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伟民教授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中的莎学研究涉及了多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做到了史论结合。它以中国当代莎学研究发展为线索,又对莎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特定的新见解。这本厚重的著述是中国语境下对莎学研究的“全景式”解读。尤其是蕴涵其中的“莎士比亚批评”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比较的眼光,构成了中国莎学研究的最鲜明之处,形成了莎士比亚批评中国特色。

  • 标签: 《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 莎学研究 莎士比亚批评的中国特色
  • 简介:摘要:近四十年来的莎士比亚精神分析批评,因后弗洛伊德理论如发展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的引入,契合了女性主义批评的需要,促进研究进入兴盛期。关键词:莎士比亚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后弗洛伊德;女性主义

  • 标签:
  • 简介:据考查,莎士比亚最初是作为一名诗人被介绍到中国的,但直到1926年,才由朱湘首次发表了其中文译诗。1949年前,莎诗中译活动经历了译潮初兴(20世纪20年代)、译潮迭起(20世纪30年代)、译潮回落(20世纪40年代)三个阶段。

  • 标签: 莎士比亚 诗歌作品 中译
  • 简介:中国电视批评的研究对象和批评内容可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以电视批评本身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电视批评,四、建构中国电视批评的理论范式

  • 标签: 中国电视 建构中国 批评史
  • 简介:【新闻摘编】2008年4月23日,第三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宣布启动,本次戏剧季的主题为"永远的莎士比亚",中国话剧人以充满戏剧性的方式向这位世界文豪致敬。启动仪式上,一幅中国收藏的神秘而珍贵的莎士比亚肖像画首次亮相。

  • 标签: 莎士比亚 国家话剧院 戏剧性 哈姆雷特 中国观 罗密欧与朱丽叶
  • 简介:自从《文学评论》《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先后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论选》的评论,《文汇报》《文学报》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评论,尤其是当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李何林教授以《一本填补学术领域空白的开创性著作》为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第2辑发表评论以来,各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以及不少读者陆续给我寄来了百余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有表示祝

  • 标签: 文学批评史 中国现代文论选 《文艺报》 《文学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报》
  • 简介:中国文学批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展开研究型教学不失为-条可行的路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紧扣核心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来灵活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双向的师生互动中查阅文献、思辨分析以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 标签: “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学 研究型 探索
  • 简介:以创作古乐府而著称的诗人李白,其“古乐府学”之于乐府诗批评,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李白“古乐府学”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注重本事把握,内容推陈出新,拟题求变求新,体式以古为主。其除改变了当时乐府诗坛的“趋律”文风外,还拉近了古乐府与新乐府的距离,并于唐及其后的古乐府创作产生着深远影响。对于建构唐代乐府诗批评的理论体系,也极具助益。

  • 标签: 李白 古乐府 古乐府学 意旨举隅 批评意义
  • 简介:<正>一个英国出版商想得到大文豪萧伯纳对他的赞誉,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想:要得到萧伯纳的赞誉必须先赞誉萧伯纳,于是,他去拜访萧伯纳。

  • 标签: 萧伯纳
  • 简介: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华人社会常尊称他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 标签: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 文学家 作家
  • 简介:论述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之文章多矣,以诗的形式评赞者相对地少;尤以十四行诗——sonnet——评赞者更少。马太·阿纳德(MatthewArnold·1822—1899)的《莎士比亚赞》与哈蒂·克伦(HartCra-ne·1899—1932)的《献莎士比亚》二诗,各抒特见,均为人所乐读。二者比之,前者比较全面,且脍炙人口。现译为《莎士比亚赞》五古如下:(原诗附后)

  • 标签: 莎士比亚赞
  • 简介:莎士比亚是英国最有名的诗人及戏剧家,其作品传遍全球,妇孺皆知。他的故居和葬生之地也成为全球旅游者朝圣的所在。但近来,一个有关莎士比亚墓地的诅咒却让不少光临过该地的人担惊受怕,惶惶不安。

  • 标签: 莎士比亚 戏剧家 旅游者 诗人
  • 简介:能“说尽”莎士比亚,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是中固众多翻译家的梦想,但中固几代翻译謇呕心沥血。宿愿堆成。聚实秋以一人之力。历经38年之久,蚌成大业。梁实秋的翻译本着“存其真“的态度.忠实于原著,无论在版本选择,还是在文体选择上不仅求全,而且求真。

  • 标签: 梁实秋 翻译 莎士比亚全集 求其真
  • 简介:魏野畴的《中国近世》于20世纪20年代初脱稿,1930年出版,该书导言部分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唯物史观,是中国第一部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近代的专著,它奠定了魏野畴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 标签: 魏野畴 《中国近世史》 书评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 简介:19世纪末出现的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汇促使中国的本土化文学批评理论被流派纷呈的西方批评理论所遮蔽与压抑.之后,本土化批评理论在西方批评理论挤压、挑战的空间中艰难生长,而其轻理性、模糊化的批评话语以及理论操作的非规范化也加速了其尴尬的"去中心"化态势.应加强本土化批评理论的科学性、逻辑性的建构,在中西融合、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探询其生存空间.

  • 标签: 现代本土化批评理论 呈现形态 理论缺失 生存空间探询
  • 简介:王达敏先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哲学研究已有三十余年,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别具一格的学术思路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使王达敏先生的学术成果内涵丰厚且独到,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王达敏先生习惯于从哲学、文化和思想的视角思考文学,同时坚持“文学是文学”的审美立场。《第三价值》、《稳态学》、《新时期小说论》、《理论与批评一体化》、《余华论》和《论文学是文学》这一系列论著是王达敏先生学术视角和学术立场的最好体现。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以下简称《思潮》)是王达敏先生在学术道路上的新探索和新收获,这是一部修史者在场的有温度的开创性著作,从思想进入文学的独特视角赋予了这部著作深度和厚度,而严谨细致的理论辨析和灵动飞扬的文本批评更使其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 标签: 文学思潮史 文学史写作 人道主义 中国当代 审美批评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简介:《麦克白》《麦克白》(Macbeth)创作于1606年.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麦克白》的故事取材于霍林舍特的《编年》中的故事。原书中的麦克白是11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王亲责族和名将,由于受到野心的驱使和女巫预言的煽动,将国王邓肯谋杀。篡位之后,麦克白内心受到极度恐惧和疑虑的折磨。

  • 标签: 莎士比亚 编年史 苏格兰 故事
  • 简介:文学批评体系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文学场中影响着文学发展和对文学发展如何评价的重要问题。中国当代现存的文学批评虽然有多种批评体系和多种话语系统,但是缺乏能够对当今文学进行有效阐释和批评的原创性文学理论。我们的批评体系和批评话语没有形成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文学批评机制,以应对当今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批评机制和评价机制,尤其是多种原创理论的建立和共存,多种批评体系的平衡共存形成一种合力,对当代文学作出合理而有效的解释。

  • 标签: 文学场 文学批评机制 文学批评的建构 当代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