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河北省农村7~19岁青少年人群5485人用单光子骨矿仪测量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男、女性别间7~14岁身高、7~15岁体重与骨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后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两性骨密度与年龄、身高、体重均呈明显正相关(均为P<0.001).性别间相关系数比较.男性大于女性,差别显著(p<0.01):两性在青春前期和青春中期身高、体重和骨密度增长率均高于学龄期和青春后期;生活在不同地区男、女性骨密度比较.沿海区高于平原区,平原区高于山区,差别均有显著意义(均为p<0.001)。由于青少年生长发育较快,特别在青春前期和青春中期身高、体重和骨密度增长率最快.因此应对此期青少年注意补充足蟛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尤其对经济、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应加以关照,保障健康发育防止骨畸形和骨折发生。本调查对青少年医疗保健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骨密度 身高 人群 体重 女性 青春前期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来寻找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方法方法对478例老年(≥70岁)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并调查OP患者的用药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男性OP发病率高达25.31%,但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率仅为18.48%。医患双方OP防治知识欠缺,老年男性OP患者用药依从性低、治疗药物匮乏。结论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很低,而加强OP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OP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断丰富抗OP的药物种类,可能是目前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主要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药物治疗 老年男性
  • 简介:目的探讨广东省女性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50~87岁的1772名中老年人完成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和进行双能X-ray骨密度测量。筛选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74例,以5岁为1个年龄段,将其分成7个组。分析腰椎和髋部BMD值的变化规律。体重指数、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广东省不同城市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1.1%~19.2%,总体患病率为15.5%。体重指数与髋部neck、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282,r=0.272,P〈0.05),脂肪含量与腰椎正位Total骨密度相关系数(r=0.086,P〈0.05)。结论广东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在55~65岁和70~79岁两个年龄段丢失明显,髋部骨密度丢失在65岁以后下降速率加快。体重指数与髋部骨密度值有一定相关性,脂肪含量和腰椎骨密度值有较小相关性。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地区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有地域针对性地骨质疏松宣教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绝经后妇女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steoporosisknowledgetests,OKT)调查,并测定跟骨超声骨密度。结果267名受试者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平均得分(12.83&#177;4.41)分,其中危险因素得分(5.14&#177;2.73)分、运动知识得分(2.86&#177;1.52)分、钙知识得分(4.87&#177;1.62)分。年龄高、学历低、居住于乡镇、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问卷得分较低。电视广播媒体为获取骨质疏松症知识的主要来源,多数受试者不重视专业骨质疏松宣教及骨密度筛查。坚持规律运动及补钙的人群比例较低。结论辽宁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匮乏,专业人员应加大宣教力度,开展定期宣教,建立骨质疏松防治计划手册,督导个体完成骨质疏松长期防治计划。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女性 知识问卷 防治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该人群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以分层抽样方法,对社区225名60岁及以上的女性进行入户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知识平均得分为16.40±9.19分,得分率为31.5%,得分32分及以上者6人,及格率仅为5.3%;低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知识平均得分为16.60±9.51分,得分率为31.9%,得分32分及以上者8人,及格率为7.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及年龄是影响高、低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相关知识的主要因素。结论重点加强教育程度低的老年女性及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力度。

  • 标签: 社区老年女性 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 知识
  • 简介:目的调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患病率。方法按多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采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516名调查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本组POP的患病率为21.5%,其中男性为14.2%,女性为26%,不同性别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69岁组患病率最高,年龄与POP患病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P=0.00);绝经时间与POP的发病有关(P=0.00);与民族间POP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本地区女性的POP患病率比男性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POP的危险性增高;绝经时间则是POP的危险因素;不同民族间POP患病率有差异。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患病率
  • 简介:资料和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所用材料、所循方法。包括起止时间、病例的详细情况(性别、年龄分布、部位、侧别、分型、受伤机制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有多少种?比例、开放和闭合、评分或评级等)、影像学资料(X线、CT、MRI,分别叙述其主要表现、特点、比例等)、疾病、影像学、功能等国际标准分型、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术方法(新方法)的详细介绍(包括麻醉体位、切口与显露、病变处理及术中监测)、术后处理、康复(包括引流、药物应用、离床与负重、特殊治疗)、研究方法、技术(基础)。

  • 标签: 影像学资料 手术方法 年龄分布 受伤机制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
  • 简介:资料和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所用材料、所循方法。包括起止时间、病例的详细情况(性别、年龄分布、部位、侧别、分型、受伤机制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有多少种?比例、开放和闭合、评分或评级等)、影像学资料(x线、CT、MRI,分别叙述其主要表现、特点、比例等)、疾病、影像学、功能等国际标准分型、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术方法(新方法)的详细介绍(包括麻醉体位、切口与显露、病变处理及术中监测)、术后处理、康复(包括引流、药物应用、离床与负重、特殊治疗)、研究方法、技术(基础)。

  • 标签: 影像学资料 手术方法 年龄分布 受伤机制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缝合手的屈指肌腱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85岁,平均38岁。其中2区肌腱断裂14例14条肌腱断裂,3区7例12条肌腱断裂,4区4例9条肌腱断裂,5区肌腱断裂11例33条,共缝合肌腱68条。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个月,平均22个月,36例病例共68条肌腱全部修复成功,无肌腱再断裂和肌腱黏连发生,平均每条肌腱缝合时间为14min。结论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肌腱 缝合 方法
  • 作者: 刘春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9期
  • 机构:三台县建平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绵阳 621000
  • 简介: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我们肩膀或颈部的疼痛,但很多人都认为肩颈疼痛不是什么大问题,进而受到疼痛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对于肩颈疼痛,中医是怎么看的呢?如果使用针灸治疗,又会怎么治呢?

  • 标签: 肩颈痛;针灸
  • 作者: 姜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09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8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230
  • 简介:大家都知道,人吃五谷杂粮,哪里有不生病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意外事件导致身体骨折,这也是免难的,谁也不想发生这样的意外。骨科临床中,骨折现象也是很普遍,对于骨折较轻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不用多久,你就会满血复活。对于意外,我们谁也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你是幸运儿,那么就要适当的了解下,正确对待骨折后如何治疗,怎么治疗?下面我会给大家介绍骨折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都有哪些,请大家耐心看完,相信我会对你有帮助。

  • 标签: 骨折;中西医结合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对于长段神经干缺损的修复目前自体神经移植是最基本的手术方式,但自体神经材料来源有限,常无法满足较大神经缺损或较广泛神经缺损修复的需要,且增加了手术创伤,造成该神经支配区的功能障碍.因而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同种异体移植,异体神经来源广、容易获得,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成功,主要取决于如何降低神经移植体的抗原性,从而减轻宿主的排斥反应.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抗免疫排斥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预处理供体神经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在此领域已取得良好的进展.

  • 标签: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预处理 神经原位预变性 冷冻法 冷冻干燥法 冻融法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自1994年7月~2004年7月共收治9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患者,平均年龄48岁,近期内均接受过腰椎间盘手术,其中2例使用椎间盘镜手术.全组患者血沉均升高(40~110mm/h),均经MRI检查确诊.6例症状典型,疼痛较重的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症状不典型,疼痛较轻患者予非手术治疗.结果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疗效较好,症状缓解明显,保守治疗病程较长,病情常有反复,但一般预后良好.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经MRI检查可以作出诊断.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炎 手术后并发症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应用放射吸收法测量云南西双版纳、西藏和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对傣族、藏族和蒙古族健康人群的骨量分布差异和峰值骨量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健康男女1126名,年龄20~79岁。西藏藏族健康男女1531名,年龄20~79岁。内蒙东乌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傣族男女、西藏藏族男女和内蒙古东乌旗蒙古族女性的峰值骨年龄段均在30—39岁,蒙古族男性峰值骨年龄段在4|D~49岁。傣族和藏族男性骨量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蒙古族男性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傣族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达20.80%,藏族女性为13.67%。蒙古族女性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三个民族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值比较,男性除藏族和蒙古族20—3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除傣族和藏族20-2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成人傣族男性与藏族和蒙古族健康成人男性相比骨密度有显著差异,藏族和蒙古族男性40岁以后骨密度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傣族女性与蒙古族女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傣族与藏族女性30岁后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是种族、地域,还是生活习性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骨密度值 民族 健康人群 骨量丢失百分率 Metriscan^TM骨密度仪
  • 简介:目的研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的分布情况及致病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1078人,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有关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参照1992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调查抽样人群的颈椎病患病率。对本研究涉及的与颈椎病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及t检验。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颈椎病患患者数为189人,患病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姿势不当、情绪紧张、伏案时间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差为颈椎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并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吸烟、饮酒、高枕、不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咽喉感染对颈椎病有危险作用,但未达到统计显著程度。性别和家族史对颈椎病无致病危险作用。结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为高发人群。年龄、伏案时间、情绪、工作姿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针对该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单元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安排伏案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姿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颈椎病预防对策。

  • 标签: 颈椎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患病率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多见,发病年龄提前.传统手术方法是行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椎间盘切除术.但由于这种方式切口大,病程久,疼痛时间长,使许多本应得到及早诊治的患者放弃手术,采取拖延、回避的做法,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我科于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引进德国枢法摸*丹历公司生产的MEDTM椎间盘手术系统行椎间盘切除术56例,与传统手术方法的56例进行对照,发现采用该术式患者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后路手术 椎间盘镜 椎间盘切除 手术方法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已经有大量关于后路手术还是前后联合手术的讨论。但对于成人的侧弯,却没有相关的研究。医师通常对于僵硬的侧弯采用前后联合人路治疗。但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回顾研究155例腰椎侧弯手术患者的资料,术前均有退变性或特发性腰椎侧弯,角度为40°~70°。其中80例行后路手术(特发性35例,退变性45例),

  • 标签: 腰椎侧弯 联合手术 后路手术 治疗方法 成人 特发性脊柱侧弯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S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1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1SEP)的皮层电位P20峰潜伏期的参考值范围;明确S1SEP的P20峰潜伏期与年龄、身高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方法对28例正常成年人分别行双侧的S1SEP测定,记录受试者的年龄、身高及双侧S1SEP的P20峰潜伏期值。计算受试者的P20峰潜伏期的双侧95%可信区间,用配对t检验分析受试者双侧%峰潜伏期是否存在差异,得出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单侧95%测定值范围。分别将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8例受试者的S1SEP检测均能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受试者P20峰潜伏期的95%可信区间为14.39~23.75ms,受试者双侧的P20峰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95%可信区问为0~1.24ms。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骶后孔利用针电极刺激S1神经根可以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双侧皮层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层潜伏期与身高和年龄均无显著正相关。S1SEP有望用于诊断S1神经根病及其他影响SEP近端传导通路的脊髓病变,由于S1SEP的传导通路较短,对局灶性脱髓鞘的神经病的检测,S1SEP的“稀释效应”更小。同时S1SEP还有望用于伴有周围神经病或截肢患者的脊柱后路手术的术中监护。

  • 标签: 骶骨 脊神经根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测量斜坡椎管角在不同骨科患者群的数值范围,分析X线及CT矢状位重建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一致性,并探讨斜坡椎管角的测量对枕颈融合术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89例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和37例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测量颈椎中立位和过屈、过伸位侧位X线片上斜坡椎管角的数值。随机选取有或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各10例的颈椎中立位X线和CT正中矢状重建图像,由2位测量者重复测量斜坡椎管角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结果无上颈髓压迫症状者过屈位、中立位和过伸位的斜坡椎管角均显著大于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P<0.01);前者斜坡椎管角数值的变化范围为23.87°±10.23°,后者为19.10°±7.96°(P<0.01);说明后者的枕颈复合体较前者僵硬并处于异常屈曲位。X线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观察者之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619,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897;X线法的观察者组内相关系数在观察者1和观察者2分别为0.635和0.657,也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937和0.924;CT重建法较X线法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得出了不同骨科患者群斜坡椎管角的数值范围,为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体位摆放和枕颈部固定融合角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术中准确测量斜坡椎管角提供了具体方法

  • 标签: 颈椎 寰枕关节 椎管 脊髓压迫症 放射测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