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头建立急诊胸痛中心对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为建立前,选取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建立后,选取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分析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前后救治情况。结果建立急诊胸痛中心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完成、心电图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建立、急诊总时间均明显比建立前短(P<0.05);建立后急诊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衰的发生率明显比建立前短(P<0.05)。结论建立急诊胸痛中心,可以大大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降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诊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患者216例临床资料,以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时间将患者分为胸痛中心建设前组(n=96)与胸痛中心建设后组(n=120),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发病-球囊扩张(S2B)、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变化,同时记录患者90d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前与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后时间数据及随访90d终点事件对比,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后均优于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终点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区域性 胸痛中心建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病患进行此次研究,将如上病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各30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就诊至确诊时间、重复抽血率、确诊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有助于尽快为患者确诊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提高确诊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胸痛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 急诊科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抽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按照制定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主动脉夹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确诊时间、停留时间、转运时间、急救抢救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

  • 标签: 急诊 护理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抽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按照制定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主动脉夹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确诊时间、停留时间、转运时间、急救抢救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

  • 标签: 急诊 护理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中行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干预的治疗效果、死亡率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回顾性本院的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30例),并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开展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研究组30例),并对比其治疗效果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方案干预的出院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中行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干预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胸痛中心 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主动脉夹层 死亡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胸痛急诊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期间至2016年期间共收取30例急性胸痛病患,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阐述。结果所有30例病患中,救治有效率为28例(93.33%),其余2例发生死亡,死亡率(6.67%)。结论病患发生急性胸痛的原因诸多,但是心源性胸痛的发生率要高于非心源性胸痛发生率,另外临床救治意识需要对病患的病因和诊断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对提升救治效果、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的意义深远。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应用急诊护理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56例进行研究。遵循随机均等原则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均行常规急诊护理,而研究组同时应用急诊护理途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采取急诊护理途径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护理途径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度我院急诊室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90例,其中实施急诊室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的胸痛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护理1d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诊室针对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实验室检查在急性胸痛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由于急性胸痛在本中心直属分站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胸痛病因分为心源性胸痛组(45例)与非心源性胸痛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心源性胸痛组患者NT-proBNP、Myo、hs-TnI、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心源性胸痛组组IMA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结论在查体、问诊、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配合实验室检查能够快速、准确鉴别急性胸痛的性质,降低心源性胸痛的漏诊。

  • 标签: 实验室检查 急性胸痛 心源性 非心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扫描在急诊胸痛病人检查中的优化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CT胸痛三联征检查,并纳入同期进行单纯CT扫描检查的11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院士数据分别采取多平面重建(MC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手段进行成像,所有操作均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完成。分析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优化结果,评价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进行胸痛三联症CT扫描的平均耗时为(4.6±0.3)s,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疾病的诊断时间。两组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观察组的总体冠状动脉图像优良率为96.7%(154/160),对照组的总体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CT扫描技术,即胸痛三联症CT扫描具有快速、诊断准确且图像质量高,能定量且定位准确的对胸痛病因进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痛 CT扫描 影像学检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88例胸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计量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时间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3%,对照组为81.8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痛患者中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抢救 胸痛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急诊医学部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诊的200例胸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治疗,实验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方式治疗。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6%(96/100)及护理满意度95%(95/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8%(68/100)及护理满意度61%(61/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降阶梯思维模式,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误诊漏诊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胸痛 急诊科 降阶梯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对照组(n=35)和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验组(n=35),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和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胸痛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中的应用。方法急诊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对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提高了急诊胸痛患者生存质量,及时发现危重患者,为其赢得了宝贵救治时间。

  • 标签: 品管圈 胸痛 急诊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咳嗽(未威胁生命的急性咳嗽)导致胸痛与患者本人体育锻炼强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全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咳嗽患者100例,咳嗽严重,临床诊断上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分为胸痛组和对照组,结合后期随访,排除除上述两种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患者,获得有效病例56人,胸痛组10人,对照组46人,所有病人同时填写“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结果统计学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乏体育锻炼的严重急性咳嗽患者更容易表现为胸痛

  • 标签: 急性咳嗽 胸痛 体育锻炼等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护理模式,查看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中西医辩证结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的情况,并查看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辨证护理 冠心病PCI 术后胸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56例患者均给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46例患者均给予泮托拉唑单药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下,观察组56例患者的疗效水平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同时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值得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性胸痛 泮托拉唑 莫沙必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18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评分法得分对胸痛门诊患者进行分级检分诊;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前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20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和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为2.69%,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9.36%;观察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54%,明显低于对照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降低了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缩短了等候就诊的时间,降低了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院内的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胸痛门诊 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 分级检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