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加强药学部对临床科室用药的规范化管理 ,确保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方法: 收集病区的《病区药品质量监测考核指标》 ,对记录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临床科室用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药品储存不符合要求、药品有效期检查疏漏、麻精药品管不完善、存在不合理用药等情况。结论: 药学部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了我院病区药品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及多部门协作 , 促进了药品管和用药安全的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药物的质量管理

  • 标签: 药品质量 规划化管理 临床科室
  • 简介:【摘要】针对冷链药品管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问题表现在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温度管控不够理想及冷链衔接存在漏洞等方面,影响药品管的质量。基于冷链药品管的需求与药物特点,提出与之相关的改进措施。完善冷链药品管的制度,提升管控的重视程度,保证药物安全,降低不良问题发生率。

  • 标签: 冷链药品管理 温度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房高危药品管与用药安安全。方法:选取于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涉及到西药房高危药品的100例病患,分为50例对照组与50例观察组,且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5名管理人员负责。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模式,对比两组病患的用药不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管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评分、用药须知评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注意事项评分、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病患的用药不合理率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管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评分、用药须知评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注意事项评分均比观察组低,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满意度比观察组低,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做好西药房高危药品管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用药不合理率,降低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评分、用药须知评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注意事项评分,还能够提升病患的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高危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安全管理用于西药房高危药品管中的价值。方法 抽选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未实施安全管理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56例),挑选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我院实施安全管理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组( 56例),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管理模式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中采用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情況的出现,增强患者满意率,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成效。

  • 标签: 安全管理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 满意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重点监控药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5月实施PDCA循环前收治的92例住院患者的病历和2019年6-10月实施PDCA循环后收治的94例住院患者的病历,随机将其分为甲组(n=92)和乙组(n=94)。比较两组患者病历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甲组和乙组比较,甲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坏 重点监控药品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我院高危药品管中实施PDCA循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开具的高危药品处方180实施常规管理,选取在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开具的高危药品处方180张实施PDCA循环方法管理,然后对比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质量。结果:实施PDCA循环方法前,标示准确率为60.0%,处方合格率为82.78%,实施PDCA循环方法后,标示准确率为97.78%,处方合格率为97.22%,实施PDCA循环方法后药品管指标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药品管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方法 高危药品管理 常规管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医疗机构剩余药品管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减少剩余药品产生及规范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调研了不同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药学人员和护士群体,了解医疗机构病区剩余药品的产生原因、管理现状、可能的危害以及处置情况,并查阅了相关文献。结论:规范退药管理,畅通退药流程,减少拼用,减少剩余药品产生。建议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节约资源,促进医院药品有效管理

  • 标签: 剩余药品 退药 药品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物品管中应用6S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2000件物品,共计5名工作人员参与实验,开展6S管理模式,对比管理前后数据。结果:对比管理前,管理后,明显提高了物品管质量、科室满意度,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物品管中应用6S管理模式,效果显著。

  • 标签: 6S管理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 物品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判品管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择我院内分泌科2019年6月—2020年5月,共收治了老年糖尿病患者13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找出患者对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联系病例入院编号情况分组处理,分为了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人数相同均为65例。试验组实施品管管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例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参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均有明显对比差异,P<0.05。试验组和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存在显著对比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干预,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优势突出,适用于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老年 糖尿病 护理 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管理对门诊西药房药品管与发放所起到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西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之前设为对照组,实施数字化管理之后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管理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门诊西药房应用数字化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 标签: 西药房 药品管理 药品发放 数字化管理 患者取药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品管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建立 品管圈小组,分析高磷血症成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对比实施前后的血磷水平 。 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由 11.23% 提升至 28.65% ,目标达成率为 87.14% 。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血磷达标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管理 血液透析 血磷达标率
  • 简介:摘要:高危药品药效明显,起效迅速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同时又具有较高的使用风险,一旦出现使用错误或剂量不合理,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状况,产生医患纠纷,所以西药房工作人员要重视对高危药品的分类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与用药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西药房 高危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 OSAS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9.11.20-20.19.12.25 共 70位 OSAS患者,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 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估他们的睡眠质量,作为对照组。成立品管圈小组 , 以“提高 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主题 ,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分析、效果确认及标准化。运用中医特色治疗后,比较患者前后睡眠质量。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 影响 OSAS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得到明显改善 ,使 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 , 有效提高 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OSAS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后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分娩产妇治疗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实施前(对照组)35例和实施后(实施组)35例,观察两组产妇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会阴上口感染率及顺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妇对产后产房护理效果的客观评价。结果:经比对,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情况、会阴切口感染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比对,实施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程度上实施组(89.5%)高于对照组(64.3%)结果,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 分娩产妇 产后产房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进一步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从改善手部依从性为出发点,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实践成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就职于本院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参与调研的共计 34名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品管圈活动,探究手部卫生依从率。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护理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2.9%( 1/34),对照组为 11.8%( 4/34),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手部卫生的依从率上,观察组为观察组为 91.2%,对照组则为 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依从性,从而防控院内感染,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住院患者压疮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其的相关影响。方法:收取2018年05月到2019年11月时间段本院接诊的65例住院患者开展研究,依随机分组法对其展开分组,可分为常规组(n=32)和观察组(n=33),采取一般护理者纳入常规组,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者纳入观察组,比对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压疮率相较于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 =5.346,P=0.021)。结论:住院患者压疮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获理想效果,对压疮具显著防治及降低作用,患者认可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住院患者 压疮护理 品管圈活动 压疮发生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 (Qcc)对患者出院回访的影响。方法 2019年 1月建立品管圈,以提高出院患者回访率为题,对实施 100例血透门诊患者出院回访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后 100例出访患者回访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开展 Qcc后,出院患者回访率从 56%提高到 86%.结论: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患者出院,回住率及满意度,从而加强护患互动,了解和指导患者出院后病情、饮食、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患者 回访方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便秘是十分常见的症状,但并不能算作一种疾病。通常患者因为生活习惯突然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便秘的情况。患者常表现为排便困难,次数少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品管圈是自下而上发起的团队活动, 以自愿参加为原则, 其 开展首先需要建立活动主题。本次由护士长担任品管圈活动的负责人,科室成员全数参与,发起了以“降低精神病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旨在确定品管圈对便秘发生率的影响。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品管圈 便秘 护理
  • 简介:【摘要】: 随着现代社区医院的建设发展,人们加强了对基础社区医院用药管理的关注度,加强社区医院西药药房管理质量,也是实现社区医院转型,优化社区医院医疗品质,经济效益,用药安全的关键。本文立社区医院的西药房药品管和发放进行研究,对于优化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提出了对应的措施建议,希望能够为新形势下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西药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药品管理与发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标本规范率的效果。方法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对品管圈实施前、后标本量的规范率进行比较。结果提高了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率( P<0.05),提升了小组成员沟通与协调、活动积极性及品管圈方法应用能力 (P<0.05)。结论 基于 JCI标准下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标本管理的规范率。

  • 标签: [ ] 品管圈 手术标本 规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