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由Mazur于1983年提出的,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认为GIST是原发于胃肠壁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的肿瘤,免疫组化多数过度表达CD117和(或)CD34。恶性间质发病多见于35岁以上成年人,但低龄者亦可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几乎均等。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小肠、结肠、直肠、其他部位。

  • 标签: 直肠间质瘤 CAJAL细胞 胃肠道间质瘤 间叶源性肿瘤 诊治 发病机会
  • 简介:间质(gastricstromaltumor,GSTs)是一种原发于胃的非上皮性肿瘤,由不成熟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今报道24例GSTs。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GSTs,均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岁。

  • 标签: 胃间质瘤
  • 简介:患者女,38岁.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半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查体:上腹部偏左可扪及5cm×4cm大小包块,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尚可,无搏动感.胃镜示胃癌.于1998年3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所见:胃体前壁肿物直径约10cm,未达后壁,肿物与周围各脏器无粘连,幽门下淋巴结肿大.

  • 标签: 胃恶性间质瘤 幽门下淋巴结 梭形细胞 肥城矿务局 核分裂像 上皮样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胃间质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0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胃间质32例,结合文献分析。结果6例肝转移死亡,未发现局部复发;2例肝转移带生存;其余生存良好。结论本病的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肿瘤大小,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判断,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恶性者作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淋巴结清扫并不延长生存时间。

  • 标签: 胃间质瘤 诊断 预后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胃肠道间质是原发于胃肠道和腹腔的间叶细胞肿瘤,绝大多数存在c-kit基因突变。即便是极低恶性,仍有复发的可能。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c-kit特异性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是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重大进步,改变了GIST的治疗现状。

  • 标签: 胃肠肿瘤 间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肠间质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辅助检查诊断为GIST的方法有:胃镜、肠镜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诊断18例(85.7%),增强CT检查12例(57.1%),超声内镜检查8例(38.1%),上消化道造影1例(4.8%)。2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后免疫组织化学及危险度分级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例中15例为胃间质,6例为小肠间质。本组患者进行CD117、CD34、S100、和SMA等4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达阳性率CD117(95.24%)和CD34(71.43%),CD117,CD34在胃肠间质中表达明显高于S100(9.52%)和SMA(38.09%),χ^2=10.00、16.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高危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明显提高生存率。结论CD117与CD34同时表达有助于临床诊断。手术是胃肠间质的主要治疗方法,靶向药物具有延缓胃肠间质的复发和转移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直肠间质是一种起于直肠间质细胞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细胞组成。临床少见,约占胃肠间质的5%。直肠间质早期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对其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的共识。近年来文献报道越来越多,自2001年9月~2008年3月,鲁西南十个医院共收治直肠间质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直肠间质瘤 诊治分析 消化道间叶性肿瘤 临床症状 肠间质细胞 胃肠间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间质(SIST)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6例SIST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病理检查及预后.结果:SIST常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部不适、隐痛,急性肠梗阻,发病部位多见于空肠、回肠、十二指肠,CT、小肠镜、胶囊内镜、肠系膜血管造影有较高的诊断率.26例SIST患者中,外生型肿瘤19例、腔内生长型3例、混合生长型4例;肿瘤直径0.5~23cm;单发24例,多发2例;梭形细胞21例,上皮样细胞3例,混合细胞型2例;Miettinen-LasotaSIST危险度评估极低度危险性2例,低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13例,高度危险性5例;免疫组化CD117、DOG-1、CD34、S-100、SMA、Ki-67、Desm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0%、100%、73.08%、23.08%、34.62%、80.77%、15.38%.结论:SIST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中、高度危险性的SIST选用靶向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小肠间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CT表现以及与肿瘤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间质,并与肿瘤危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CT扫描表现为胃间质7例,小肠间质10例,结肠间质2例,直肠间质1例,难以确定部位者1例,22例中良性3例,交界性6例,恶性13例。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均匀实性者4例,不均匀实性者11例,囊实性混合者5例,有2例有钙化灶。增强扫描有3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内有斑点状变性坏死灶;17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区。3例良性者为均匀类圆形实性肿块,直径<5cm。交界性与恶性者形态、大小、密度等无明显差别,肿瘤直径均>5cm。结论CT对胃肠道间质的诊断价值较大,胃肠道间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的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有无转移可以判断肿瘤的危险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表现特点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诊断胃肠道间质的方法以及有效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4例胃肠道间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出腹部胀痛、不适,采用MRI和CT作为重要影像学帮助检查,通过手术治疗之后,免疫组化检测CD34和CD117呈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2.5%,手术治疗后一、三、五年内存活率分别是93.7%、84.8%、77.7%。结论胃肠道间质在临床表现上没有特异性症状,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癌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小肠间质是由于人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深入认识和诊断技术和手段的进步,各种影像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和基因检测方法使得小肠间质的诊断准确性较以往大大提高。外科手术切除技术同以往相比没有太大的进步和变化,间质的手术无需淋巴结清扫、切除范围也不需过大,腹腔镜手术较以往适应证略有扩大。靶向治疗药物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的出现使得外科医生又多了一种有效的武器,可以用于小肠间质的辅助治疗。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不适1周”于2013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上腹部间歇性隐痛发作,稍感腹胀。自发病来无恶心及呕吐,无发热,无呕血及便血,大小便无异常,无消瘦。

  • 标签: 胃间质瘤 胃腺癌 上腹部不适 间歇性 大小便 患者
  • 简介:胃肠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小肠恶性肿瘤的20%和全部软组织肉瘤的5%.GIST平均年发病率大约为1/10万^[1]。近年来.GIST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GIST生物学特点、生物学治疗及生物学预后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胃肠道恶性肿瘤 生物学特点 GIST 小肠恶性肿瘤 软组织肉瘤
  • 简介: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人类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为1998年以来确立的新病种,其概念在近十年间一直被修正与补充。有关GIST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诊治 间叶性肿瘤 GIST 新病种 国内外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s)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之一,其中胃是 GISTs 最好发的部位,约占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 70%。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和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相比传统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对胃间质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诉如下。

  • 标签: 胃间质瘤 胃间质瘤诊断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GIST)手术切除率约为85%,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50%,5年总体生存率约为50%。术后应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目、原发肿瘤的部位以及术中情况(肿瘤破裂、出血、坏死、浸润、淋巴结转移征象)来仔细评估GIST的复发风险。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改善GIST术后中高复发风险的无复发生存率,基因检测指导辅助治疗已得到初步结果,但辅助治疗最适疗程尚无定论。在GIST的辅助治疗领域,仍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07月~2013年06月在我院已经确诊为胃肠道间质患者42例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影像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42例胃肠道间质患者中,原发于十二指肠、胃部、回盲部、小肠、乙状结肠系膜及横结肠系膜患者人数依次为3例、15例、2例、16例、4例和2例;其中外生性生长、内生性生长、腔内外生长患者人数依次为20例、10例和12例。影像学检查后判断GIST良恶性准确率为83.33%(15/18)。结论胃肠道间质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CT对GIST良恶性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借助病理学检查对于避免误诊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 影像学表现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