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和临床医生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大多着眼于控制高血糖,而极少关注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促进2型糖尿病的缓解和逆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致力于逆转糖尿病可行性及其机制的研究。逆转糖尿病可以通过四大举措得以实现,包括预防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化、基于减重的策略、基于短期强化治疗策略以及基于代谢手术的策略。这些措施均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或逆转本病的发生、发展,这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为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逆转 生活方式干预 抗糖尿病药物 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手术后加速康复(ERAS)受到外科领域的关注。ERAS是患者围术期处理的新模式,其更加关注患者自身对医疗的感受,而不同于以往完全由医疗实施者主导的医疗模式。因此,ERAS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ERAS通过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循证医学手段优化围术期管理,促进患者康复,并伴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笔者系统回顾ERAS的发展历史,对ERAS的由来和历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追溯20世纪60年代我国外科学界提出的"两减一保"和"革除两管一禁"的围术期处理模式变革。医学前辈们当年追求的目标和具体措施与现今ERAS惊人的相似,堪称"ERAS的启蒙者"。在ERAS广泛开展的今天,人们应该客观地评价ERAS这一新医疗模式,建立一个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体系,从学术的角度推进ERAS的发展,实现"没有危险和疼痛手术"的最终目标。

  • 标签: 治疗结果 术后加速康复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处理
  • 简介:摘要混合现实技术是继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之后出现的全新数字全息影像技术。近年来,医学混合现实技术发展迅速,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新的临床诊疗模式。对于创伤骨科复杂多变的损伤情况,混合现实技术打破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提供了全新的个体化三维立体视觉呈现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本文对混合现实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混合现实 创伤骨科 医学沟通 手术导航 远程会诊
  • 简介:摘要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医学领域,战创伤及其导致的心理问题的康复治疗是虚拟现实技术重要的应用之一。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可以减轻痛苦、模拟训练等优势,有望进一步提高战伤康复的效率、改善战伤康复的效果。本文就疼痛管理、功能康复以及心理治疗3个方面,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战伤康复中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指出了目前应用的优势与不足,并为其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 标签: 军事医学 康复 虚拟现实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重返日常生活及社会。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有多项研究表明虚拟现实训练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有fMRI研究初步阐释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机制,对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虚拟现实 康复 应用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虚拟现实技术与执业医师技能培训的操作的结合,弥补了真实技能操作的一些缺陷,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技能操作练习的需求和沉浸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节约培训成本、增加考试通过率,将给医学人才培养带来深刻变革。

  • 标签: 虚拟现实 执业医师技能 沉浸感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尤为广泛。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技术为医学疾病的探查带来了新的技术,在对病人的诊断上有着巨大的优势。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在医学方面的作用发挥将会越来越明显。但是随着人工智能优势的不断凸显,其在医学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步产生,这些挑战势必会影响到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发展。本文通过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应用中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如今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应用中的挑战,希望能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 应用 挑战。
  • 简介:【摘要 】 脑性瘫痪是儿科中最严重的身体残障,严重影响了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针对脑瘫的康复手段有很多种,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最前沿的治疗手段,其优势是趣味性和安全性。多项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改善上肢、平衡和步行等功能,还在神经可塑性上有了初步的研究,推动了康复治疗技术的完善。本文将对虚拟现实技术在脑性瘫痪中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

  • 标签: 脑性瘫痪 虚拟现实 康复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疼痛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烧伤从发病到康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其间伤口换药、清创、手术及康复等均会为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虚拟现实技术作为非药物疼痛管理的手段之一,其干预效果已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及其对疼痛的干预机制和烧伤疼痛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综述,为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烧伤患者疼痛管理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烧伤 疼痛 综述 虚拟现实
  • 简介:摘要病理尸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病理实验课程。但是由于尸源较少及学生尸检技术不熟练,无法大规模在学生中开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实验模式,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的尸检实验场景,学生可以随时在计算机终端进行尸检操作,从而弥补上述条件的局限性,有利于尸检的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构建了以尸检案例为内容的尸检操作及考查提问等形式的虚拟现实的实验课程,增强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块,提高了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镜训练教学有传统的学徒模式和模拟训练两种方法。尽管学徒模式在经验对接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多缺点。虚拟现实模拟训练在内镜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学徒模式的重要补充。在模拟训练过程中,给学员提供反馈、帮助学员获取非技术能力、处理内镜操作中的紧急情况和优化工效学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将围绕虚拟现实模拟训练应用于内镜教学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论述。

  • 标签: 内镜 虚拟现实 模拟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牙病实验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 2015 级 五年制大三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0 名。均进行儿童牙病实验教学,实验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对比教学结果。结果:实验组书面考试成绩( 95.61±3.19)分、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94.22±3.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考核通过率 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牙病实验教学中可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儿童 牙病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药学实验意外事故的虚拟警示和仪器仿真操作,具有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人机互动等诸多优势,其与药学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是科技化、信息化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本文总结了传统药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困境,阐述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提升医学院校药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药学人才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 标签: 沉浸式 虚拟现实 药学实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评价虚拟现实(VR)技术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行功能康复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VR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行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VR组与常规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4.09,95%可信区间(CI)为(2.20, 5.97)]]。根据病程进行亚组分析,VR组与常规组患者恢复期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6.85,95%CI(2.90, 10.81)], VR组与常规组患者后遗症期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31,95%CI(2.48, 4.14)]。VR组与常规组起立-行走试验(TUG)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79,95%CI(-4.88, -0.69)]。亚组分析显示,VR组与常规组患者恢复期TUG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4.30,95%CI(-9.28, 0.67)], VR组与常规组患者后遗症期TUG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82,95%CI(-3.83, 0.18)]。结论对于不同病程的脑卒中患者,VR平衡训练结合常规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其偏瘫下肢平衡功能的康复,且较常规康复训练有效,但在提高步行能力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别。

  • 标签: 脑卒中 虚拟现实 平衡 步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央区及其毗邻部位脑肿瘤术前计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中央区及其毗邻部位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T的MRI扫描,并利用Iplan软件将多模态影像配准融合并重建出三维虚拟现实模型,然后根据虚拟现实模型对肿瘤与功能区的关系及肿瘤周围的血管分布情况进行评估,最后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36例肿瘤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后行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虚拟现实模型的重建,利用虚拟现实模型对脑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之间关系及脑表面血管的分布进行初步辨认,灵敏度为94.4%(34/36)。36例患者中,18例胶质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2例;10例脑膜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5例海绵状血管畸形、2例转移瘤及1例淋巴瘤均全切除。术后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其中2例3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语言障碍,1周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5.4)个月(10~38个月),其中有3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肿瘤复发。结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在术前对于肿瘤与功能区的关系及肿瘤附近血管的走行作出准确的评估,有助于完善术前计划,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中央区 虚拟现实技术 多模态
  • 简介:摘要战创伤救治作为部队保存和提升战斗力、降低战斗减员率的重要卫勤保障内容,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现代化战争对战创伤救治训练的针对性、实用性、高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日益增长的现代化战争卫勤保障需求同相对落后的战创伤救治训练模式的矛盾越发凸显。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实用技术,可以全情全景模拟战创伤救治要素,使受训者在高仿真的四维空间内产生身临其境的战场真实感,在战创伤救治训练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战创伤救治训练领域,通过实战检验,取得了可喜的训练效果。本文对目前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在战创伤救治训练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提升我军战创伤救治训练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军事医学 虚拟现实技术 战创伤救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