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BPP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予隔姜灸听宫穴后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仅予与观察组相同的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6.8%;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在2个观察点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中2例复发,复发率6.7%;对照组中8例复发,复发率28.6%,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为2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听宫穴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灸法 间接灸 隔姜灸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有1124例产妇在我院住院分娩,由于胎头位置异常导致难产160例,其中有83例行阴道徒手旋转胎头位置而顺产。胎头位置异常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胎头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额位及高位,其中以枕横位及枕后位发生率最高。旋转条件为无明显头盆不对称,头盆评分≥7分;胎儿情况良好;产妇无高血压、妊高症及心、肺、肝、

  • 标签: 氧化亚氮 胎头位置异常 徒手旋转助产
  • 简介:摘要报道一名2岁白血病患儿PICC导管破损后,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予以原位置换新导管的护理体会。

  • 标签: 儿童PICC 原位置换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个体化整体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50 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 75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75 例,采用个体化整体护理,对比护理后 两组患者 整体护理有效率。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整体护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2006年9月,由美国康纳尔大学坎贝尔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理查德教授、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陈君石研究员等相关人员共同发布了一份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他们在1983-1989年间,在中国的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的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研究结果,一共得到8000多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相关数据。

  • 标签: 疾病关系 膳食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人发 疾病死亡率 牛津大学
  • 简介:血的生成与肾密切相关,关于肾生血的认识,在《内经》等早期文献中已有所论述,并肯定了肾精、肾阳、肾阴、肾水等在血液生化中的重要作用。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均离不开肾阳的温煦、推动。肾既为血的生成提供物质基础,又是血液化生的源泉动力。肾精、肾水是血液生成过程中“变化而赤”的的物质基础,肾阳是“变化而赤”的根本动力。明确化生血液的本原和原动力在于肾,对于揭示肾本质的内涵和深入认识血虚证的发病机理与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血的生成 肾藏精 肾阳 肾水
  • 简介:从中医肝的生理和病理方面阐述了肝与失眠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肝功能失调对失眠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一关系指导失眠这一病证时治疗。

  • 标签: 失眠 学术探讨
  • 简介:中药的用量,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居住的地域、气候和选用的方剂、药物等进行考虑。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用量也就有所不同。同一药物,因用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或产生新的功能,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值得我们注意,正如日人渡边熙氏所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这是很有见地的话。兹就近人及笔者实践所及举例说明。

  • 标签: 中药用量 中药作用
  • 简介:从经络循行、功能作用、临床治疗3个方面,论述督脉与脑的密切关系,从而认为督脉是脑所属的经络.现代实验研究的有关资料,也证实了督脉与脑的内在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也完善藏象经络学说.

  • 标签: 督脉 脑(中医)
  • 简介:关系的角度探讨的阴阳理论,认为将阴阳关系作为万物的本原,通过关系把握生命,使中医有了完整的理论范式,并走上了一条与西医不同的发展道路.

  • 标签: 内经 阴阳学说 关系 方法论
  • 简介:综观古今对医易关系的研究,可总括为三说:一是医易同源说,是指从与中医理论的发生学角度而言,同源于巫术及先秦孔、老、阴阳诸家思想及其思维方式;二是医易会通说,主要指中医理论的建构及隋唐以后中医学的发展,借用了易学的哲学原理、范畴及思维方式,有些医家并将易学象数推演模式引入中医学;三是医易两分说,是就科学从自然哲学中的分化及之后至隋唐间中医学的发展而言,医易主要呈现为两分的状态.易学一方面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影响着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又对中医学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 标签: 中医学 周易 回顾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