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有效阅读就是能够消化吸收书中的一些内容,并使其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影响。教师的有效阅读是大势所趋,面对新课程改革,一日不学就可能落伍,好的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既要有一桶水的基础,更要有自来水常流水的意识,才能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不辱使命,教师阅读忌杂、忌乱、忌偏、忌躁、忌妄,尤其在传导读书所得时,既要知识丰富、视野宽广,又要方法科学、要求具体。

  • 标签: 有效阅读 终身学习 文化发展 主动精神 持之以恒
  • 简介:“一国两制”对原有的宪法学知识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总结当代实践经验,提炼出一套自圆其说的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本文试图为宏观理解香港政治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对峙是香港政治精神构造的根本特征,是理解香港政治的关键。本文所说的对峙不仅仅指对峙的现象,还包括对峙的结构;既指向恶性对峙的现象,也涵盖合法的和正常的对峙现象。“一国两制”是大智慧,两制对峙给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内含若干二律背反,造成香港管治很多难题。香港内部政治的活力源于对峙的精神结构,然而,香港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和香港社会内部的政治危机也恰恰依托于对峙的精神结构。在对峙结构中,我们不必奢求那种融为一体、亲密无间的和谐,在维持国家统一和安全的前提下但求异质之合作。港人要珍惜“一国两制”之大福,不要滥用对峙结构、滥用“说不”的自由和权力。

  • 标签: 对峙 “一国两制”太极图 二律背反
  • 简介:作为解释法律的理论,并非每个国家的法学方法论都一样。按照传统,在德国法中有四种解释标准。其中,文本这一解释标准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对于通常的法律解释来说法律专业语言中的词义更重要,与此相反,对于区分法律解释和法官造法来说,一般日常用语中词语的可能含义更加重要。刑法中禁止类推解释是十分有意义的。其(只能援引)文本进行解释的背后是这样一种立场:用这样的方法,公民可以抵御国家强权对自由的干涉,并且可以保障三权分立框架下议会的权力。事实上文义解释并不能实现这样的功能。上文中法学以及语言学上的论据说明了这一点,除了文本解释,体系解释、发生史解释以及目的解释也都很重要。首先要对此四种解释标准进行整体衡量,但在解释中还是要坚持从文本出发。

  • 标签: 方法论、日常用语中的可能文义 法言法语中的文义 法律的适用对象 法官造法 公民与国家 三权分立原则
  • 简介:孝顺,顾名思义,是小一辈对长辈的一种孝敬方式。古代人造字,把孝字写成一个老人的老字头,下边接写孩子的子字,这就是说明,人老了必然需要孩子的照顾。

  • 标签: 孝顺 古代人 孩子 孝敬 老人
  • 简介:中国土地国有制的独特性,决定了不能套用传统的物权原理乃至国有产权原理来理解。这是续期收费争议的根源;唯有理清这种独特性,才可能为相关问题找到更令人信服的答案。城市原有私宅土地因82宪法宣布为国有。默认原业主无期限使用权显然于法不合,而按法定期限期满收费,则更不公平。无偿自动续期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冲突,至少可以借鉴英国同时承认法律上国有和实质上民众所有的做法。

  • 标签: 住宅土地 土地国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权 解题 法定期限 国有产权
  • 简介:在早期,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被定义为一种科学对于公众意味着什么的狭窄框架,以及一种由于公众的无知和冷漠而导致了科学与公众相分离的推测。这些想当然的假设与推测放大了误解并且导致了错误的政策。现在是时候去重新开启公众理解科学的每一个元素,进而重新思考真正的公众理解科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重新对公众、理解、科学三个元素进行修正与阐述,推动了科学与民主的进程。

  • 标签: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描述 科学技术
  • 简介:虚假诉讼罪罪名的表述具有科学性,其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司法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宜定为诉讼诈骗罪或诉讼欺诈罪。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其诉讼的方式应当是广义的,且不要求特定的主观目的。本罪是结果犯,应当以严重妨害司法秩序和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既遂标准。在司法适用中要注意与民事诉讼法的衔接和其他罪名的竞合处理。

  • 标签: 虚假诉讼罪 捏造行为 民事诉讼 既遂标准
  • 简介:本课目的:通过对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关于执纪监督“四种形态”论述的解读,提醒党员干部把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5年12月21日,中央纪委通报的七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如同巨石投湖,在舆论场中激起千层浪.“榜单”上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三名省部级干部是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周波,湖南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张剑飞,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健.

  • 标签: 形态 监督 中央政治局常委 党员干部 上海市政府 纪委书记
  • 简介: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是主观上的思想解放,是中国对国际战略的一种富有远见的顶层设计。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包容互鉴的文明观,是具有前瞻性的新的战略理念,它以构建周边、地区和发展国家命运共同体为基础,倡导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国际合作,把硬措施与软理念结合起来,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要科学辩证地把握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命运共同体是复杂的、矛盾的,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标签: 习近平 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 改革开放
  • 简介:附条件不诉制度是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的产物,体现了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由于附条件不诉制度在相对不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两者的适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司法实务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附条件不诉制度,真正发挥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作用,需要从量刑情节、条件适用等方面认真理解和把握。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未成年人 相对不诉 监督考察
  • 简介:基于不同的立场,国内外有关意识形态的争议一直存在。肯定与否定、消极与积极直至否定意识形态的存在,而意识形态定义的复杂性也加剧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误读。归纳分析种种误解、误读或各种有意为之的诠释,意识形态面临三重困境:价值“鸟托邦”、立场“中立说”和命运“终结论”。这三种代表性的诠释恰恰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解析以上三重困境是正确理解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这对于回应和批判“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中立”、“意识形态终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是鸟托邦”等言论思潮具有导向性作用。

  • 标签: 意识形态 乌托邦 中立 终结
  • 简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标签: 大发展 五年规划 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 中共中央
  • 简介:对于如何解释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向来存在着“主观说”和“客观说”的争论,前者认为其为主观的超过要素,进而认为收受型受贿是目的犯,只有收受他人财物时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目的时才能构成该罪;后者则将其理解为一种客观行为,包括承诺、实施和实现三个阶段的任何一个行为即可。

  • 标签: 为他人谋取利益 受贿罪 客观行为 他人财物 客观说 主观说
  • 简介: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排除合理怀疑”确立为“证据确实、充分”的基本要求之一。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要准确理解和适用“排除合理怀疑”,切实增强诉讼意识,在准确打击犯罪的同时,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切实维护和增强公安机关刑事执法的公信力。

  • 标签: 公安机关 侦查 排除合理怀疑 证明标准
  • 简介:社会和学术界普遍期待以法律手段解决年龄歧视,但这一主张存在众多M题。年龄歧视的性质与其说是身份性歧视,不如说是市场中的信息筛选规则。从平等保护的角度看,生命周期理论提示我们,老龄人并没有受到不公平对待,因为公平必须以整个生命周期而非某个年龄片段进行比较。同时,老龄人作为一个整体也并非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从手段目的合理性的角度看,以法律手段反对年龄歧视可能只会对少部分老龄精英具有正面作用,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某些老龄人来说,反而可能具有负面作用。我国目前不应当将年龄歧视纳入法律反歧视的范围。

  • 标签: 年龄歧视 平等 身份 弱势群体 信息筛选
  • 简介:在2016年美国大选的初选中,民主党候选人伯尼·桑德斯自称为“社会主义者”,并在选举中异军突起,使一些人开始憧憬美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前景。分析表明,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实质上仍属马克思批判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他在美国大选中异军突起显示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进一步加剧,也表明社会主义思潮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复兴阶段。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在美国不可能成功,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 标签: 美国 制度危机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物权法》第106条所称的"无处分权",应当指向对物权变动之目标实现没有相应权利或者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形。《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无处分权人",是看似有处分权而实际无处分权的人,其范围不同于《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处分权的人"。

  • 标签: 无处分权人 善意取得 《物权法》106条 登记错误 借名登记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将本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帮助行为独立成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理解适用以对"明知"的解读为前提。新增条文中"明知"的内容概括性强,主观性强。对比司法解释对于"明知"规定的发展脉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的"明知"应该理解为"知道"。在司法实务中应该恪守推论的方式,综合主、客观证据搭建证据链排除合理怀疑来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明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法是重刑主义的体现,在实务适用中应该严格入罪路径而从宽出罪路径,以求打击犯罪与权益保障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平衡。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九)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 司法适用
  • 简介:马克思著述中成型、定稿的作品很少,留存下来的绝大部分是手稿、笔记、摘录和书信,其观点和体系的丰富内涵并不完全体现在那些表述明确的论断中,而是深藏于对这些观点和体系的探索、论证的过程之中。理论界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所做的许多随意进行阐释,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不注重对文本细节的甄别、辨析有关,也导致很难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思想的丰富性和的复杂性。

  • 标签: 马克思 文本 细节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