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电导仪治疗癌因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76例肺癌疼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癌痛规范化三阶梯止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电导仪镇痛,对比两组镇痛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84.2%,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60.5%,P<0.0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P<0.05。结论:超声电导仪治疗癌因疼痛可促进可透皮吸收药物经皮肤透入人体,发挥药物的作用,改善止痛效果,安全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电导仪 癌因性疼痛 三阶梯止痛
  • 简介:摘要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液体管理的重点、难点,过与不及都可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机体对液体反应是指导液体治疗管理的重点。文章综述了目前预测液体反应常用指标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不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从而为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的液体治疗管理提供依据,选择合适的液体反应预测指标,作出及早诊断和处理。

  • 标签: 液体反应性 每搏量变异度 脉压变异度 被动抬腿试验。
  • 简介: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renalfailure,ESRF)病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MHD可部分替代ESRF病人的肾脏功能,使生命得以维持。MHD病人病死率很高,据统计,我国MHD病人年死亡率为25%,其发生与透析相关低血压等透析并发症有关。控制液体摄入,从而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nterdialysisweightgain,IDWG)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是减少透析相关低血压等透析并发症、降低MHD病人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液体摄入依从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病人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透析并发症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种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OA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DOLL’S方法随机分为3组,超声脉冲电导空白组(A组)30例,超声脉冲电导透射中药组(B组)30例和中药外敷组(C组)30例。以VAS评分标准在治疗2周后评定临床疼痛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有效率比较,B、C组明显优于A组;B组优于C组。结论超声脉冲电导透射中药较单纯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及中药外敷组,具有快捷、高效、安全的治疗优势。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通络活血 超声脉冲电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相关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8例MHD患者,通过采用质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进行分析及访谈,以总结出影响MHD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具体因素,为后续采取针对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结果MHD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主要有味觉异常、对相关知识缺乏认知以及心理因素三项。结论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限制液体摄入为MHD患者最难依从的一项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应注重分析及总结影响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心理支持,以提升MHD患者液体摄入的依从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液体摄入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液体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测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广泛应用。神经外科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疗法的概念和具体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液体疗法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颅脑损伤患者液体治疗中主要液体的选择上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 标签: 颅脑损伤液体治疗主要液体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输液液体温度对患者输液体验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相关假设。实验结果显示,输液液体温度与患者的输液体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温度的调节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体验。在实验组中,通过控制输液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适宜的组别患者舒适感较高,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明显减少,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为临床输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意义,强调了在输液过程中合理调节液体温度的重要,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输液体验,液体温度,患者舒适感,临床实践,治疗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行限制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组,每组各包含3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充分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限制液体复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PT和APTT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和APTT指标水平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T和APTT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和复苏成功率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液体复苏治疗,相较行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的PT以及APTT生理指标水平,改善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实现创伤性疾病的治疗转归,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 标签: 限制性体液复苏 创伤外科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限制液体复苏和常规液体复苏对各种原因所致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救治的88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苏指标和患者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复苏24h后血乳酸水平(1.75±0.62)mmol/Lvs(3.20±1.30)mmol/L、碱剩余(-0.81±2.07)mmol/Lvs(-4.61±1.90)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3.37±1.87vs16.70±2.5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91.01%vs79.50%)、ARDS发生率(4.54%vs9.19%)、MODS发生率(11.36%vs1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液体复苏可以显著改善各种原因所致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休克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休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于慢性的难愈创面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采取液体敷料的方式做好评价与分析。方法:对于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难愈创面的患者共有100例,将其采取电脑随机方法,将入组之中的患者平均分成并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之中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的处理模式,再配合无菌的生理盐水湿纱布采取湿敷的模式,实施无菌夹棉纱垫包扎的模式,实验组之中则采取液体敷料,将其覆盖后,采取无菌夹纱棉垫进行包扎,对于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生长时间,以及患者的愈合率和炎性反应情况。结果:经过对比之后,实验组之中慢性难治愈的患者,在创面的生长时间与愈合率上,以及炎的反应发生的概率都要对照组更加理想,相关的结果具备差异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对慢性难愈创面的患者,采取液体敷料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患者创面坏死组织的脱落,还能够促进患者新鲜肉芽的生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液体敷料 慢性难愈性创面 治疗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移植患者液体管理期间开展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肝移植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案的差异分组为观察组(15例)以及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容量相关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移植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肝移植术 液体管理 负平衡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局部处理在治疗结核渗出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120例初治结核渗出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导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规则抗结核治疗、胸穿抽液和胸腔内给药,超导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患侧胸部局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分别于治疗15、30及60d查胸腔B超、胸部X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胸水量、胸膜肥厚及包裹的情况。比较治疗15及30d后两组疗效及胸水吸收情况,比较治疗30及60d后两组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缓解,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者56例(93.3%),对照组胸水完全吸收者46例(76.7%),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及60d后,超导组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及3.3%,对照组分别为23.3%及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结核渗出胸膜炎时,加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早期局部处理,有助于胸水吸收,并减轻胸膜肥厚、包裹等后遗症发生。

  • 标签: 靶位透药 结核 胸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藤碱电导入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来源于近三年我院中医科康复理疗室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计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青藤碱电导入方法,对照组给予采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的中药组方,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两种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7.5﹪,2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青藤碱电导入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青藤碱 膝关节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早期休克实施限制液体复苏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多发伤伴休克患者采取回顾分析方法,依据液体复苏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限制液体复苏,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积极液体复苏,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死亡率和发生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实施限制液体复苏的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实施积极液体复苏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发伤早期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愈效果,值得临床引用推广。

  • 标签: 护理 多发伤早期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骨盆骨折急救早期限制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TileC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接受限制液体复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24h输血量为(2721.4±637.8)ml,MODS发生率为7.7%,死亡率为15.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优势,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骨盆骨折患者,施以早期限制液体复苏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严重盆骨骨折 限制性液体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