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管理工具对于降低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组织讨论,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活动计划、实施。结果通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由原来的57%降低到11、67%,此外,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的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应用能力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有效地降低了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的缺失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医科腕带及床头卡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随机问答方式。结果腕带使用愿意和不愿意有明显差异(x2=19.69,P<0.01),床头卡与腕带比较,不愿戴腕带者居多(x2=55.00,P<0.01)。结论中医科室大多数患者不愿佩戴腕带。

  • 标签: 腕带 床头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在眼科手术病人身份确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移动护士工作站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终端掌控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开发移动护士站,护士对新入院病人佩带上带有病人身份识别功能的二维码腕带,进行相应的宣传和告知,保证腕带的有效佩带,保持腕带清洁平整。护士可以通过PDA至病人床边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并通过勾选进行电子化录入,形成围手术期的护理记录。手术当天,手术室工作人员携带有二维码的手术单至病房,护士通过终端掌控电脑(PDA)以及手腕带、手术单上的二维码,可以对手术病人进行有效的身份确认,实现了护理治疗的标识、核对、记录的自动化;将护士站延伸到了病人床边。结果PDA能够准确识别手术患者身份,保障手术准确并规范手术交接单的书写,真实记录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手术患者的各项信息。结论PDA提高了病房护士在手术患者身份确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效保障手术安全。

  • 标签: 眼科手术 移动护士站 身份确认
  • 简介:摘要转化医学是现今医学研究热门范围,通过临床医疗成果的使用产出做为导向,有利于冲破基础科研和临床实践间的阻碍,补救实验室研究与药物开发间的障碍。本文讨论了脑卒中转化医学的发展走向与面临的机遇,并且指出了改善转化医学研究策略,加速推进缺血性脑卒中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 标签: 缺血性 脑卒中 转化医学
  • 简介:摘要中药提取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及其转化应用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大孔树脂吸附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酶法等现代中药提取技术及其在国内的转化应用进行了介绍。

  • 标签: 中药提取 提取技术 转化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囊仿生助产术转化难产为顺产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孕妇160例,回顾性分析产妇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使难产转化为顺产的效果。结果160例孕妇共有127例(79.38%)经气囊仿生助产术转化成阴道顺产,行胎头吸引助产或会阴侧切术9例(5.62),另24例(15.00%)因难产情况较严重及时改行剖宫产。结论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可将难产转化为顺产,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在临床难产分娩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气囊 助产术 胎窘 滞产 头位 过期妊娠 脐带绕颈
  • 简介:摘要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其概念提出至今已近20年,但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本科医学生教育中还没有专门的转化医学课程。眼科学一直走在转化医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眼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转化医学理念的传授,对我国基础眼保健和眼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转化医学 眼科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60%左右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肝脏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cancerlivermetastasis,CRLM)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手术切除是目前治愈CRLM的唯一方式,但仅有10%~15%的CRLM初始可切除。如何通过临床各手段使初始不可切除的CRLM患者转化为可切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转化治疗的决策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转化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生物学过程。在肺纤维化中,肺上皮细胞经EMT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促进病程的发展。

  • 标签: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beta 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地方医学院校科技成果的类型及地方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自身的特点,地方医学院校存在缺乏既懂专业又懂市场转化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本土具有高转化能力的企业及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需要从提升科技成果自身含金量,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积极主动同企业合作及多方筹措资金等方面着手,推动地方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5月~2015.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按照溶栓后头颅CT复查结果将其分为如下两组①无HT组;②有HT组,经Ligistic回归分析后总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明显多于无HT组,HT组溶栓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i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早期CT缺血性改变、溶栓时间>3h、是继发HT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主危险因素为早期CT缺血性改变、静脉溶栓前NIHSS评分值偏高、发病至溶栓时间>3h。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目前几乎占所有终末期肾脏疾病的50%,因此阐明DN的发病机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 肌成纤维细胞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资料统计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例患者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14例(70.00%),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2例(10.00%),前动脉供血区病变4例(20.00%);发生出血转化则多在48h内,共计14例(70.00%);研究选取的20例患者基本愈合及好转患者共计12例(60.00%)。结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性的威胁,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护理专业后进生在班集体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多,但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主要从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的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护理专业后进生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HT)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非溶栓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自发性出血转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从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尤其房颤患者引起的脑栓塞;自发性HT出血量较少,经积极调整治疗,一般不会加重神经功能缺损,但高龄、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的患者相对预后较差。结论大面积脑梗塞及脑栓塞患者易继发出血性转化,应注意定期、及时复查头颅CT/MRI,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分型及针对性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后出血型转化的患者50例,根据脑CT表现进行分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针对分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HI-1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和HI-2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出现恶化,分别为右侧中枢性面舌瘫与右侧肢体偏瘫伴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其余分型患者治疗均为好转或无变化。结论HT患者的临床治疗要根据患者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转化风险。

  • 标签: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分型 治疗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后胆总管中的表达。方法监测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大鼠术后3天、6天、9天胆道外引流2天后共计3个时问点取大鼠梗阻段胆管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胆道损伤引流后不同时期的表达强度。结果胆总管完全梗阻的情况下,胆道外引流进行的越早胆管壁的TGF—β1表达量下降的越快。结论胆道损伤梗阻后,如不及时行手术外引流干预,胆道损伤程度会逐渐加重,可能导致胆道不可逆损害。

  • 标签: TGF-&beta 1 梗阻性黄疸 胆道外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玉树震区创伤人群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1)及与心肌酶的变化。方法测定45例玉树地震受伤人群血清TGF-β1水平和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进行连续测定,观察其值的变化,并作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结合85AIS评分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机体受到严重损伤时,TGF-β1的升高程度与85AIS评分法对伤情的评估成反比。TGF-β1及心肌酶谱异常升高,经治疗后,TGF-β1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在心肌创伤过程中可能起积极作用,对患者的伤后恢复有积极作用。结论TGF-β1的升高程度对创伤程度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检查受伤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可作为伤情及预后的判断指标。心肌酶可作为伤后是否有坏死组织残存,继续治疗的指标之

  • 标签: TGF-&beta 1 地震损伤 心肌酶 85AIS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