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释型纳米人工骨复合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对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解型纳米人工骨复合体进行MTT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及致敏实验,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该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解型纳米人工骨复合体MTT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人工骨材料细胞存活率〉90%,细胞毒性1级。人工骨复合材料浸取液未引起豚鼠过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未出现明显全身毒性反应。结论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释型纳米人工骨复合材料无MTT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良好,并能够降低利福平直接给药的生物毒性,不引起全身毒性反应、皮肤/内刺激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小鼠 结核 脊柱 骨代用品 迟效制剂 设备安全性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Nogo受体(NgR)特异性siRNA199的重组质粒。方法按照E1bashir等设计原则和siRNA表达载体的要求,在合成、筛选出基因沉默效率较高的siRNA199基础上,设计带有BamHⅠ、HindⅢ酶切黏性末端、终止识别序列和LOOP环的shRNA,并将其克隆入载体pRNAT-1/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设计的shRNA成功克隆入载体pRNAT-1/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表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目的基因序列准确无误。结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构建病毒载体及观察重组质粒抑制大鼠NgR基因的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髓鞘 细胞表面受体 神经再生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探索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观察其体外缓释和酶降解释药的效果,并探讨其作为新型阿仑膦酸钠制剂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制备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磷钼兰比色法测定其载药率和包封率及体外缓释能力,建立酶降解释药曲线,测定其降解性。结果载药明胶纳米微粒平均粒径在100~200nm之间;载药率为2.14%,包封率为56.73%;在生理盐水中的释药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为36.75min;胰蛋白酶对纳米微粒的降解作用持续时间较长(300min),并能够完全降解纳米微粒。结论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具有大小适中、缓释效果好和易降解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明胶 纳米微粒 药物释放
  • 简介: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细胞在微载体培养与单层培养中细胞表达蛋白多糖含量的差别。方法椎间盘疾病手术病例的术中切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别进行微载体三维细胞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取胎儿椎间盘组织,显微镜下区分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同成入组对照。利用^35S放射标记渗入放免定量测定的方法进行蛋白多糖含量的检测。结果①椎间盘细胞胞内的蛋白多糖含量(cpm),细胞单层培养组为101.909±11.439,微载体立体培养组为136.607±10.792,P〈0.05;②椎间盘细胞表达的蛋白多糖含量(cpm),细胞单层培养组为105.119±13.040,微载体立体培养组为174.231±17.676,P〈0.05;③各组椎间盘细胞表达的蛋白多糖含量均高于细胞内的含量;④胎儿腰椎间盘细胞蛋白多糖的含量及表达量均高于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胎儿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量高于纤维环细胞的表达量。结论椎间盘细胞的微载体三维立体培养相对单层培养具有较高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量,是一种较好的细胞培养方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蛋白聚糖类 细胞培养技术
  • 简介:近几年在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方面发生了几起病例死亡事件,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但是一些接受基因治疗试验的患者的良好治疗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病毒载体和转基因技术对宿主细胞可能产生的多种不同影响。现已证实在转基因治疗中病毒有可能激活插入点附近的原癌基因,因此发现一种不整合人宿主基因或精确定点整合宿主基因的病毒载体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基因疗法 RNA干扰 遗传载体 原癌基因
  • 简介:骨质疏松虽然是一种系统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但其最大的危害却是局部脆性骨折.目前骨质疏松的治疗仍主要依赖于系统用药,但系统用药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治疗依从性差、全身性副作用较大等缺陷.骨质疏松骨折好发部位非常集中,多集中在胸腰段和双髋,随着现代微创介入外科的迅速发展,使得局部治疗骨质疏松成为可能.局部药物治疗可以实现局部促进骨形成或者抑制骨吸收,从而在重点部位起到预防骨折、加速骨折愈合以及增强植入物稳定性的作用,弥补了系统用药的副作用及起效慢等缺点.局部治疗可通过局部注射药物或内植物表面涂层的药物释放以发挥作用,目前有多种呈递系统能够有效搭载并缓释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双膦酸盐、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他汀类药物等都是常见的临床前研究药物.此外,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kappa-B,RANK)和Wnt通路等生物靶向药也处在研究之中.总之,骨质疏松的局部治疗或能提供新的辅助治疗策略,联合应用系统用药和局部用药,取长补短,是未来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及应用方向.

  • 标签: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局部呈递 植入物涂层 他汀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观察其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导人慢病毒载体质粒pLenti6/V5TOPO,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括包装质粒、包膜蛋白质粒等)共转染入293细胞进行包装,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h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髓核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感染情况。结果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约为10^7U/mL。感染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GFP的慢病毒载体,且能成功将目的基因转入椎间盘髓核细胞并表达。

  • 标签: 椎间盘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遗传载体 转染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对消旋聚乳酸/甲壳素复合膜作为载体时,甲钴胺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探讨其这种新的给药途径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消旋聚乳酸/甲壳素/甲钴胺复合材料降解液中甲钴胺浓度。结果DL-PL/CHI的比值越高,甲钴胺的释放速度越快。结论通过调整DL-PLA/CHI的比值,控制甲钴胺的释放,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聚乳酸 甲壳素 甲钴胺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来寻找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方法。方法对478例老年(≥70岁)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并调查OP患者的用药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男性OP发病率高达25.31%,但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率仅为18.48%。医患双方OP防治知识欠缺,老年男性OP患者用药依从性低、治疗药物匮乏。结论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很低,而加强OP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OP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断丰富抗OP的药物种类,可能是目前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主要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药物治疗 老年男性
  • 简介:目的证明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是椎体成形术(PVP)的理想填充材料。方法首先构建并验证了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构建成功,然后由生物力学测试分析注射入椎弓根和已有骨质坍塌的椎体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后椎体的最大载荷。随后,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研究与对照相比注射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前和后山羊血清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最大载荷、椎体的骨密度和微观三维结构的改变。结果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可以明显增加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和最大压缩应力明显增加(P=0.039、0.010),同时注射入已有骨质坍塌的最提椎体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后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和最大压缩应力明显增加(P〈0.001,P=0.030);山羊骨质疏松模型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明显下降(P=0.018,P〈0.001),骨密度明显下降,骨小梁明显稀疏。注射入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后山羊骨密度明显增加,最大压缩载荷增加(P=0.0072),最大压缩应力增加(P=0.0024);椎骨小梁更加致密,孔隙率降低。结论本实验证明了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是椎体成形术(PVP)的理想填充材料,可以提高椎体的骨密度和强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 椎体成形术 动物实验 山羊
  • 简介:他汀类药物除了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展现出了很多独立于降低血脂之外的其他作用。1999年Mundy等首先发现他汀类药物有促骨形成作用,其可以作为促骨形成的潜在药物而被广泛关注。随后很多学者都对他汀类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虽然多数的研究结果支持辛伐他汀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也有部分实验未得出相同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他汀类药物在分子水平对骨代谢影响的具体作用机制,尽早研制出对骨骼具有显著作用的他汀类药物以及给药方式,是他汀类药物能否最终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代谢疾病、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骨形成
  • 简介:目的研究蛇床子素与纳米氧化锆强韧化磷酸钙骨支架的相容性,以及其在体外对幼兔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幼兔股骨成骨细胞,噻唑兰法(MTT)测量成骨细胞增殖率,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细胞内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蛇床子素对大鼠新生成骨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纳米氧化锆强韧化磷酸钙人工骨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纳米氧化锆强韧化磷酸钙人工骨支架复合蛇床子素刺激的成骨细胞,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

  • 标签: 成骨细胞 蛇床子素 骨支架 增殖 磷酸钙人工骨 ALP
  • 简介:活性钙是一种新型的钙源.其溶解度好,钙含量高,临床反应良好。为了进一步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我院研制了活性钙颗粒剂。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健康家免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初步的药动力学实验研究.为活性钙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生产工艺的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钙制剂 活性钙 药物动力学 临床合理应用 药动力学 临床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在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骨移植患者中收集hMSCs,分离培养后使用BMP-2纳米微球作为载体,装载到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hydroxyapatite,CHA)支架上。将CHA-BMP-2-hMSCs与CHA-hMSCs分别植入两组小鼠的L4和L5横向软组织中,10周后检测小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通过Westernblot检测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显微镜观察骨质生长情况。结果CHA-BMP-2-hMSCs小鼠的支架上骨组织覆盖面积显著大于CHA-hMSCs小鼠,ALP活性显著高于非缓释组小鼠,骨钙素、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缓释组小鼠。结论CHA-BMP-2-hMSCs缓释系统有利于在较长时间内诱导骨形成。

  • 标签: 珊瑚羟基磷灰石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人间充质干细胞 对照研究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研究杜仲黄酮类3种药物成分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5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槲皮素组、山奈酚组和芦丁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雌激素组与3个药物组分别给予雌激素及对应药物。12w后测定大鼠体重及子宫重量,并测定骨形成及代谢相关血液学、尿液指标,Micro-CT分析骨相关参数及骨小梁形态。结果相同药物浓度下,山奈酚、芦丁、槲皮素3种药物成分均可降低尿液中钙、磷的丢失,同时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山奈酚的作用优于芦丁和槲皮素。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均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微结构,增加骨密度,尤其是山奈酚,但均不能使骨小梁结构完全恢复。结论杜仲黄酮类3种药物成分中,山奈酚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最佳,芦丁次之,槲皮素最弱。

  • 标签: 杜仲黄酮 槲皮素 山奈酚 芦丁 骨质疏松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手术、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罡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四、五跖骨间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Maryland系统评价治疗组,优:13例13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对照组,优:3例3足,良:4例5足,可:12例12足,差1例1足。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足拇外翻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30例(108椎)OVCF患者行PVP+PKP术,术后给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治疗组)。20例(62椎)患者给予卧床休息3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0W、24W和48W测股骨颈和胸腰椎骨密度。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术后0W、24W和48W,两组患者股骨颈和胸腰椎多节段胸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0W、24W和48W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VP联合PK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多节段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14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行脊柱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切口分泌物或脓液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结果共培养分离出致病菌1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114株(65.9%),前3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32株(18.5%)、鲍曼不动杆菌28株(16.2%)、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12.1%);革兰阳性菌(G^+)54株(31.2%),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5.8%)及表皮葡萄球菌8株(4.6%);真菌感染5株(2.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敏感性也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结论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在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中均较常见,且革兰阴性菌较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更高,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科伤口感染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1年8月。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数7篇,共453例,Meta结果显示,对骨钙素的影响[MD=0.26,95%CI(0.06,0.46)],腰椎骨密度的影响[MD=0.22,95%CI(0.05,0.40)],股骨颈骨密度的影响[MD=0.04,95%CI(-0.05,0.13)],Wards三角区骨密度的影响[MD=0.06,95%CI(0.02,0.09)],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MD=0.03,95%CI(-0.00,0.07)],髋骨骨密度的影响[MD=0.02,95%CI(-0.02,0.07)]。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还是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文献质量方面不太理想,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依据。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骨质疏松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