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NSL动物和人体内的氧敏感性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基因表达参与组织细胞对低氧的适应性应答,其表达是机体适应低氧的关键环节和起始步骤。近年研究发现HIF-2a可能与脂代谢过程有密切联系。本文就HIF-2α对脂肪酸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2 α亚基 脂代谢障碍 脂肪酸类 胆固醇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etrpylori)的粘附能力与粘附特征,探讨Hp的粘附机理及其致病.方法用10株临床分离Hp对四个6~8月龄胎儿胃粘膜组织进行粘附试验.结果不同Hp的粘附能力有很大差别.存在强粘附株和弱粘附株;不同Hp对不同胎儿胃粘膜组织各个部位的粘附特征亦有差别.结论Hp可分泌多种粘附素,机体分泌的粘附素受体亦多样,它们表达的种类以及数量影响粘附结果.

  • 标签: 胃粘膜组织 胎儿 幽门螺杆菌 粘附能力 粘附素 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刨削系统(IBS)对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后对月经、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0例为每组人数,常规组以传统宫腔镜电切术为主要治疗方案,研究组以IBS宫腔镜创削系统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一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IBS宫内创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复发率,提升妊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刨削系统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症 复发率
  • 简介:病例:患者女,42岁,已婚已育.因“间断性下腹痛伴黏液血便3年,加重2个月”于2013年11月2日收治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可,大便1次/d,排出不畅,带黏液血便.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下腹部见纵形手术瘢痕,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肛检示距肛门口约4~5cm处截石位12~2点可及一隆起灶,质硬、固定,表面欠光滑,结节状,局部压痛,指套染淡红色血迹和黏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指标CA125、CEA无异常,粪隐血试验(+).心电图、胸片、上腹部CT未见异常.

  • 标签: 直肠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误诊
  • 简介:病人39岁,自幼无月经,结婚18年,性交一致比较困难而痛苦较大。婚后每年无原因小腹痛3~5次,每次历时4~5天渐行缓解,近10年每年腹痛1次,进行性加重,并伴尿频、尿急,以致惧怕性交,需历时1周缓解。现因腹痛2h,在家自服“芬必得”效果不佳来院。既往健康,结婚20年,无孕育史。入院查体:T:36.8℃,P:96次/min,R:21次/min,BP:100/70-mmHg。痛苦表情,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 标签: 腹痛 查体 性交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体 缓解
  • 简介: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是机体对缺氧适应性调节中的重要调控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癌,40例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42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和MVD值,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和VEGF的表达较异型增生和正常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MVD值亦显著增高(P<0.01);且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HIF-1α、HIF-2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结论:HIF-1α、HIF-2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其可能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参与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HIF-1α、HIF-2α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表达 HIF-1Α VEGF 食管鳞癌组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VD
  • 简介: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webofknowledge、EMbase、CochraneLibrary、BIOSISPreviews等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1241例孕妇,其中应用替比夫定602例,对照组6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12月龄婴儿,替比夫定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8),P<0.00001;RR=0.12,95%CI(0.05,0.32),P<0.0001];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应用替比夫定孕妇所产新生儿无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能阻断HBV宫内感染,其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宫内感染 孕妇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