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阳痿一证,医者根据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的理论,多以阳虚功能不足论治,但验之临床,有时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在男科工作中,我们逐步认识到,除阳虚之外,还可因郁气滞、血脉瘀阻等引起,从而改变思路,阳痿从论治,每能收到较好疗效,一同试就阳痿与的关系、阳痿从论治的基本情况作一些初步探析,谬误之处,请各位师长斧正。

  • 标签: 从肝论治 阳痿 肝郁气滞 血脉瘀阻 肾藏精 阳虚
  • 简介:目的:细胞极性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挥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过程的一致性。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制作出生后8周雄性Wistar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自然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用药5d,停药2d)、第14天和第28天采集肾脏标本;另外采集妊娠20d大鼠的胚胎肾脏标本。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肾小管的形态学变化;以Na^+-K^+-ATP酶作为细胞极性的标志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比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结果:(1)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基底膜裸露,管腔内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第14天,肾小管基底膜出现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第28天,大多数肾小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2)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裸露的肾小管基底膜没有Na^+-K^+-ATP酶的表达;第14天,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Na^+-K^+-ATP酶的表达,但此时Na^+-K^+-ATP酶没有明显的极性分布,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第28天,Na^+-K^+-ATP酶呈极性分布,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侧基底膜。(3)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是从S形体发育成为不成熟的肾小管,再发育成为成熟的肾小管。(4)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Na^+-K^+-ATP酶的表达从没有极性到有极性分布,即Na^+-K^+-ATP酶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到只局限在侧基底膜表达。结论: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是一致的,提示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

  • 标签: 肾小管发育 损伤与修复 细胞极性 NA+-K+-ATP酶
  • 简介:目的:探讨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肾阴虚挟火证)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丹栀逍遥散加味煎剂口服治疗,并设常规西药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红细胞数、24h尿红细胞计数,尿血的疗效情况,各主要中医证候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减少尿常规红细胞数、24h尿红细胞计数,血尿综合疗效,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味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肾阴虚挟火证)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明显改善证候。

  • 标签: 丹栀逍遥散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肝肾阴虚挟火 血尿
  • 简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急性肾衰竭(ARF)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ARF的80%[1].尽管重症监护和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提供了治疗ATN的先进手段,使患者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促进其修复,以减轻ATN的严重性、缩短ATN的病程和降低ATN的病死率,一直是临床各科医师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联合应用注射阿魏酸钠及冬虫夏草菌丝体干粉制剂治疗ATN,以探讨其新的有效治疗途径,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急性肾小管坏死 制剂 注射用阿魏酸钠 ARF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其TNF-α的水平,同时检测尿白蛋白排泄量(UAl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TNF-α水平在糖尿病病人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18.78,P〈0.05、0.01),且随UAER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0.01)。随肾损害的进展,胰岛素敏感指数渐降,且TNF-α水平与ISI成负相关,与UAlb、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肾损害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治疗肾癌合并后下腔静脉瘤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2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16例肾癌合并后下腔静脉瘤栓患者,15例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显露下腔静脉,完整切除瘤栓和根治性肾切除.结果手术中无一例发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30~320min,术中失血约200~1000ml,所有瘤栓均被完全切除,术中无栓塞发生.结论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可以充分显露后的下腔静脉,对于后下腔静脉瘤栓以及部分膈上下腔静脉瘤栓可以运用肝脏游离技术经腹完全切除,避免经胸手术和心肺分流.

  • 标签: 肾癌 下腔静脉瘤栓 肝脏游离技术 根治性肾切除
  • 简介:患者:女,11岁,因“浮肿2年余”入院。初次起病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面部浮肿,以后浮肿逐渐波及全身,呈凹陷性。无肉眼血尿,时有尿痛。于当地医院以“急性肾炎”住院治疗1周,全身浮肿减轻出院。出院后1个月余入本院。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首发表现 长期误诊 肾损伤 面部浮肿 全身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