本,更明白揭橥为“只管打l坐”,所以认为禅不打坐,

  • 标签: 参禅 基本面 默照禅 锻炼
  • 简介:末法时期的我等凡夫,舍净土一门,决无当生了生死脱轮回之可能,而欲往生净土,只有信靠弥陀之慈悲大愿,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才行。本愿法门强调得信(它又称为金刚信),说得信之后,即得往生,不用任何自力修为。又说得信之后的念佛,只是为报恩。认为对弥陀的信仰也

  • 标签: 本愿法门 佛教文化 慧净法师 教义思想
  • 简介:《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亦称《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经》等,是佛教净土宗的重要经典之一。药师如来法门依《药师经》建立,是深契时机、消灾免难,求获人天福报的无上法门。历史上翻译成汉文的《药师经》共有5种,但其中南北朝慧简法师所译的《药师琉璃光经》早已失传,仅在古大藏经目录中载有篇名。因此,实际传下来的《药师经》汉译本只有4种,即:1、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的《佛说灌顶拔除罪过生死得度经》。此经没有单行本,附载《佛说灌顶大神咒经》中。

  • 标签: 药师 法门 济世 救人 功德 净土宗
  • 简介:中国有句老话叫:“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就是说在中国几乎每家都奉有阿弥陀佛,人人心中都有观世音菩萨存在。可见观世音菩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大。在中国不但在形式上很多家庭中都供有观世音菩萨像,每年还有庆祝观世音菩萨的诞辰、出家和成道的月十九、九月十九和六月十九等三个节日。更重要的,在许多人的心中,还有一颗真诚而恳切的信仰之心,

  • 标签: 观世音菩萨 净土 念佛 观音 存在 人心
  • 简介:一代宗师虚云老和尚教导我们,学佛的先决条件是:“一、深信因果;、严持戒律;三、坚固信心;四、决定行门”。可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对我们的修行是何等的重要。而佛法浩瀚,有八万四千个修行法门,往往令不少初学者望着如此众多的法门无法选择。其实佛教传入中国后,能够流传到现在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只有禅宗、净土宗、密宗。因此,可以这么说,在佛教众多的法门中,禅宗、

  • 标签: 法门 修行 先决条件 佛教传入 初学者 生命力
  • 简介:以道信与弘忍为标志性人物的东山法门继承了菩提达摩的禅学精神,启发和成就了中国早期禅宗的总结者和集大成者——六祖惠能。东山法门将在达摩禅学中居于首要位置的佛性本体归结为自心本性,并且试图以“守一”和“守心”的方便形式为普通一般根器的学人提供一种可以普遍遵循、并且贯彻始终的修习模式。东山法门是以“守一”或“守心”的方便形式来贯通本来清净的心性本体与扫相离妄的般若空观的方法和精神的。后来惠能继承了东山法门“即心是佛”的心性本体思想,同时非常强调自性本有般若之智,以佛性本体与般若方法在当前一念心上的直接合一,扬弃了“看心看净”的方便模式,基本上完成和构筑了中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论和实践特征。

  • 标签: 守一 守心 看心 看净 佛性本体 般若方法
  • 简介:清静为本,参悟为要古人读经之前要“拜经”和“展经”,先洗手,再抱拳躬身,然后再小心地打开经书细读,这当中便需要一种恭敬心和清静心。有了这种心,便可以进入到参悟本经的境地了。有一位前辈曾经说过,读经有五个方法,就是“参、悟、体、行、证”。

  • 标签: 参悟 拜经 冤家债主 承负 苦乐 二字
  • 简介:王(予予)先生真的走了!这对每一个熟知和热爱他的人,都是永远揪心地疼痛。一想起法门寺地宫那金光四射的丝绸服饰,我就想看到王先生的身影。每当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把这沉重无比的思绪,由身边的佛教圣地法门寺,骋目千里之外的长沙马王堆、荆州曾侯乙墓,期望从他过手的每一件国宝上,寻找一位穷尽一生精力,保护、研究中国古代丝绸和服饰者的身影。

  • 标签: 地宫 曾侯乙墓 佛教圣地 荆州 马王堆 服饰
  • 简介:应台湾佛教界的联合邀请,中央政府特批,2002年2月23日,陕西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在两岸佛教界400多名僧俗弟子的护送下,由专机运抵台湾,先后供奉于台湾大学体育馆、台北县三峡镇金光明寺、高雄县大树乡佛光山、台中港区综合体育馆、南投县埔里镇中台山等处,于3月31日返回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供奉第一星期,瞻仰信众就近百万。

  • 标签: 法门寺 佛指舍利 台湾省 佛教文物
  • 简介:2005年11月11日.法门寺佛指舍利在中国佛教界组织的护送团、护法团和韩国佛教界绀织的迎请团护侍下.从陕西做迎请至韩国.先后被供奉在首尔市奥林匹克体育馆(11月11至12月4日)、曹溪宗著名道场道诜寺(12月4日至8日)和釜山市会展中心(12月8日至20日).受到韩国佛教四众弟子和广大民众的虔诚瞻礼。

  • 标签: 佛指舍利 法门寺 供奉 圆满 功德 中国佛教
  • 简介:本书力图创造性地继承以《景德传灯录》为代表的汉传佛教灯录体史书体裁,“灯”取其光明义,以喻通过代代相传的明灯,给众生带来光明。灯录体史书是汉传佛教的独特创造,后又被儒家借鉴,创作了《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名垂千古的巨著,辨彰学术,考镜源流,发展为学案体。本书复以学案之名还用于新时代的传灯录,实乃返本归祖,旨在焕发中华史学优良传统之活力。人间佛教是当代佛教最富时代特征的思想,也创造性地继承了传统之精髓。

  • 标签: 人间佛教 当代 《明儒学案》 《景德传灯录》 前言 法门
  • 简介:蕅益大师(1599--1655)名智旭,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苏州吴县人。少年时常以儒家自任,二十岁注《论语》。是年丧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遂发出世之心,天启年(1622)从雪岭大师剃度出家。顺治十一年(1655年)圆寂。世寿57岁。据彭绍升《一行居集·四大师传》记载,师生平著撰合四十八种,约三百余卷。其中大部著作有《首楞严玄义》、《法华经会义》、《楞伽义疏》、《唯识心要》等,而以《弥陀要解》最为殊胜,曾经受到十三祖印光大师的盛赞。

  • 标签: 天台宗 净土法门 蕅益大师 中国
  • 简介:2017年10月27日,法门寺博物馆第五届法门寺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茶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唐代茶文化”为主题,本着“以学术为本,促进学术繁荣”的宗旨,旨在为全国茶文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学习与科研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高峰论坛 丝绸之路 茶文化 法门寺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