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30岁。因"停经13+4孕周"于2011-07-12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病史采集:已婚,G4P2+1,LMP为2011-04-15。初次产前检查孕龄为13+4孕周,经超声检查核实孕龄为12+3孕周。本例胎儿系珍贵儿(前2次娩出儿童均死亡)。孕妇自述孕前体重为95kg,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为33.66kg/m2。入院查体:身高为168cm,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病 过度肥胖 糖尿病 产前检查 产科门诊 病史采集
  • 简介:近年来,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单纯麻醉无痛人工流产、联合麻醉人工流产)与普通人工流产手术三种手术同时在临床应用.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间不同方法人工流产的304例手术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结果,并比较三种手术方式各自的特点.

  • 标签: 人工流产 血压 心电图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与正常孕妇外周血、脐带血和胎盘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紧张素(Ang)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为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分娩且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但无其他妊娠合并症的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50例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在孕妇分娩时留取胎盘母、子面胎盘组织,母亲静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TGF—β1、AngⅡ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孕妇年龄、孕龄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母亲静脉血、新生儿脐静脉血、胎盘母面及胎盘子面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而AngⅡ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新生儿脐静脉血、胎盘母面及胎盘子面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母亲静脉血VE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9,P〉0.05)。结论TGF-β1、AngⅡ和VEGF表达水平的改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妊娠性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IHH)导致下丘脑性闭经(HA)不孕患者治疗方案和结局。方法收集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例确诊为IHH导致HA不孕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促性腺激素(Gn)刺激卵巢进行诱导排卵的反应性及治疗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经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后,采取A方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B方案[hMG+高纯度尿促卵泡素(HP-hFSH)+hcG]两种诱导排卵方案,优势卵泡发育成熟后,指导同房或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排卵后予黄体支持治疗。结果11例HA不孕患者共计进行26个周期Gn刺激卵巢治疗,以22个周期为治疗有效观察点(因各种原因取消4个周期),则诱导排卵有效率为84.61%(22/26)。在22个有效治疗周期中,11例患者临床妊娠为7例;妊娠结局:自然流产为1例,孕龄8个月时脐带绕颈致胎死宫内引产为1例,足月分娩为5例。周期妊娠率为31.82%(7/22),累积妊娠率为63.64%(7/11)。B方案的Gn用药时间短于A方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G日优势卵泡数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A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Gn是治疗HA和无排卵性不育的有效方法,促排卵率高、妊娠结局较好。但是否值得推广,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下丘脑性闭经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
  • 简介:2012-03—21Nature杂志在线版刊登了美国克利夫兰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题为“RoleofCorininTrophoblastInvasionandUterineSpiralArteryRemodellinginPregnancy”的研究成果显示,一种重要蛋白酶在孕期胚胎生理(如血压)变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一种严重怀孕并发症:先兆子痫的病理机制。

  • 标签: 蛋白酶 孕期 血压 胚胎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对患者月经,卵巢功能及生育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超声、MRI及妇科检查等明确诊断为症状性子宫肌瘤,并进行UAE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UAE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月经改变情况、激素水平变化和生育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患者接受UAE后:①3个月时,经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均较UAE前明显缩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访期内,除3例出现闭经外,其余患者月经量及月经期均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94.6%(53/56)。③1,6,12个月时及UAE前,分别有45,39,38及56例患者接受激素水平测检,受检者接受UAE后1,6及12个月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水平与UAE前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本组15例有生育要求者中,3例成功妊娠并顺利分娩,无早产、自然流产及其他产科合并症发生,成功妊娠率为20%(3/15)。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以及对月经和生育能力影响较小等优点。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UAE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及生育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肌瘤 子宫 动脉 子宫 栓塞 月经失调 生育力 并发症
  • 简介:急性热性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KD)由Kawasaki于1967年首先报道,1974年首次将该病命名为Kawasakidisease。KD发病率在日本和北美地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中居于首位,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日本为(80~90)/10万,美国为10/10万。本病好发于婴、幼儿,80%~85%在5岁前发病,但3个月前和9岁后发病少见,男性多于女性,无明显季节性,

  • 标签: 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儿童发病率 治疗 心血管疾病 北美地区
  • 简介:剖宫产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出现寒战症状很常见,发生率可达到21%~87%。通常发生寒战后都从医疗用药和护理保暖吸氧等方面进行处理。临床实践表明:采取新生儿早吸吮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剖宫产术后患者寒战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剖宫产手术 术后患者 寒战 新生儿早吸吮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植入性胎盘产科较少见,为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本文比较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2月住院分娩的30例植入性胎盘病例不同时期不同处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子宫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性胎盘 保留子宫 临床方法 治疗 生活质量 生命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RFT)微创治疗子宫肌瘤(UM)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UM患者12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n=476,为生育期与中年患者,包括有生育要求者36例),年龄<45岁,平均为(365±8.5)岁(27.0~525岁),UM数目平均为(1.7±0.9)个(1~3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4.5±1.5)cm[(3.1~6.0)cm],平均体积为47.6cm3[(15.6~113.0)cm3];B组(n=740,为围绝经期患者),年龄≥45岁,平均为(48.5±3.5)岁(45~53岁),UM数目平均为(2.6±1.3)个(1~4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5.0±2.5)cm[(3.0~7.5)cm],平均体积为65.4cm3[(14.1~220.8)cm3]。RFT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血红蛋白(Hb)测定、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诊刮组织病理学诊断。治疗后对其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5±11.5)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UM数目、直径及RFT治疗前相关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RFT后1,3,6,12和24个月随访结果,彩超显示:A组原主要UM病灶区的UM平均直径分别为3.8cm,3.0cm,2.7cm,2.4cm和2.2cm,病灶区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9.8%,70.4%,78.4%,84.8%和88.3%,12个月后,病灶区痕迹影像≤1.5cm者(体积缩减小96.3%)占47.7%(227/476);B组平均直径依次为4.7cm,3.7cm,3.3cm,2.3cm和2.3cm,体积缩小率分别为16.9%,59.5%,71.3%,90.3%和90.3%,12个月后≤1.7cm者(体积缩小96.1%)占58.8%(435/740)。两组

  • 标签: 子宫肌瘤 微创技术 射频热凝固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并诊断为KD,且常规接受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的36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个月~6岁。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KD患儿临床病历资料中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进行相关分析。按照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剂量不同,将36例KD患儿分为A组[n=8,0.4g/(kg·d)×3d],B组En=20,1g/(kg·d)×2d]和C组[n=8,2g/(kg·d)×1d]。3组患儿的KD初诊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KD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及咽部弥漫性充血,口、唇潮红及皲裂等,并且均为KD最早期症状;实验室检查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异常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沉增快等早期表现。不同IVIG剂量组的退热时间比较,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的治疗重点为极早控制血管炎,防止形成冠状动脉瘤(CAA)等。对诊断为KD患儿采用IVIGE(1~2)g/(kg·d)×(1~2)d]治疗,具有更强退热效果。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疾病 小儿
  • 简介:目的分析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小卵泡排卵(ovulatedwithsmallfollicle,OSF)的临床特征。方法用回顾性方法分析46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本组经临床诊断为OSF的不孕症患者25例为OSF组,其余21例为对照组。结果本组不明原因不孕妇女中,OSF患者所占的构成比为54.35%(25/46)。OSF患者中,64%(16/25)患者有自然流产史,明显高于对照组。对OSF患者中的20例进行了2个周期以上的监测,其重复出现率为85%(17/20),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lutealphasedefect,LPD)的患者占52%(13/25)。结论OSF重复出现率高,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患者以前多被诊断为LPD或不明原因不孕。经阴道超声联合尿LH试纸测定监测排卵,是诊断OSF的主要方法。因OSF导致的自然流产率高,故建议OSF周期取消治疗计划。

  • 标签: 卵泡 排卵 不孕症 超声
  • 简介:1病例资料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10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为45d~38岁。其中,2例为9岁男性双胞胎患儿,另1例为38岁男性患者(双胞胎之父)。本组患者分别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狭窄1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肺动脉高压2例)。本组多数患者以“先天性心脏病”收入院,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电图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 男性患者 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瓣狭窄
  • 简介:儿童孤独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的三联征为临床特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感知觉障碍和情绪、情感异常等表现,常预后不良。儿童孤独症主要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特殊教育训练、行为矫正、辅助性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该病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方案,目前采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和儿童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治疗药物等。上述药物主要针对患儿的伴随精神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从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笔者通过归纳我国儿童孤独症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和应用疗效,旨在为进一步探索儿童孤独症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药物疗法 儿童
  • 简介:顽固性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h或产褥期内出血,经用子宫收缩剂、按摩子宫、置冰袋压迫等措施均不能奏效,且出血量超过1000mL,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危及孕、产妇性命。为探讨介入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本院对199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5例病历资料完整,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顽固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顽固性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保守性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子宫收缩剂
  • 简介:患者女,34岁,G3P0+2,因"停经25周,阴道流液3d"于2004年5月4日入院.查体宫高25cm,腹围88cm,窥开阴道,见少许清亮液体,pH值>7,B超示羊水1.4cm,入院诊断为"第3胎0+2产,宫内孕25周,活胎,胎膜早破".患者及家属要求放弃保胎,于2004年5月8日引产一死婴.

  • 标签: 米非司酮 治疗 胎盘植入 滋养细胞
  • 简介: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aspirationsyndrome,MAS)是胎儿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将排出胎粪吸入气管后引起的以通气障碍为主的严重疾病,是围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和持续胎儿循环等,病死率为7.0%~15.8%,重症MAS病死率达39.5%,以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多见。机械通气是MAS常采取的临床抢救措施。现将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95例重症MAS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临床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胎儿宫内窘迫 严重呼吸衰竭
  • 简介:药物单独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方法,口服避孕药、雄激素合成剂、孕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agonist,GnRHa)已成功用于临床,并以GnRHa最常用。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雌激素水平,但不能治愈该病,且因不良反应多,而限制其长期使用。GnRHa的药物作用暂时,恢复排卵后,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作用 治疗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联合手术治疗
  • 简介:喘息(wheezing)是儿童时期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婴幼儿喘息的原因主要与呼吸道感染及婴幼儿的特异性体质有关,而喘息与哮喘发作在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虽然目前尚无确切方法筛选可能发展为哮喘的喘息婴幼儿,但是已有参考指标可对喘息婴幼儿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笔者拟就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预防、诊断及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降低婴幼儿喘息发作,进而降低哮喘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呼吸音 变应原 喘息 发病机制 防御机制 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