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对手术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需求,完善手术健康教育内容.制定多元化、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设计“手术认知程度调查表”问卷,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2年2月间在本院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术的397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部分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恰当的治疗和术后康复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险形式等因素影响患者及时治疗和康复。结论患者对手术相关疾病和手术治疗知识了解有需求,手术室护士应积极开展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因人需教,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围手术期 医院-家庭一体化 护理 认知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免水囊扩张低CO2充盈压对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免水囊扩张低CO2充盈压组(A组)、标准充盈压组(B组),每组50例。监测气腹前及气腹后30、60min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30、60min的pH值较气腹前均降低(A组:7.33±0.03、7.29±0.03比7.44±0.03;B组:7.32±0.03、7.24±0.03比7.44±0.0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气腹前均升高[A组:(44±4)、(51±4)mmHg(1mmHg=0.133kPa)比(36-1-3)mmHg;B组:(49±5)、(55±5)mmHg比(3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腹后30、60min的pH值较A组明显降低,PaCO2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气腹后30、60min高碳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2%(6/50)、42%(21/50)和32%(16/50)、76%(3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免水囊扩张低CO2充盈压对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较标准充盈压手术更安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二氧化碳 气腹 血气分析
  • 简介:医疗关联着人的健康与生命,最新的科技成果总是会不断投入到医疗领域之中,医疗装备也因此日新月异。近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促使了当今医疗技术革命,尤其是手术技术。医疗也越发依赖先进技术与装备,特别是手术室越来越成为高投入的医疗环境,也成为技术与装备更新最快的场所之一。

  • 标签: 手术室建设 医疗领域 医疗装备 科技成果 科学技术 医疗技术
  • 简介:作为医疗器械的一个分支,手术器械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大量生产、使用镀铬手术器械,不仅损害环境,而且不利于人身健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人类健康角度出发,全面推广使用无镀层手术器械是必然趋势。

  • 标签: 手术器械 无镀层
  • 简介:目的探讨“五次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五次核查”制度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流程,使手术室查对过程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结果应用此流程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查对意识,较好地防避因查对不严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结论应用“五次核查”制度进行查对,有效杜绝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五次核对 手术室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对比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镍钛合金接骨板手术内固定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观察组)采用镍钛合金接骨板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既往4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对照组)采用加压包扎、牵引固定及呼吸内固定等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7.4%(38/39),与对照组的95.6%(4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5.56±1.73)、(16.18±3.20)d]明显短于对照组[(10.67±3.34)、(24.89±4.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迟发性血/气胸、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胸廓畸形发生率分别为5.1%(2/39)、10.3%(4/39)、2.6%(1/39)、5.1%(2/39)、2.6%(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9,45)、31.1%(14/45)、22.2%(10/45)、20.0%(9/45)、51.1%(2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救治中,镍钛合金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肋骨骨折 内固定器 记忆合金环抱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手术时机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ACST患者67例,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发病8h以内)组25例、中期手术(发病8—24h)组22例与晚期手术(发病24h以后)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4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前白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早期手术组〈中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4.2±0.2)、(5.6±0.5)、(6.7±0.7)分,(55.6±14.2)、(68.1±12.2)、(79.1±10.6)umol/L,(40.6±10.3)、(51.2±12.5)、(61.1±14.2)umol/L,(5.2±1.2)、(7.1±2.2)、(9.1±2.6)d,(8.6±2.3)、(11.2±3.5)、(15.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4.0%(1/25)、0,中期手术组分别为22.7%(5/22)、4.5%(1/22),晚期手术组分别为50.0%(10/20)、25.0%(5/20),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T患者在快速充分的抗休克后,应尽可能在8h内实施手术以利于肝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胆管炎 预后 手术时机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膨出形成的原因及易发征象,总结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脑膨出原因:术中迟发性血肿69例(54.3%),其中同侧脑内血肿31例,对侧硬脑膜外血肿16例,对侧硬脑膜下血肿18例,对侧脑内血肿4例;同侧或双侧大脑半球急性脑肿胀34例(26.8%);广泛性脑挫裂伤8例(6.3%);术前有呼吸功能障碍、休克而导致的脑组织缺氧16例(12.6%)。按照格拉斯哥预后标准评定,127例脑膨出患者中良好21例(16.5%),中残11例(8.7%),重残13例(10.2%),植物生存6例(4.7%),死亡76例(59.8%)。结论对侧或同侧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是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严重脑挫裂伤、脑疝时间长、术前有休克表现及呼吸障碍缺氧者往往提示术中可能发生脑膨出。治疗宜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清除血肿、缓慢降低颅内压、术中使用脱水剂、过度通气、控制性降血压是防止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颅脑损伤 外科手术 脑膜膨出 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美西律与曲美他嗪联用对冠心病室性前收缩合并心室率缓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心室率偏缓并室性前收缩患者依据随机抽签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美西律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美西律;美西律联合曲美他嗪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美西律及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予以心电图(ECG)及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比较三组的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美西律组相比,美西律联合曲美他嗪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74.19%(23/31)比43.33%(13/30)、58.06%(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室性前收缩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明显减少[(1146±83)次,d比(2445±101)、(1738±88)次/d,(42±40)次,d比(78±16)、(56±13)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期间,仅美西律联合曲美他嗪组出现1例短暂眩晕,2例纳差及胃发凉麻感,1例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减量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美西律与曲美他嗪联用能改善冠心病室性前收缩合并心室率缓慢的发生,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 标签: 曲美他嗪 美西律 冠心病 室性期前收缩
  • 简介:告知义务是指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的内容、性质、风险等事项有向医疗对象进行说明的法律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取得医疗对象的承诺。护士未完全履行说明义务,包括形式不适当,欠通俗易懂,欠客观真实,指向不明确等。

  • 标签: 患者知情同意权 说明义务 误诊误治 护士 免责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