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士的心理疏导在护士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进行工作的90名临床护士进行研究,对研究中的临床护士干预前后的职业生涯、本职工作、总体满意度等等进行比较。结果在对临床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后,护士在职业生涯、本职工作、职业环境、执业展望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上均较于干预前有所。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临床护士 心理疏导 护士长 管理 应用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经济、文化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健康的需求出现多元化。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医疗体制改革也对护理队伍产生了巨大冲击,使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比重及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士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实践者、领导者和指挥者,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医院的护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护理 监督 人员素质 临床工作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士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从事护理工作的60名女护士和其同期负责的120例住院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护士30名,住院患者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柔性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患者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护士满意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护士请(病)假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护士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

  • 标签: 护士长 管理 柔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走动式管理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职的护理人员40人为研究对象,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护士走动式管理(实施前后各20位护理人员),对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士走动式管理后的分诊护理质量评分、导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护士行为规范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医生护理满意度评分、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护士走动式管理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 门诊导诊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重症病人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神经外科NICU收治的43例病人作为研究组,另对神经外科NICU2017年3月前收治的4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病人护理过程中护士参与环节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士参与重症病人环节质量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士长 重症病人 环节质量控制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正畸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正畸护士26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将轮护士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轮护士在第1周由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培训,观察组按轮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实施培训。3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两组轮护士的培训效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护士病情观察认真满意度得分、专业操作技能熟练得分、沟通技巧应用适当得分、应急协调得当得分、配合默契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在正畸护士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轮护士的各方面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正畸科 轮科护士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通过对感染护士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因素的分析,从护士工作的环境因素、面对工作的心理因素和服务对象的疾病特点逐一剖析。再针对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从各个方面阐述自我防护措施或应注意的事项。

  • 标签:
  • 简介:对肝病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体会总结如下。1影响肝病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1.1来自职业的压力护理工作充满挑战与压力,长久处在压力下,若疏导不当,会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热情降低,甚至疲惫崩溃。根据不同的调查,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问题要高于一般人群。由于经常面临着危急、突发、多变的情境,护士常处于应激状态。护理工作又具有轮流三班倒的特点,日常生活不规律;医院护士编制少、治疗多等超负荷劳动难免使护士心身疲惫。护理队伍以女性为主体,大多数人肩负着工作、家务、子女教育及自身求学等多方重任,这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证充沛精力及个体的身心健康都是极为不利的。

  • 标签: 护士/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护士工作压力源。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对感染所有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结果98%的护士感到有压力。结论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过高的工作压力可使护士身心疲惫,不仅影响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的出勤率,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身心健康。感染护士较其他护士相比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 标签: 感染科护士 心理压力 职业风险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士内业务学习培训中微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在职的8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应用微信平台开展护士内业务学习培训,另选取我院2015年在职的86名护士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开展护士内业务学习培训,对比两种培训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都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士的培训满意度是80.2%,实验组护士的培训满意度是95.3%,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士内业务学习培训中微信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及其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值得推行与应用。

  • 标签: 护士 科内业务学习 培训 微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7年10月-2018年3月急诊实施分层护理,所需的护理人员有30例,分析应用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结果在第二阶段中,急诊区护士的基础护理合格率,特殊护理合格率以及相关文件执行合格率和护理操作合格率与第一阶段相比较后,第二阶段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中,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其不仅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能够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分层管理 急诊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急诊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现状。方法采用天津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检测表格以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65名急诊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急诊护士发生的16起医疗锐器伤中,有50%为安剖瓶划伤;70%医疗锐器伤发生于操作前准备阶段;31.25%医疗锐器伤发生于工龄小于等于1年的急诊护士;导致伤害的因素中护士自身因素占82.25%;68.75%医疗锐器伤发生时伴随有不正确操作;医疗锐器伤发生后68.75%的护士伤口处理方法正确;受伤前62.5%护士知晓病人是否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结论急诊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危害性和现状不容忽视。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医疗锐器伤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两种带教模式在急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急诊护士3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与实验组,两组的急诊护士数均为15例,给予传统组急诊护士的带教模式为多带一,给予实验组急诊护士的带教模式为一带一,比较两组急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分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传统组急诊护士的护理满意率为66.7%,实验组急诊护士的护理满意率为93.3%,传统组急诊护士的护理满意率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急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急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带一带教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急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带教模式 急诊科新护士 临床综合能力 培训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分泌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以及影响护理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护士100名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甲状腺护理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中能够看出护士甲状腺的护理能力与很多因素有关,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做相关报告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且分析相关的存在风险因素。结论想要提高护士的甲状腺护理能力,就需要相关的管理者从专业的知识角度对护士的护理水平进行总结和归纳,相对提高护士的工资,提供护士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内分泌科护士 甲状腺 护理能力现状 相关因素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提高感染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感染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手卫生主题活动,对我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进行改进,进行正确手卫生的纠正,对比活动前与活动后感染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效果改善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感染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活动前,手卫生工作正确率高于活动前,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感染护士中推广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士对手卫生的认知以及重视程度,有效提高了手卫生的准确率以及手卫生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入护士培训中应用导师带教制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选择本院新入的74名护士,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传统跟班式带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导师带教制,将两种带教模式的新护士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新护生在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床边综合能力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护生在带教方式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59%vs72.97%),组间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入护士培训中应用导师带教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可显著提升护士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有助于护士综合发展。

  • 标签: 导师带教制 新入科护士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感染护士戴防护手套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主题,自制查检表进行调查统计,设立目标,对影响感染护士戴防护手套的要因进行分析,运用PDCA理念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QCC活动后感染护士戴防护手套的执行率由之前的46%上升至改善后71%。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感染护士戴防护手套执行率,减少了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了护士的安全,提高了护士的职业幸福感。

  • 标签: 品管圈 感染科 防护手套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诊疗服务路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自2010年7月-9月在福民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人,其中实验组实施全诊疗服务路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医疗服务,服务结束后4周内对患者实施回访,并对全诊疗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病人遵医嘱行为改善情况、健康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问卷形式实施调查,并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进行核查,评估实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全诊疗服务质量评分优良率高达100%,居民满意度为100%,病人遵医嘱行改善率达93.3%,健康教育优良率9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相关评价指标(全诊疗服务质量评分优良率78.3%,居民满意度为85%,病人遵医嘱行改善率达81.7%,健康教育优良率75%)。结论优化全诊疗服务路径可有效提高临床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遵医嘱行为,提高居民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宣传效果,继而优化社区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矛盾产生。

  • 标签: 全科诊疗 服务路径 社区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急诊于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精神情况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等8项情绪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精神病性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的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总体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