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国已广泛推行的六个月短化方案:2SHRZ4HR,为初治菌阳肺结核最佳方案之一,在全程督导下能获得很高的治愈率。在化疗中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现象是:使用同一化疗方案的病人,疗期内病人

  • 标签: 强化期 化疗方案 痰菌阴转 短疗程 肺结核病人 全程督导
  • 简介:<正>A组30例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6.1mmol/L时开始静滴胰岛素,每小时1~2U,根据血糖调整剂量,24小时内使血糖维持在4.4~6.1mmol/L。B组29例给予胰岛素常规治疗。两组均对衰竭器官作支持治疗,并用抗生素。结果:A、B两组感染率分别30.0%和86.2%,病死率26.7%和48.3%,P<0.01及0.05。B组治疗费用是A组的1.9倍。表明胰岛素强

  • 标签: 内使 多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AIS≥3)随机分为IIT组(n=21,血糖控制于4.4~6.1mmol/L)和常规治疗(CIT)组(n=21,血糖控制于10.0~11.1mmol/L)。观察2组治疗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胸腔引流管拔管和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2组无住院死亡,无低血糖反应。与CIT组相比,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低血糖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IIT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严重胸部创伤 强化胰岛素治疗 预后
  • 简介:分析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及时间分布、影响因素,阐述了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低血糖 护理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强化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对尿酸性肾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行为饮食习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尿酸性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强化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程度、行为饮食习惯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行为饮食习惯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宣教可以显著提高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改善自己的行为饮食习惯。

  • 标签: 尿酸性肾病 护理 健康宣教 疾病认知程度 行为饮食习惯
  • 简介: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1例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发生至少1次以上夜间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对收集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高三酰甘油和高空腹血糖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保护因素(均P<0.05),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amplitudeofplasmaglucoseexcursions,MAGE)、血糖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ofbloodglucose,SDBG)增高则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夜间低血糖危险因素的防控,规范血糖监测,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处理,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夜间低血糖 强化胰岛素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21例,用二甲双胍0.5Tid口服+胰岛素强化治疗(R+N),疗程2周。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空腹及餐后血糖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与C肽分泌明显升高(p≤0.05),接近或等于止常水平。21例患者经治疗后观察6月,其中显效14例(67%),有效4例(20%),无效3例(14%),总有效率为86%。结论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使患者减少每天服药和注射胰岛素不便,同时为可以为单位和个人节约大量的药物费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二甲双胍 联合用药 胰岛素 短期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 简介:2型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严重的慢性并发症,高血糖是产生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Wilson提出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胰岛素治疗,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和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试验(DCCT)均报道严格控制血糖能延缓和减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为胰岛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证据。胰岛素泵治疗又称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lininfusion.CSII),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 标签: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 简介:目的对我院发生的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有效的对策.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有关护理方面的投诉,对护理纠纷变化动态、分布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护理发生频率最高,此后我院大力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纠纷稍下降,但仍保存在较高水平.在148例护理纠纷中,由护理操作引起的最多,为61例,占41.2%,其次是服务质量,为42例,占28.4%.结论防止护理纠纷应从两方面入手:(1)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操作技能,强化服务观念;(2)医院方面应在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改善医疗环境方面不断努力.

  • 标签: 医疗管理 护理纠纷 服务质量
  • 简介:<正>一、关于国家结核病预防法的再次修定日本结核病预防法自颁布以来,已经过多次不同时修改,此次重新修定的国家结核病预防法的提案。已于1995年5月12日在国会通过,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修改内容如下(表1)。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控制对策 预防法 日本 修改内容 地区特点
  • 简介:化疗药物治疗是目前癌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化疗药物经静脉注射时,若渗出血管外可引起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如局部红肿、水泡甚至出现组织糜烂、坏死等。发生此类并发症后,一方面给患者带来痛苦,另一方面会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为此

  • 标签: 化疗 药物外渗 护理对策 癌症
  • 简介:<正>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察的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而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与医扩人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变化,它与疾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作为护理专业人员,不仅要解除病人躯体疾病,还应帮助病人解除心理负担并满足其心理需要。因此,追求理想的护患关系,不仅可满足病人的需要,还可使护士心情舒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本文对研究护患关系文献进行综述。1护理模式转变是护患关系发展的前提保证护理工作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建构新的护理学知识体系,建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贯彻

  • 标签: 护理专业人员 功能制护理模式 护理学知识 整体护理模式 心情舒畅 就医过程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晨间护理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通过每周不定期检查各病区晨间护理质量,了解影响晨间护理质量的因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影响晨间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1)护理人员方面:对晨间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慎独精神、沟通能力不足、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不掌握患者病情、护理人力资源不足;(2)患者方面;(3)家属、陪护方面。结论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护理技能培训、掌握沟通技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护理管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是提高晨间护理质量的对策

  • 标签: 晨间 护理质量 原因分析
  • 简介:<正>青年慢性重症肺结核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生命质量的影响姑且不论,作为慢性传染源,对周围人群的危害很大,为探讨其成因,就我院近年收治的35岁以下青年慢性重症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15~35岁。农民43例(占80%),个体户5例,工人4例,干部1例,学生1例。大专文

  • 标签: 重症肺结核 肺结核病人 青年 生命质量 慢性传染源 综合医院
  • 简介:通过对几家医院的临床用药调查,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不但影响疗效,还发生了严重毒副反应,现就不合理用药现象摘要列举和剖析,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用药调查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术期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知情同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术前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术前GEEN组)、术后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术后GEEN组)、胃肠外营养组。术后GEEN组患者在术后12h间断口服温水,如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24h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逐渐增加至全量,第4天开始按30mL/(kg·d)口服至第七天,术后3d内,不足的能量或水、电解质通过静脉途径补充。同时术后7d内按4IU/d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思增)。术前GEEN组在术前3d按30mL/(kg·d)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术后4d与术后GEEN组的前4d方案相同,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同时术前3d至术后4d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思增)。胃肠外营养组术后7d内按胃肠外营养常规支持,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观察患者临床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肺部感染等)。营养前或术前1d和术后8d清晨采血检测肝功能、NK细胞、T细胞亚群(CD3比例和CD4/CD8比值)、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C5)。结果术前GEEN组和术后GEEN组中各有l例因术后出现明显腹胀不愿意继续口服而退出,其余个别病例出现轻度腹胀等不适,经过调整进食速度和短暂休息后好转,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三组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无大出血、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三组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GEEN组相对较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三组患者蛋白水平比较,术后GEEN组、术前GEEN组总蛋白均比胃肠外营养组高(P=0.00),以术前GEEN组提高更明显(P=0.00),而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16),肠内营养组需要补充的白蛋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输入血液制品量,二次开胸止血比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112例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中男性9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0±12.8)岁,体重(51—95)kg,平均(69±10.6)kg。在完成分流后,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得到充分止血,术后胸腔引流量400—1340ml,平均(848±271)ml。平均输血(750±250)ml,血浆(370±230)ml。3例因主动脉远端吻合口渗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3个月因血管移植物感染死亡外,余患者均存活。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超高速CT(UF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 标签: 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主动脉外科
  • 简介: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inPatientwithAnti-hypertensionTherapy.CPAT)是指高血压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程度.能遵医嘱服药。不随意换药或增减药物.对药物的副作用能耐受且血压控制理想。高血压仅以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有效方法.由于多数患者没有该疾病的痛苦主观感觉.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依从性 血压控制
  • 简介:<正>自去年末至今年1月间,在综合医院内发生结核病集团感染的事件,各地媒体相继有所报导,对于遭遇此类事件的医院及有关人员而言,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它涉及需要很长时间采取各种对策。为了防止在医院内的结核病集团感染,现就其实况及对策探讨如下。一、日本曾发生过的结核病集团感染的事例1965年,在新宿日赤产院以早产儿为中心的结核病集团感染事件,在我国是首例。以后30年间

  • 标签: 结核病 感染者 综合医院 内集团 医院内感染 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