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新生大鼠耳蜗前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从出生7天的大鼠耳蜗中分离、培养前体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前体细胞进行鉴定;血清诱导分化鉴定分化潜能,进一步了解其多向分化特性。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培养1d即可见“细胞球”。细胞球内大部分细胞呈nestin、musashil、pax2和BrdU阳性,表明其具有自我更新及有丝分裂的能力。细胞球经诱导分化14d,对分化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发现分化细胞表达毛细胞标志物myosinVIIA和phalloidin,表达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euN,表达不成熟神经元标志物Tujl,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galactocerebroside,以及谷氨酸能神经元标志物GluR-1,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本实验证明耳蜗前体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研究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促进耳蜗神经细胞增殖提供了一种体外模型。

  • 标签: 耳蜗前体细胞 增殖 分化
  • 简介:目的总结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316耳外伤性鼓膜穿孔法医学鉴定资料。结果确诊外伤性鼓膜穿孔237耳,穿孔愈合50耳,穿孔合并感染6耳,排除穿孔11耳,8例(耳)排除与所受外伤的关系,3例(耳)无法认定外伤性鼓膜穿孔,1例(耳)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结论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要点为:(1)有耳部或头部受伤史;(2)伴耳痛、耳聋、外耳道少量出血;(3)形态符合外伤性穿孔特点:穿孔多位于紧张部.呈裂隙状、三角形、不规则形等。穿孔边缘锐利、外翻,附有血痂;(4)声导抗检查不能引出鼓室图,或伤耳呈B型曲线但外耳道容积明显大于健耳;(5)排除中耳炎所致穿孔。声导抗和耳内镜检查可以客观真实的反映鼓膜穿孔的形态特征.能为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外伤性鼓膜穿孔 法医学鉴定
  • 简介:目的构建人野生型Cx30与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揭示Cx30突变患者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PCR法扩增GJB6基因,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用双切酶酶切pEASY-GJB6与载体DsRed-N1,连接回收的片断,构建野生型Cx30编码序列与PDsRed2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序列正确性。将GJB6-DsRed用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GJB6-DsRed在HEK293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中。结论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Cx30与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非综合征性聋的致聋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缝隙连接蛋白30 红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 简介:目的构建6种分别携带GJB2基因错义突变A40G、V37I、L90P、L90V、V84L和W44C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建立6种错义突变的稳定表达细胞系。方法以野生型Cx26-EGFP融合蛋白质粒为模板,用Stratagene公司定点突变试剂盒构建错义突变表达载体,直接测序鉴定序列正确性,选取含有突变的载体转染HEK293细胞,G418选择性培养2周,流式细胞仪筛选表达阳性细胞,扩增培养形成稳定表达人Cx26突变的HEK293细胞系。培养细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鬼笔环肽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衬染细胞核,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结果。结果6种突变表达载体经过测序,均含有相应突变,无多余突变出现,转染均可在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呈现绿色荧光。结论成功构建6种携带GJB2基因错义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错义突变致聋原因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缝隙连接26 错义突变 载体 基因表达
  • 简介:在标准化测验受到诸多指责,替代性的评价系统应运而生,避免了标准化测验存在的问题。替代性评价系统所蕴含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或者展示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的一些实际工作。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是替代性评价的一种常见形式。

  • 标签: 档案袋评价 评价法 评价系统 替代性 标准化 测验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分离、传代培养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初步鉴定,为利用大鼠骨髓MSCs进行感音神经性聋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细胞,第1组于24小时全量换液,第2组于24小时半量换液,第3组于3天全量换液,传代扩增。相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RT—PCR检测培养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定向诱导培养细胞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结果24小时首次全量换液组培养7天观察见少量细胞集落,细胞形态不规则;24小时首次半量换液组培养7天观察见较多细胞集落,细胞规则,呈梭形、椭圆形;3天首次全量换液组培养7天观察见较多悬浮细胞.与贴壁细胞混杂在一起。培养细胞表面分子SH2、CD31、CD44呈阳性表达,但不表达CD34。第2组培养细胞传代加入不同诱导剂定向诱导分化一定阶段,分别经油红O及VOFIKossa法染色鉴定证实MSCs可分别向脂肪细胞及成骨方向分化。结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原代细胞24小时首次半量换液培养利于大鼠骨髓MSCs的分离和纯化,可稳定表达SH2、CD31、CD44。MSCs具有多项分化潜能。

  • 标签: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细胞分化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SDS、MADS、脑电波异常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天时,观察组SDS、MADS、脑电波异常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在联合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患者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全面康复,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心里干预 SDS MADS 脑电图
  • 简介:目的通过制备、分离和鉴定正常情况下内耳表达的蛋白质,了解内耳的蛋白质组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以正常大鼠内耳组织为起始材料,通过2-DE分离内耳表达的蛋白质组,利用MALDI-TOF质谱仪对分离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20只新生大鼠内耳组织提取到800μg蛋白质,在18cm×20cm的2-DE胶上可分离到300多个蛋白质斑点,质谱仪鉴定提示这些蛋白质分别属于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代谢相关、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因子相关蛋白质及未知蛋白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大鼠内耳蛋白质组的分离和提取的方法,初步构建内耳2-DE参考图谱,并对其中的部分蛋白质进行了鉴定和分类,该图谱有助于内耳研究,尤其是不同状态下如疾病时内耳蛋白质表达变化的研究。

  • 标签: 大鼠 内耳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学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电极在耳蜗不同部位的神经反应成像(neuraIresponseimaging,NRI)特点,以及开机第一年NRI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9例5岁以下单侧植入HiResoIutionBioniCEar系列人工耳蜗的儿童。应用SoundWave软件记录每位植入者第3、7、11、15号的NRI阈值(NRIthreshoId,tNRI)以及NRI幅值增长线性拟合的斜率。根据耳蜗位x线平片确认植入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比较不同位置电极的tNRI及NRI幅值增长斜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在开机时及开机3、6、12个月的变化。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耳蜗底转电极相比,耳蜗中转电极的tNRl较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较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f检验分析,开机1年内不同测试时间各电极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耳蜗不同位置电极的NRI存在差异:越靠近耳蜗中转,tNRI越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越高,这与刺激电极对应的蜗内神经组织分布有关,越靠近耳蜗中转神经纤维密度越高,存活的神经组织越多。开机第一年,耳蜗各区域的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无明显变化,提示该期间电刺激对耳蜗神经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小儿 人工耳蜗 神经反应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新生大鼠(P1、P7、P14、P21)耳蜗Corti器的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以便了解听毛细胞纤毛发育的过程。方法取新乍SD大鼠四个阶段的耳蜗,采刖扫描电镜对出生大鼠耳蜗Corti器形态结构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这四个阶段在体犬鼠耳蜗毛细胞从出生至毛细胞完全发育成熟,绝大部分都是以一排内毛细胞和三排外毛细胞的方式排列的,只有少部分在局部发现多出几个外毛细胞形成第四排。毛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随着时间的改变逐渐发育成熟。P14这个阶段是个重要的时期,Corti器表面柱细胞头板增宽,表面的微绒毛减少,Deiter细胞表面微绒毛也减少,动纤毛从底圄至顶圈逐渐退化已经基本结束,P14这个阶段Corti器各个部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结论出生14天之内。大鼠听毛细胞静纤毛和动纤毛与听器其他细胞形态结构仍不同程度地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逐渐发育过程,为研究大鼠出生Corti器的发育、听觉功能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形态学证据。

  • 标签: 大鼠 耳蜗 CORTI器 静纤毛 发育 扫描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孔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鼻孔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间,经电子鼻咽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确诊为先天性鼻孔闭锁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在全麻鼻内镜下后行鼻孔成形术,成形扩大鼻孔后放置支撑管。结果术后保留鼻腔支撑管3个月,常规护理下维持支撑管通畅,术后3个月拔除支撑管坚持生理海水鼻腔冲洗,交替内镜下观察及换药。随访至术后1年,15例患儿复查电子鼻咽镜,见鼻孔无挛缩表现,治疗有效率达100%,无再手术病例。结论鼻内镜下鼻孔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鼻孔闭锁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 标签: 后鼻孔闭锁 先天性 鼻内镜
  • 简介:目的了解耳蜗植入患者蜗内各电极听神经兴奋区域的分布特点,进而找寻无创性检测残余听神经功能的客观手段.方法对20例植入了NucleusCI24的患者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RT).其扣减算法的设计利用了神经反应的不应期特性.若将先后两个脉冲(掩蔽脉冲与探测脉冲)施加在不同的电极上,则可测得各电极电听觉兴奋性的空间分布函数.结果1患者电听觉兴奋性的区域,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变宽;2各序号电极的兴奋空间相互交叠,并表现出Ⅰ、Ⅱ两种类型:Ⅰ型为钟型、Ⅱ型为不对称钟型(高频侧兴奋性弱);3患者第5、10、15号电极的兴奋空间的总体特征,可分为A、B、C三类,并与耳聋病程长短表现出相关性.结论电极的兴奋区域函数与耳蜗电反应的调谐曲线十分相近,表现为相互重叠的"滤波器组".A、B、C三类空间分布特征,与病程长短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神经兴奋性区域的空间分布可能作为推测听神经残存率的依据.

  • 标签: 耳蜗植入 神经兴奋性
  • 简介: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耳蜗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损伤情况。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70dBSPL的脉冲噪声暴震200次,取材作全耳蜗铺片行免疫组化检测(prestin和phalloidin);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受损毛细胞的病理变化。同时做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标记染色。荧光显傲镜和电镜下观测结果:结果强噪声暴露,毛细胞纤毛大部分消失,只有小部分表皮板存在,同时细胞核蹿裂消失,而此时胞体大部分存在,但有肿胀及变形等变化。结论噪声损伤,毛细胞的纤毛及胞核首先发生变化,随后胞体肿胀溶解,因此毛细胞的胞核及纤毛变化最先反映毛细胞受损情况,但纤毛的缺失并不代表毛细胞的缺失和死亡。如果单从一种形态观测指标评估毛细胞的损伤病理状况是不全面的。

  • 标签: 噪声 毛细胞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抑郁患者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状态,对PSD的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伴尿道损伤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01月~2015年01月收治的46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采取保守治疗、骨盆复位及固定手术等方法;伴有尿道损伤者,采取保守治疗、尿道会师牵引手术或延期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手术治疗。结果46骨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好,骨盆稳定,功能恢复良好。伴尿道损伤患者中有3例采用保守治疗,28例采用尿道会师牵引手术,术后3例出现尿道狭窄,9例采用延期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手术,术后有2例出现尿道狭窄。结论不同类型的骨盆骨折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伴有尿道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尿道会师牵引手术联合气囊导尿管牵引治疗效果满意,并能明显降低延期腔内治疗手术的难度;采用延期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手术有更高的疗效,更适宜尿道损伤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治疗;骨盆复位及固定更能帮助断裂尿道的复位与固定,提高尿道会师术的效果。

  • 标签: 骨盆骨折 后尿道损伤 尿道会师牵引手术 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腔镜下经腹腔实施肾癌切除手术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肾癌手术女性患者50例,经过后腹腔实施腔镜下切除手术,对收集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年龄32~81岁,平均66.2岁。右侧26例,左侧24例。肿瘤尺寸4.1~7.5cm,平均尺寸4.9cm。结果顺利完成50例患者的手术,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病理报告显示透明细胞癌42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粒细胞癌4例。平均住院日为7.6天,恢复情况良好。6个月后行腹部增强CT检查,无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结论该手术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疗效良好且安全可靠的疗法,临床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 标签: 腹腔镜 肾癌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