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五月,一个失去了色彩的五月,却又是一个让我们感动的五月。一场汶川地震让全国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我们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力量,充满着人性的光辉。全国上下一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和力量投入了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 标签: 灾难 民国 灾后重建工作 力量
  • 简介:博物馆工作人员大多都很清楚自己博物馆灾难预防措施准备不足,但又很难说服决策者对此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要想使决策人为此拿出时间与资金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预算紧张时),因为他们认为灾难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其实,灾难预防计划就如同我们个人的人身保险,往往是在情况发生后才会使人信服它的必要.经统计发现,半数博物馆没有灾难应急设备,多数博物馆没有具体措施,拥有灾难预防计划的博物馆就更少了,多数工作人员未经过灭火训练,当地消防部门一般对博物馆建筑的特殊要求缺乏了解.

  • 标签: 博物馆 灾难预防 预防计划 藏品安全
  • 简介:广州史志丛书——《广州百年灾难史话》近日出版。本书系统地记述了广州地区100多年来洪灾、台风、干旱、饥荒、瘟疫、海难、空难、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企业生产事故、毒性灾害、公共场所事故、社会惨案、政治运动等自然与人为灾害,包括灾前的背景、灾中的抗灾、减灾和救灾.还扼要介绍了安全减灾的基本常识和广州地区自然灾害成因,提出了安全减灾的基本思路。全书分天灾篇和人祸篇,共30万字。

  • 标签: 广州地区 出版 史话 灾难 道路交通事故 安全减灾
  • 简介: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才能表达出我对他的怀念与敬重。我和他已有20多年交情,更因他是一位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士。最近才听说,他因患不治之症,前不久已经走了,按他的级别,记得有规定,报纸上会有消息,不知何故现在还没见。又不敢往他家中打电话。多方打听,说他有交待,丧事不得张扬,但已经走了,这是确证了。

  • 标签: 灾难 忧国忧民 打电话
  • 简介:<正>《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是已故宋代军事史专家曾瑞龙的力作,对于中国古代史研究具有不小的借鉴价值。本书的基本内容,包伟民、何玉红等学者曾做过介绍,~①稍显简略,仍有详加述评的必要。除绪论和结论外,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总结既有成果及其不足。第二章阐述自唐末到宋初,契丹与中原王朝关系的演变。第三章论述北汉在10世纪中期宋辽关系中的特殊地位。第四章指出宋初文、武两大群体所奉行的战略文化不相容,为此后的军事失败埋下了伏笔。第五章分

  • 标签: 宋辽战争 幽燕 战略文化 中国古代史研究 中原王朝 曾瑞
  • 简介: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理论阐释。后结构主义时代,神话、传说与历史的界限被打破,它们作为叙事被放在动态的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借用埃莉诺·奥克斯和莉萨·卡普斯有关“活态叙事”的研究以及卡尔·林达尔“灾难传说”的研究,提出洪水叙事和灾难叙事的概念,并以2013年山西临汾洪洞的水灾为个案,研究洪水过后灾民对于水灾叙事的表述以及他们利用灾难叙事反映并构建现实以及重建社区的过程。

  • 标签: 洪水神话 洪水叙事 灾难传说 灾难叙事
  • 简介:李汉俊是我国研究和提倡社会主义最早的人之一,他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很深。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他是十三个代表中的一个。开会的地点,就是他的胞兄李书城在上海的住所。大革命时代,他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湖北的高等学校合并为武昌中山大学,他是主要负责人。李汉俊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引人

  • 标签: 李汉俊 国民党 孙中山 三个代表 党权 高等学校合并
  • 简介:(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由陈云等100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2月24日,三中全会公报公布了中央纪委成立的消息。12月25日,《人民日报》公布了100名中央纪委委员名单。这是1969年党的九大党章取消了党的监察机关条款后,中央纪委又一次恢复成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可以追溯到1927年4月成立的中央监察委员会。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取消了监察委员会的条款。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纪委委员 党的纪律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央工作会议 中央组织部
  • 简介:南宋约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发展与和、战争议有密切的关联,不仅政府的对外政策在和与战之间几度反复,政治人物的主张也往往前后有别。现代学者常以朱熹(1130—1200)为例,说明此一现象,认为朱熹早年积极倡议恢复北方失土,到了晚年却说:“言规恢于绍兴之间者为正,言规恢于乾道以后者为邪。”可见对恢复一事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几部著名的中国史教科书,如钱穆的《国史大纲》,范文澜、蔡美彪合著的《中国通史》,黄仁宇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皆引用这两句话,做出类似的论断,致使朱熹对恢复的立场改变,已是广为人知的历史知识。

  • 标签: 朱熹 检讨 《国史大纲》 《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 对外政策
  • 简介:农历二月初九,是广州土华村传统的洪圣大王正诞庆典日。除了继续历年传统的巡游、斋宴、烧衣等大事外,2014年特别恢复了“太平清醮”这一民俗活动。

  • 标签: 广州 圣诞 民俗活动 传统 庆典
  • 简介:本文以稻田排涝为主题,从圩田形态、人群和苗情景观等方面分析太湖地区乡村救灾的生产场景.指出易于戽水的圩田既要有良好的大圩岸,亦需梯级小抢岸和各种排水沟道.在清代,戽水以大棚车制动员乡民力量,集水车布于圩岸.由于时间紧迫,许多妇女也参加了戽水.在长期与水灾打交道的过程中,乡村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与戽水排涝密切相关的苗情用词,非常直观地反映了稻田与水面的关系,也反映了稻苗与灾情的关系.

  • 标签: 江南 稻田 戽水
  • 简介:工业乃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武汉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2013年5月,武汉市政府批准《武汉工业遗址保护规划》,同年,武汉市政府立项组织学者编撰《武汉近代工业史》,由唐惠虎、李静霞、张颖主编。作者本着为武汉工业存史、为武汉企业家立传、为武汉城市留迹之宗旨,全面而详细地概述了武汉工业兴起、发展、兴衰近百年跌宕起伏的历史轨迹,梳理了武汉近现代工业不同阶段的发展脉络。2018年,本刊摘录该书第十、十一章,开辟“工业史话”专栏,通过打开尘封已久的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历史镜头,向世界展示武汉近代工业百年之风流,弘扬先辈披荆斩棘、“敢为人先”之胆气,重振武汉“制造”之雄风,复兴大武汉。

  • 标签: 工业基地 武汉 国家 近代工业 历史轨迹 工业文明
  • 简介:"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已明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937年2月,宋庆龄等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讨论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议案。潘汉年是提案最初起草人1936年7月,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回国担任国共联系人的潘汉年到达上海,在沪会见宋庆龄、沈钧儒等人,向他们介绍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 标签: 宋庆龄 孙中山 冯玉祥 国民党 提案 何香凝
  • 简介:长春伪满皇宫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春市殖民遗迹的典型代表;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奴役东北人民以及溥仪及其后妃被扭曲的宫廷生活的物证,教育意义深远,具有极强的民族和世界。因此,保护恢复伪满皇宫既是保护文物的需要,也

  • 标签: 长春伪满皇宫 文物保护工作 历史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宫廷遗址
  • 简介:编者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面临着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复杂和困难的局面.重新组建国家经委并恢复国家经委的工作,对于企业整顿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袁宝华同志长期在国家经委工作,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国家经委的恢复组建等重要工作,并担任国家经委常务副主任、主任等职.最近,我们专门就这方面的问题采访了袁宝华同志.

  • 标签: 国家经委恢复 恢复组建 文革国家经委
  • 简介: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全新的看待罪与罚的刑事理念,一种强调以“被害人——加害人”为中心构建刑事纠纷的调处机制。根据恢复性司法理念及其调处机制的特点,笔者选取广西壮族民族习惯法作为比对样本,寻找其内在的恢复性要素,以探讨法律移植的可行。并在此基础上,以恢复性司法机制为借鉴,通过民族地区刑事特别立法、引入民族习惯法刑事和解机制及刑事民族习惯法查明机制三个层次的制度设计,来对壮乡少数民族习惯法介入刑事解纷领域的进路进行初步设计与构建。

  • 标签: 壮族习惯法 多元刑事解纷 恢复性司法
  • 简介:阿洪“说和室”是由阿洪主导的回族聚居区恢复性司法的一种模式,它以伊斯兰规范和法律规范作为恢复性司法的依据,充分发挥阿洪和伊斯兰规范在解决犯罪中的作用,对犯罪给被害人、人际关系、社区造成的损害进行恢复。它所要达到的不是使状态和人回到原先的条件下,而是朝新的方向迈进,呈现一种饱和和满溢的状态。它将恢复性司法建立在宗教的信仰上,使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永恒的有效

  • 标签: 阿洪“说和室” 恢复性司法 模式
  • 简介:在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恢复重建中,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和发挥各级各类保护主体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护工作队伍;加强公共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的建立;调动社区与民众的积极性。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稳步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才能重建好灾区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神家园 保护主体 恢复重建
  • 简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准了《1979、1980年经济计划的安排(草案)》,这个草案明确提出了经济工作要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就要求“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这是“文革”结束之后,中共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最值得关注的重大突破之一,它标志着中共引进外资政策的恢复和确立。

  • 标签: 中共 确立 草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 资本主义国家 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