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桥地区学龄前集体儿童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儿童营养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均值离差法等级评价标准,于2010年6月体检本地区三所幼儿园儿童1723名。结果对年龄标准身高、年龄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三个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儿童营养不良、营养正常、发育迟缓、超重及肥胖儿所占比例分别为1.28%、73.30%、104%、16.95%、7.43%;龋齿、贫血儿分别占30.01%、1.04%。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江桥地区学龄前儿童总体的营养状况良好,但是儿童肥胖率达到了7.43%,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肥胖问题不容忽视。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应当是通过饮食、行为矫治、适当运动及健康教育等手段把江桥地区的学龄前儿童的肥胖率控制在正常水平。

  • 标签: 儿童 健康状况 肥胖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3~7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50例3~7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550例3~7儿童中,44例为中间偏难养型,占8%,232例为中间偏易养型,占42.18%,28例为启动缓慢型,占5.09%,159例为易养型,占28.91%,87例为难养型,占15.82%;与女童相比,男童中的启动缓慢型所占比例较高(P<0.05),其余均无差异(P>0.05);同时,不同性别儿童的气质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气质类型不同的儿童其行为表现也有所区别。

  • 标签: 相关因素 儿童行为 儿童气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宜宾县0~6儿童残疾现况进行筛查,明确儿童中存在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发育偏异的患病情况,建立早期筛查、治疗和康复的工作机制,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目标。方法对全县0~6所有儿童进行筛查,并且按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复筛。结果宜宾县0~6残疾儿童123例,所筛查出的儿童残疾中,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发育偏异占比分别为16.3%(20例)、8.9%(11例)、42.3%(52例)、43.1%(53例)。结论开展0~6残疾儿童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高人口的质量。

  • 标签: 宜宾县 0~6岁儿童 残疾现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6的智力低下儿童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诊的50例0~6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0~1患儿有14例;1~2患儿有8例;2~3患儿有9例;3~4患儿有5例;4~5患儿有8例;5~6患儿有6例,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行为训练,并利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经诊断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情,病情发展情况不一,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之后发现疗效显著,并于治疗之前的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患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们经过治疗以后再智力水平、行为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说明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 标签: 智力低下儿童 环境刺激 早期干预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11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心理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PNE儿童9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Achenbach行为量表评分(CBCL)并分析影响PNE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1)。观察组男童在抑郁症、社交退缩、攻击性、强迫症、交往不良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童抑郁症、社交退缩、攻击性、体诉、残忍、性问题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年龄大、父母关系差、由老人或保姆抚养均为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父母文化程度高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6~11PNE儿童存在抑郁及社交不良等心理行为问题,与父母关系、年龄等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因素采取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等措施,加强心理干预治疗。

  • 标签: 原发性遗尿症 心理行为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桂林市灵川县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于2016年3~5月随机抽取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600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6.67%。随着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的升高,知晓率升高(P<0.01);常住人口知晓率高于流动人口(P<0.01);2次及以上接种者知晓率高于首次接种者(P<0.01);但不同年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结论我县0~6儿童家长对整体接种疫苗前后的注意事项知晓率相对较高,而对单个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全程接种针次等的知晓率较低,可作为今后宣传教育的重点;文化水平较低、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家长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 标签: 儿童家长 预防接种知识 知晓率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柳州市0~3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含量,了解本地区3以下儿童VitD缺乏情况,为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6月1602例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0~3婴幼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0~3婴幼儿25-(OH)D的平均水平为66.48±29.69nmol/L,缺乏308例,占19.2%,不足722例,占45.0%,充足569例,占35.5%,潜在VitD中毒3例,占0.18%,缺乏和不足占总人数的64.3%。结论柳州市3以下儿童VitD不足或缺乏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VitD营养状况检测,对VitD缺乏和不足儿童根据25-(OH)D水平给予补充。

  • 标签: 25-(OH)D 儿童 营养状况 VitD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以内儿童参与保健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参与儿童保健儿童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依据参加是否规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未保持规律性参加,观察组儿童规律参加保健,对两组儿童1时身高与体质量情况观察,并比较鱼油添加率、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出生时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时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1个月内鱼油添加率82.05%(32/39)高于对照组61.54%(24/39),VD缺乏性佝偻病观察组2.56%(1/39)低于对照组15.38%(6/39),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以内儿童规律性参与保健,对促进其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体质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

  • 标签: 1岁以内儿童 保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4幼儿的逆反心理原因及对策。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取52名3~4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向幼儿家属发放,分析幼儿逆反心理原因及对策。结果对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应、对依从性的逆反反应、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对别人意见或者建议的逆反心理与幼儿逆反心理均呈正相关。结论应转移注意力、适当的惩罚、家庭教育意见保持一致、倾听孩子的意见,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

  • 标签: 3~4岁幼儿 逆反心理 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最近几年以来5以下的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方法择取从2011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5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年度死亡情况,并分析死亡趋势。结果从2011年6月到2014年5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下滑趋势;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各个年份之间的死亡概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另外,在调查区间,儿童保健概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截止到2016年6月底,5以下儿童的保健管理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结论5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依然需要继续控制,儿童保健的相关措施是保证儿童生存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各级部门提升重视程度。

  • 标签: 儿童保健 死亡概率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通市1~6儿童肱二头肌、三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IVC)过程中的表面肌电图(sEMG)的特征变化。方法在康复训练前对受试者进行测试,采样时令所有受试者保持相同姿势。将EMG的表面电极固定于其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体表上,在进行肘关节屈肌、伸肌MIVC时,同步记录其健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进行频域特征量化分析,包括中位频率(MF)及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健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M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存在sEMG信号无异常,提示表面肌电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状态的评价无意义。

  • 标签: 儿童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表面肌电图 平均功率频率 中位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汇龙镇2007年与2017年3以下儿童身高、体重发育情况。方法统计568例2007年与2017年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汇龙镇籍3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身高、体重发育情况。结果2017年汇龙镇3以下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均明显大于2007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童身高的平均增值明显大于男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与女童之间体重的平均增值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2017年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率明显高于2007年,而偏瘦率明显低于2007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龙镇3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增长较快,但超重和肥胖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汇龙镇 &le 3岁儿童 身高 体重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12儿童碘营养状况,给儿童正确补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区域40所学校中年龄在9~12的8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触诊法检查甲状腺肿大情况,采集家庭食用盐样、饮用水,测定盐碘、尿碘与水碘含量。结果本次调查中状腺肿大8人,甲状腺肿大率1%;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61.7μg/L,城市为370.4μg/L,农村为342.9μg/L;城市与农村盐碘中位数均为28.0mg/kg,居民用户合格率为95.3%;城市引用水中碘中位数是7.3μg/L,农村为9.8μg/L。结论该地方为低碘地区,应该适宜控制食用碘浓度,维持人体适宜碘水平。

  • 标签: 儿童 碘营养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用于评估3无龋儿童患病风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幼儿园3的学龄前儿童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检查,观察组则实施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进行检查,对比观察两组儿童的龋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儿童的龋病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来评估3无龋儿童患病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龋病 常规健康检查 Cariostat龋易感检测技术 龋病检出率 诊断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绵阳地区12以下儿童血清维生素A(VitA)水平,为临床合理s补充VitA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将1621名12以下儿童按年龄分为<1组、1~3组、4~6组和7~12组,抽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VitA水平。结果1621名12以下儿童血清VitA水平为399.79±220.65ng/mL,不足率为19.06%,缺乏率为21.16%,不同年龄段血清Vit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55,P=0.000),其中<1组血清VitA水平最低为360.47±202.25ng/mL,不足率为20.13%,缺乏率为26.40%。结论绵阳地区12以下儿童VitA水平不容乐观,需要及时检测、合理补充,以预防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 标签: 维生素A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县0—14儿童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缺乏及超标状况。方法应用火焰分光光度法对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的1600名0—14儿童血中铜、锌、钙、镁、铁元素测定。结果1600名0—14儿童血中铜、锌、钙、镁、铁元素缺乏情况为低血钙者为452例,缺乏率为28.25%;低血锌者为346例,缺乏率为21.63%;低血铁者为108例,缺乏率为6.75%;低血镁者为74例,缺乏率为4.63%;低血铜者为仅1例,缺乏率为0.06%。0—1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最高,缺乏率为35.98%;1—2和0—1年龄段钙元素缺乏率最高,分别为38.64%和36.28%;铜、铁、镁元素缺乏率明显低于钙、锌元素缺乏率,除铜元素外其余各元素缺乏率随着年龄增长均有下降趋势。微量元素超标情况为高血锌者为14例,超标率为0.88%;高血镁者为10例,超标率为0.63%;高血铁者为3例,超标率为0.19%;高血钙者为2例,超标率为0.13%;高血铜者为1例,超标率为0.06%。锌、镁元素超标率较高;铁、钙、铜元素超标率很低,超标率无明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各元素超标逐渐消失。结论目前我县社会上补充微量元素的意识不够,特别是钙、锌元素的补充,使血钙、血锌的缺乏明显高于血铜、血镁、血铁的缺乏。滥补锌元素也最为明显,高血锌的发生率居首位。因此,我们要加大儿童科学喂养宣传,做好平衡膳食,科学进补的指导,维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正常与均衡,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0~12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绵阳地区儿童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本院门诊行常规体检的0~12儿童205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2052例儿童中,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1.02±13.01)ng/mL。VitD缺乏者529例,占25.8%,VitD相对缺乏者699例,占34.1%,VitD适宜者1228例,占40.1%。不同性别间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7,VitD缺乏和相对缺乏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其中1~<2VitD缺乏率最低(5.6%)。结论绵阳地区0~12儿童VitD水平较低。应定期行营养状况检查,补充儿童Vit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

  • 标签: 维生素D水平 25-羟维生素D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市城郊1月~2以内儿童主食喂养情况,为城郊儿童提供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通过现场询问,调查昆明市城郊1月~2以内儿童调查前24小时主食喂养情况。结果昆明市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88.10%,城郊分别为88.6%和87.57%,城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纯母乳喂养率为24.56%,城郊分别为22.53%和26.73%,城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昆明市城郊1月~2以内儿童主食喂养在母乳喂养、鲜奶喂养、配方奶喂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物喂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昆明市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郊区高于城区,昆明市1月~2城区母乳喂养率和配方奶喂养率高于郊区,昆明市城、郊区儿童喂养存在问题,应加强昆明市儿童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

  • 标签: 城郊 儿童 主食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Miller-Fisher”“儿童”“抗GQ1b”为关键词,对2010年至2016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就此结合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儿2例女孩,1例男孩,发病年龄分别为15、21月和6月5天。3例患儿为亚急性起病。Miller-Fisher综合征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当感染、疫苗接种后出现共济失调等表现时应高度考虑;该3例病例首要临床表现分别为步态不稳、饮水呛咳及双眼睑下垂;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饮水呛咳及四肢无力;主要神经系统体征为眼外肌麻痹、水平性眼震、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脑脊液(CSF)蛋白-细胞分离2例;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3例;抗GQ1b抗体阳性1例;头颅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3例均予以人免疫球蛋白为主,辅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均有效缓解,3个月后随访3例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Miller-Fisher综合征临床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脑脊液、神经电生理及抗GQ1b抗体等检查可协助诊断。予以大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Miller-Fisher 综合征 抗GQ1b抗体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