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大多数个体在危机压力事件之前功能良好,但是他们的应对能力可能因为情境压力而受损。研究结果证实,大规模的危机压力事件会使百分之十的个体产生严重的心理衡生问题。其中,2003年的“非典”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了广泛的影响,这一危机压力事件也给心理健康工作带来启示,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减缓人们的心理压力,使心理健康工作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 标签: 危机压力事件 处理原则 介入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及产生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对武汉理工大学254名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追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自我价格取向单一化,心理求助方式片面化,心理支持系统缺乏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结论高校应通过开展全人教育,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支持系统等途径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

  • 标签: 大学生心理 全人教育 高校 危机 片面化 结论
  • 简介: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所造成的灾难相伴.灾难不仅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会导致受灾人群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因此,改变我国目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灾难管理模式和灾后救助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学习国外的灾难管理理念,将灾难纳入政府危机管理,建立灾难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危机干预在灾难发生之前的预防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时的应急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后的心理干预作用,重视对受灾人群的心理援助,才能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防止社会心理失控,提升社会抗灾能力,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 标签: 灾难 危机管理 危机干预
  • 简介:目的以138名汉族和127名纳西族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及其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①在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方面,汉族与纳西族中学生都是以学习压力为主,其它应激事件为辅,按应激强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在应封方式方面,都是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消极的应对方式为辅,个体应对方式的使用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②在学习压力.丧失、健康适应等三种生活事件方面,纳西族中学生的应激水平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而在其它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上均无显着的民族差异。③中学生的应激事件和应对方式总体上无显着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受惩罚的应激强度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了求助的应对方式。④在所有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和性别的交互作用。

  • 标签: 应对方式 生活事件 汉族 应激事件 健康 中学生
  • 简介:目的研究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拉萨市汉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相应的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最高,给这些中学生带来的心理应激量也高于其它因子。学习压力因子给城区学生带来的影响显着地高于农牧区的学生。高二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其它所有年级;高一学生在受惩罚因子上的应激量低于其它年级,他们在总应激量上的得分也低于其它四个年级;普通师范学生受健康适应因子及丧失因子带来的心理影响均高于其它年级,在总应激量上的得分也是这部分群体最高.结论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因子;各因子所带来的应激量和年级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应激性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 汉族中学生
  • 简介:目的了解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及自尊如何影响中学生抑郁。方法对某普通中学初三和高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和自尊都与抑郁显著相关,路径分析预示,自尊是归因方式影响抑郁的重要中介变量。结论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进行归因训练和自信心训练可以有效的减少抑郁的产生。

  • 标签: 毕业班学生 中学生 自尊 自信心训练 普通中学 归因训练
  • 简介:目的社会突发事件中市民心理应激反应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方法本文选材于在非典流行期社会突发事件中对900名市民采用及时的自编心理应激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找出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应激反应,从中寻找心理应对干预策略。结论对在社会突发事件中调整市民心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稳定社会有其重要意义。

  • 标签: 突发事件 心理应激 心理干预 社会突发事件 心理应激反应 市民
  • 简介:目的封社会上35岁以下的网络用户(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除学生外)的网络成瘾现象与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方法(1)选取人中学生及35岁以下的其他青少年作为被试,分为两组,(2)根据K.S.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作初步判断是否有纲瘾现象及程度;(3)根据假设选择相应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孤独分类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及生存条件问卷。结果(1)35岁以下、非学生的青少年与人中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内容(交际、游戏)无显着差异;人际关系、孤独感、主观幸福感无显着差异。(2)35岁以下、非学生的青年的网络成癌程度与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呈相关。

  • 标签: 网络成瘾 人际信任量表 孤独量表 总体幸福感量表
  • 简介:目的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为及时追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果自杀是在某些特定的对于本人有着较特殊意义和强烈精神刺激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自杀前一般都有相当一段时间比较典型的心理危机遇程.结论掌握大学生自杀心理以争取的最佳干预时期是预防和减少自杀的关键。

  • 标签: 自杀心理 精神刺激 危机干预 预防 心理危机 心理因素
  • 简介: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通过一项对河北某高校2071名在校大学生的SCL-90调查,结果表明。该校的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焦虑、强迫、人际敏感等。针对焦虑现象比较突出这一特点,运用自编的半开放式量表进行访谈,对焦虑情绪进行分类和产生原因分析,并且希望以此为参考,去探讨对大学生焦虑问题的一些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 SCL-90 焦虑 在校大学生 焦虑情绪
  • 简介:目的为了使教师的心理疏导,真正起到从积极的方面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发生、促进各种心理因素健康发展的作用,防止疏导中教师或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对心理疏导的原则进行了研究。方法实践调查、访谈和理论综述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总结概括出主体性与保护性、双向性与互惠性、统一性与情境性等六个原则。结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必须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的原则 心理障碍 心理发展
  • 简介:目的对父母的期望与中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问卷调查了lt4名中学生.采用方差分析、结构方程的数据处理技术。结果父亲与母亲的期望具有相同的结构,但父、母的期望在“对于人际交往的期望”因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自我效能感”是父母期望影响学生学习的中介变量.学习成绩和学习焦虑不受期望的直接影响;父亲和母亲的期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模式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父母的期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习焦虑和学习成绩。

  • 标签: 父母期望 学生学习 相关性 人际交往 学习焦虑 学习成绩
  • 简介: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对以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状况退行了分析,概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剖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成瘾因素 统计学 大学生 网络成瘾综合症
  • 简介: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低下的现状,就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的途径、方法退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流行的“户外训练”,提出了一套极具可操作性和效果显着的心理素质训练的实操模式。

  • 标签: 大学生 拓展训练 心理素质
  • 简介:目的探讨集体催眠治疗高考前学生应激障碍的疗效。方法应用集体催眠疗法治疗高考前学生应激障碍40例,治疗前后采用90项临床症状(SCL-90)量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集体催眠治疗,40例学生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量表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因子分明显减少.结论集体催眠治疗高考前学生应激障碍是非常有效安全的措施之一。

  • 标签: 集体催眠 心理治疗 高考学生 应激障碍 人际关系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为开展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三个心理健康水平测抨量表,即《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长春地区1102名在校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学生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个量表的大多数指标上均出现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多在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社交障碍、情绪稳定性、适应发展、独立自我等方面出现心理问题,其中农村学生、一年级学生表现尤为明显。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艾森克个性问卷》
  • 简介:素以上海人居多的上海大学,现在每年招收的外地生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地区差异、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地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甚至在心理、精神等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所以,我们应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鉴于上述原因,笔者于近日组织学生展开了有关外地生的调查。

  • 标签: 上海大学 外地学生 心理卫生 心理教育 生活环境
  • 简介:形体健美是以健美形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融强身健体、塑造形体、健康心理、陶冶情操的功效属一体的,具有全新内涵的体育教学形式。同时,它又是关于人体关、健康美、心理美、思维美的综合性科学。其课程内容是运用徒手和器械(健美操,器械操,舞蹈形体真练习,健美运动等)进行综合性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在学习申“求新厌旧”求实厌空”“求精厌雄”的心理。本文通过对我院开设形体健美课的部分学生进行的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展示其美育心理教育的效应。

  • 标签: 形体健美 审美意识 审美情感 美育 培养学生 审美心理
  • 简介:采用访谈和问卷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依赖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显示:重度网络成瘾的学生只占1.2%.有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学生共占8.0%.8.8%。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极其显着.男生成瘾性高于女生。其中大一学生网络成瘾性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网络成瘾性高。在二年级中,理科学生上网成瘾最高。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依赖 网络成瘾
  • 简介:目的了解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浙江工业大学501个样本进行了测试。结果总体上工大大学生心理卫生水平差于全国常模和全国青年组常模,但优于国内大学生常模。结论应针对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标签: 工科院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