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衰竭实施人工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干预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我院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治疗的衰竭的患者,均实行人工血液净化治疗。根据患者入院的顺序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满意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护理效果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将人工血液净化治疗应用在衰竭的患者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护理满意率比较高,护理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衰竭 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对脂肪与酒精诊断的作用。方法观察150例脂肪、酒精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的价值,所有对象均行常规肝功能检查以及超声诊断,分别记为对照组、实验组,观两种诊断方式价值。结果诊断后,超声诊断结果为79例酒精,71例脂肪,常规诊断出74例酒精,64例脂肪,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脂肪与酒精的声像图特征不同,可以根据肝脏大小、内回声、血流等情况进行辨别。结论超声是一种科学诊断方法,对于脂肪、酒精诊断价值高,可很好的辨别,及早治疗。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诊断 酒精肝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肪患者与非脂肪患者血常规数据的差异性。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脂肪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目标,选同期我院收治的200例非脂肪患者作为比较组观察目标,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测定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比较组,血小板测定指标数值低于比较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脂肪患者与非脂肪患者在血常规指标检验数值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证实血常规对检验患者脂肪情况有明显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脂肪肝 非脂肪肝 血常规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不同病因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及构成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因分为激素组、酒精组、创伤组、特发组、激素+酒精组,总结各组患者构成比及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创伤组和特发组患者多单侧发病,上述两组与酒精组、激素组和酒精+激素组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酒精组(P<0.05);酒精+激素组男性发病显著多于激素组、创伤组和特发组(P<0.05);激素组患者患病年龄显著低于其他组患者(P<0.05);酒精组患者潜伏期显著长于激素组和创伤组;酒精组和特发组患者确诊时间显著长于激素组患者和创伤组患者;创伤组患者疾病分期显著高于激素组、酒精组和特发组,酒精组ARCO分期高于激素组和特发组。结论导致股骨头坏死最主要的原因是激素的使用,多发生于年轻患者,因创伤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确诊时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多较晚,由于饮酒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以男性为主。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病因 构成比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疾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特征,总结外伤性睾丸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13至56岁。睾丸血管损伤、睾丸缺血坏死1例;睾丸白膜破裂、睾丸破溃坏死1例;阴囊外伤继发精索扭转4例。本组中6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行患侧睾丸切除及对侧睾丸固定术。术后发热1例,最高体温38.3℃,给予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睾丸外伤后应严密监测睾丸血流情况,适当放宽手术探查指征,避免误诊漏诊,最大限度保护对侧睾丸功能。

  • 标签: 睾丸外伤 缺血坏死 精索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并昏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40例无典型的重症肝炎合并昏迷患者作为本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40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实验组采取人工支持系统进行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昏迷好转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昏迷好转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具备显著优势,数据达到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标准(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数据均无明显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人工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并昏迷的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症肝炎 肝昏迷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16例病例,总结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脓肿的优点。方法: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通过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全身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治疗。结果:穿刺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脓肿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降低了治疗代价。

  • 标签: 肝脓肿/超声检查 肝脓肿/治疗 引流术
  • 简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的并发症多较严重,常见的有成人呼吸窘迫综征(ARDS)、出血、肾衰、肠瘘、胰瘘、胰周脓肿等。我院2002-02-2009-08共手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7例,其中10例发生一种或数种并发症,发生率59%(10/17)。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分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中医分型治疗法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以及髋关节活动度。结果通过中医分型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6.77%,治疗后疼痛低于治疗前,髋关节灵活度高于治疗前,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中医分型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疼痛,提高髋关节灵活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分型 股骨头坏死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在诊断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8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在肝炎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与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肝硬化/诊断 前胶原/血液 透明质酸/血液 层粘连蛋白/血液 胶原Ⅳ型/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益调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肝片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应用中药益调脂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根据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药益调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血脂与肝功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益肝调脂饮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患者98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普通组49例实施常规护理;全面组49例实施全面护理。就两组患者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时间、恢复肠功能天数、住院天数和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全面组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全面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全面组患者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时间、恢复肠功能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给予全面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加速肠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肠炎 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CT与X线检查,将CT诊断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将X线检查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检出率为16(80.00%),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13(65.00%),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T检测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就检查结果来说,CT优于X线检查,但单纯应用X线诊断方式进行检测,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所以在临床诊断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另一方面必要时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诊断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线检查 CT 诊断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CT影像技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应用CT影像技术和MRI检查技术相关性。结果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I级严重的有18例,II级严重度25例,III级严重度7例,IV级严重度6例;在使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病例的时候,共检出股骨头坏死38个,检出率为67.9%,而在应用MRI检查技术的时候,共检出股骨头坏死51个,检出率为9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时候,相对于CT影像技术,MRI诊断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CT影像技术 MRI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为选择最佳的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案,分析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46例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分两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的数值更低,结石清除率数值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数值更低。结论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腔镜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我院对3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入院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术前接受了MRI诊断,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共有52例股骨头病变患者的MRI信号异常,有14例患者的股骨头破坏变形,有4例股骨颈受影响,23例股骨头关节间隙辨别,有21例患者股骨头髋关节有积液,有例患者髋关节半脱位,有22例患者股骨头有骨髓水肿。结论股骨头缺血性患者患者早期病变可以通过磁共振诊断发现,该诊断方式的准确度高,扫描范围广,对早期治疗和预后改善有非常大的帮助,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整体性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1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抽签法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在采取上述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愈合良好,均出院,但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后,采取整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整体护理 疗效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