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的水平。方法分别选取180例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体检者,检测两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的水平,并分析其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的差别。结果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且多支病变组中,两指标的水平也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结论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均明显增高,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临床上宜加强对这两个指标的检测。

  • 标签: 冠心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群中,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sdLDL-C)的分布,探讨 sdLDL-C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在某老年护理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113例高血压患者纳入观察组,包含男性 73例、女性 4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121例纳入参照组,包含男性 78例、女性 43例。使用酶检测法检测 TC、 TG;使用均相法检测 HDL-C、 LDL-C;使用透射比浊法检测 Lp( a)、 Apo A以及 Apo B。全部使用 Beckman AU5800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参照组血清 sdLDL-C分布,对比两组 sdLDL-C差异。结果:参照组男性 sdLDL-C低于女性( P<0.05),载脂蛋白 B对男、女影响均较大。回归分析显示, sdLDL-C对男性高血压影响更大,属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群中的 sdLDL-C分布存在特异性,同时血清 sdLDL-C对男性罹患高血压疾病影响巨大。

  • 标签: 老年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 10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3例。对照组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评估患者预后。观察组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评估患者预后。对比两组对不良事件的评估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另对比预后不良患者、预后良好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关联,获取不同检测方式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对不良事件的评估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不良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较为准确评估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水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的关系。方法 2019年 5月至 12月纳入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 HDL水平与 RDW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HDL是否作为 RDW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 232例患者,血清 HDL水平与 RDW呈负相关( r=-0.326,P< 0.001)。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 BMI、糖尿病和高血压后的回归分析显示 HDL作为 RDW的预测因子 (OR=1.95,95%CI:1.05~ 4.01)。结论 血清 HDL水平与 RDW呈负相关,并且是 RDW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红细胞分布宽度 炎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实施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LP-PLA2、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硝苯地平 依那普利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以及β2的微球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21年3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无糖尿病的5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就结果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要远远高于无糖尿病的人群,通过对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临床诊断效果 老年糖尿病 尿白蛋白水平 免疫球蛋白G水平 β2微球蛋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纳入研究工作(命名为研究组,50例),另同时间段来院作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小儿纳入研究工作(命名为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免疫球蛋白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研究组小儿的IgM指标为(2.25±0.37)g/L,与对照组小儿的(0.61±0.15)g/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23.5970,P<0.05)。研究组小儿的IgA指标为(0.40±0.18)g/L,与对照组小儿的(1.65±0.40)g/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16.3706,P<0.05)。研究组小儿的IgG指标为(8.75±1.30)mg/mL,与对照组小儿的(14.90±2.70)mg/m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11.7895,P<0.05)。研究组小儿的Hs-CRP指标为(11.01±5.25)mg/L,与对照组小儿的(1.90±1.41)mg/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9.6270,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均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氨基酸序列是蛋白质和多肽重要的结构,其决定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氨基酸测序在蛋白质研究中越发重要,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氨基酸测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氨基酸测序的方法、原理以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测序方法不断建立,氨基酸测序将在蛋白质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蛋白质 氨基酸测序 质谱技术 从头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于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7年8月-2019年4月诊断为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340例,将其分成四组:骨质疏松健康管理组(A组 ,60例 )、骨质疏松对照组(B 组,61例 )、骨密度降低健康管理组(C组 ,109例 )及骨密度降低对照组(D 组,110例 )。对甲、丙组实施健康管理其他两组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健康管 理后各组患者临床缓解情况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结果:通过健康管理,A组患者中63.0%骨密度低下者可转为正常。B组骨密度则表现为轻微下降,22.0%患者出现脆性骨折风险。C组患者发生骨折仪4例,发生率为3.7%,而D组则发生 骨折18例 ,发生率为16.4% ,两组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中,A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4-6分人数有明显下降,所占比例与B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降低患者中,C组患者VAS4-6分人数有明显下降,所占比例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 防骨折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差异,差异明显(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鉴别手足口病患儿,从而为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00例肺炎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其中细菌性肺炎为A组(30例),病毒性肺炎为B组(30例),支原体肺炎为C组(40例),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纤维蛋白原、降钙素原水平比较,P

  • 标签: 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索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肝癌患者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可行性。方法应用Nano-PlotterTM-压电式微量喷墨点阵制备系统制备GPC-3抗体蛋白芯片,用伯乐成像仪检测成像信号。结果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肝癌血清46份,健康人群血清18分。其中35份肝癌血清检测到GPC-3阳性表达信号,阴性对照及健康人群血清未检测到阳性信号。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检测肝癌患者血清GPC-3的蛋白芯片方法,可用于肝癌患者GPC-3的检测,是一种切实可行,经济、便捷、省时、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蛋白芯片 肝细胞癌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体重每40只小鼠为一大组,共五大组,分别进行碳廓清实验; NK活性测定、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半数溶血值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的测定(Jerne改良玻片法);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 DTH)(足跖增厚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半体内法)。 将五大组动物每大组再按体重随机分成4小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设0.5、1.0、3.0 g/kg﹒BW 3个剂量组,为人体推荐量的5倍、10倍、30倍,另设蒸馏水对照组。小鼠每天按0.2mL/10g·bw连续灌胃30天后,分别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0.5、1.0、3.0 g/kg﹒BW剂量组能增加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半数溶血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 g/kg﹒BW剂量组能增加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NK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体质指数定期检测及骨密度测试在儿童保健发育中应用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收诊的180儿童为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定期进行体制和骨密度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值数据为0.47±0.07、0.42±0.06,T=8.457,P=0.003,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正常、超重、肥胖数据为91.11(82/90)、3.33(3/90)、5.56(5/90)和80.00(72/90)、8.89(8/90)、11.11(10/90),χ2=11.545、5.457、6.417,P=0.001、0.024、0.016,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身高、体重、BMI数据为125.12±5.24、24.12±3.02、15.24±0.65和121.32±4.55、26.45±3.15、17.85±1.25,t=6.878、4.578、5.645,P=0.014、0.038、0.021,有差异,(P<0.05)。结论:儿童保健发育中儿童体质指数定期检测及骨密度测试运用能够有效改善儿童骨密度和体质指数,儿童的体重更正常,这种保健措施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儿童体质指数定期检测 骨密度测试 儿童保健发育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对其开展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随机挑选55例在本院接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疗患者开展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对比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骨质疏松患者之间骨密度差异。结果:年龄越大患者骨质疏松程度越明显,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双能X线骨密度仪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