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位置异常产妇应用特殊体位进行纠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时间为2016年3月—2019年1月的98例位置异常产妇,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9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使用侧卧位,观察组产妇使用特殊体位,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位置异常的纠正效果、采取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复位率、复位时间和自然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特殊体位干预用于纠正位置异常,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不会对母体和胎儿带来伤害,可促使自然分娩率有效提升,在妇产科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特殊体位干预 纠正胎头 位置异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徒手旋转异常位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徒手旋转异常位置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经阴道分娩产妇52例,成功率为86.7%,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产妇8例。结论徒手旋转异常位置能够有效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 胎头异常 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分娩方式,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顺产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而经阴助产率(11.1%)和剖宫产率(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经阴助产率(24.4%)和剖宫产率(28.9%)(P<0.05)。结论在位置异常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自由体为分娩,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娩方式。

  • 标签: 产妇 胎头位置异常 自由体位分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常产妇分娩中应用自由体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程过程中B超诊断位置异常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对926例单位初产妇在产程中行B超检查,检出68例位置异常,指导妇产医生立即做出无损害干预纠正异常位置,或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分娩。结果通过产程中行持续地B超检查,及早发现位置异常现象68例,立即行人工无损害干预后,成功阻止24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24/27,88.9%),19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19/24,79.2%),另外果断对3例高直位、3例面先露胎儿行剖宫产终止分娩减轻母儿损伤。结论产程中利用B超对胎儿状态、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减少位置异常引发的位难产,提高生产安全行,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胎头位置异常 B超 诊断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分娩活跃期采取徒手纠正位置异常操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4月到2010年3月实施徒手纠正位置异常的88例孕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8例孕妇中,有75例经阴道分娩,治疗有效率达85.2%,有13例孕妇经剖腹产分娩;结论针对四项评分不低于11分且盆评分不低于6分的初产妇,采取分娩活跃期内的徒手纠正位置异常,能够有效避免位难产孕妇的出现,提高了顺产率。

  • 标签: 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 孕妇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膝爬行位在产程早期纠正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横位或枕后位位置异常的100例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孕妇自然待产,观察组产妇采取手膝爬行位待产,对两组产妇的妊娠各项指标及妊娠结局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活跃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重度窒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34.58±124.52)ml,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36.84±125.63)ml,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为(3655.57±544.58)g,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为(3648.64±545.88)g,两组新生儿质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早期对异常的产妇采取手膝爬行位能有效的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还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膝爬行 产程早期 胎头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程过程中B超诊断位置异常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对926例单位初产妇在产程中行B超检查,检出68例位置异常,指导妇产医生立即做出无损害干预纠正异常位置,或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分娩。结果通过产程中行持续地B超检查,及早发现位置异常现象68例,立即行人工无损害干预后,成功阻止24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24/27,88.9%),19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19/24,79.2%),另外果断对3例高直位、3例面先露胎儿行剖宫产终止分娩减轻母儿损伤。结论产程中利用B超对胎儿状态、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减少位置异常引发的位难产,提高生产安全行,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胎头位置异常 B超 诊断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分娩对于位置异常的孕产妇产程的作用效果。方法对象为100例初次生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截石位及屏力进行第二产程分娩。观察组50例于第一产程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第二产程根据情况确定位置后采用截石位及屏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先露下降快、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少。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初产妇生产,能够起到多个有益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 自由体位 产程 胎头位置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91-01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位置异常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12月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其中进行常规产前B超检查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在产程中进行B超检查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于宫口扩张活跃期早期进行B超检测,通过实时掌握方位的变化来引导产程的进展。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的时间与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片组;基于枕后位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占比,观察组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64.4%;基于活跃期先露下降阻滞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占比,观察组为15.2%明显低于对照组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进行B超检查,可有效缩短总产程、第一产程时间,降低产妇剖宫产率。

  • 标签: B超 胎头位置异常 产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在进行活动前先对产房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确立提高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位置异常产妇自然分娩率低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低原因查检表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30.6%提高至实施后的84.4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改善后对患者、科室、医院均有较大的影响。结论运用持续的品管圈活动能优质高效的对位置异常的产妇进行合理规范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了其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品管圈 胎头位置异常 自然分娩率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有1124例产妇在我院住院分娩,由于位置异常导致难产160例,其中有83例行阴道徒手旋转位置而顺产。位置异常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额位及高位,其中以枕横位及枕后位发生率最高。旋转条件为无明显盆不对称,盆评分≥7分;胎儿情况良好;产妇无高血压、妊高症及心、肺、肝、

  • 标签: 氧化亚氮 胎头位置异常 徒手旋转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位置异常产妇采用自由体位法进行接生的效果。方法:将90例位置异常产妇随机划分成两组,常规组45例采用常规接生,研究组45例采用自由体位接生。结果:研究组剖宫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胎头位置异常 自由体位 分娩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产时及时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降低手术产的发生率。方法对87例产妇于临产后出现的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选择适当时机,徒手将旋转成枕前位或枕左前位、枕右前位等。结果87例产妇异常纠正成功61例,剖宫产23例,吸引术助娩3例。结论加速产程进展,活跃期纠正异常位成功率高,先露部在坐骨棘水平以下者较在坐骨棘水平以上者易于纠正,减少产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产率。

  • 标签: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徒手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异常在减少剖宫产中的作用。方法 2020.07-2022.06在本院分娩的枕横(后)位产妇合计160例,结合抽签法将其中80例归为对照组(未开展特殊性处理,于自由卧位下分娩),余下80例归为观察组(更改体位加徒手旋转纠正异常),统计两组在产程耗时、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及总产程耗时为(4.15±0.45)h、(0.88±0.20)h、(8.10±1.75)h均短于对照组(6.58±0.56)h、(1.60±0.45)h、(11.24±2.35)h(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比例为7.50%低于对照组60.00%(P<0.05),顺产比例为92.50%高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例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 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异常能有效减少剖宫产发生,缩短产妇的产程耗时,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出现,值得采用。

  • 标签: 改变体位 头位异常 剖宫产率 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 徒手旋转胎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位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高浮情况时使用改良式托取法(简称IMHFH)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6例产妇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作手入组与改良组,每组各有53例,对手入组中产妇行手入宫腔取法,对改良组中产妇则行IMHFH,记录两组产妇的子宫切口撕裂情况、术中出血量以及娩出时间,统计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改良组中产妇的子宫切口撕裂情况较手入组更少,术中出血量及娩出时间均少于手入组,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位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高浮情况时使用IMHFH能够有效减少产妇子宫切口撕裂的情况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够缩短娩出所需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托取胎头法 头位剖宫产 胎头高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