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游离皮片和皮瓣整形技术在会阴湿疹样癌术后创面覆盖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的6例会阴部湿疹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切除病灶之后,分别采用游离皮片或者推进皮瓣覆盖创面,记录手术时间、皮片或者皮瓣的存活情况、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总共6例会阴部湿疹样癌肿瘤患者,Ray分期:A1期1例,A2期5例;年龄(68±9)岁,住院时间(14.8±8.1)d,体质指数(25.6±3.7)kg/m2,手术时间(132.0±80.7)min,出血量(18.3±11.7)ml;其中病理证实湿疹样癌5例,皮肤腺癌伴湿疹样癌1例。所有患者切除肿瘤后,其中4例患者接受阴囊局部推进皮瓣转移术,2例患者接受游离皮片移植术。术后随访(15.3±8.1)个月,皮片和皮瓣存活良好,且局部无肿瘤复发,4例患者术后出现包皮水肿,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余无其他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男性会阴部湿疹样癌切除后创面的覆盖可根据创面大小、位置选择游离皮片或者皮瓣移植技术,其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会阴 湿疹样癌,乳房外 整形 外科皮瓣
  • 作者: 赵华伦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21-01-25
  • 出处:《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30期
  • 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诗篇中塑造了众多的男性形象,特点鲜明。有痴情的相思形象、热恋的男性形象、思念妻子的征夫形象、在婚姻或恋爱中的忠贞温暖的男子形象、在婚姻中喜新厌旧的男人形象
  • 简介:摘要:当前, 我国幼儿园教师性别配置严重失调, 导致幼儿园教师队伍过分“阴柔”。幼儿教师男女比例失调,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幼儿男性教师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

  • 标签: 男教师,幼儿教育,社会认同
  • 简介:摘要:环球影业于2020年出品的《隐形人》是近年难得的在理性探究“窥视”主题的影视作品,也是雷·沃纳尔继《升级》之后又一悬念佳作。本文将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劳拉.穆尔维关于窥视欲的理论,理性地对“窥视”进行深入的解读,揭示窥视与人的欲望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还是一方的影响导致另一方产生的关系,从而更深一层次的分析《隐形人》这部作品。本文从影片的架构和情节入手,并与相同题材的影片进行对比,揭示影视文本对男性霸权的“声讨”和对女性独立的追求。

  • 标签: 《隐形人》 窥视文化 欲望
  • 简介:摘要共生的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第二个基因库,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结构和功能特点。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的紊乱会影响人体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和消化吸收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宿主性腺功能。最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与男性不育有直接关系,但这一因素在临床上常被忽略。本文简要介绍了成年男性肠道菌群和精子形成的过程,以及肠道菌群通过介导内毒素血症、炎症反应,下调精子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生精的潜在机制。这不仅为研究男性不育症发生机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为此前所谓的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

  • 标签: 不育,男性 肠道菌群 内毒素血症 炎症反应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功能对老年男性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105例于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年龄≥65岁的男性CKD患者。根据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33例,非肌少症组72例。使用两种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老年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5例老年男性CKD患者,年龄74(68,77)岁,肌少症发生率为31.4%(33/1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血肌酐和胱抑素C的eGFR(eGFRscr-cys)<45 ml·min-1·(1.73 m2)-1(OR=4.17,95%CI:1.08~16.02,P=0.038)和基于胱抑素C的eGFR(eGFRcys)<45 ml·min-1·(1.73 m2)-1(OR=3.99,95%CI:1.08~14.75,P=0.038)均与肌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eGFRscr-cys(AUC=0.67)比eGFRcys(AUC=0.64)更适合预测老年CK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结论老年男性CK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与肾功能减退有关,CKD进展至3b期时,肌少症的发生率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增加。

  • 标签: 肾机能不全,慢性 肌少症 肾功能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旭 卢琳 朱惠娟 王林杰 陈晓波 于仲勋 陈佳蕙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一例表现为周围性性早熟的幼年男性患儿,睾酮升高为107.05 nmol/L,就诊初始胸腹部增强CT、阴囊超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诊断为21羟化酶缺陷症。随诊发现血和脑脊液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别高达21 341 U/L和9 792 U/L,起病后4个月复查头颅MRI,发现松果体区不均质强化肿物,病理为绒毛膜癌。回顾文献发现HCG很少通过血脑屏障,外周血HCG>1 000 U/L提示可能为绒毛膜癌。

  • 标签: 绒毛膜癌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周围性性早熟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