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锂作为最轻的金属元素,在地质学、天体物理学和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都要求对锂同位丰度进行准确测定。测定锂同位丰度常用的方法为热表面电离质谱法,但是测量存在系统偏差,需要校正,目前所用的校正方法有标准校正法和校准质谱法。

  • 标签: 测定技术 同位素质谱 同位素稀释 同位素丰度 校准质谱法
  • 简介:本文运用铅同位比值法,对广西三种类型古代铜鼓的矿料来源进行了考证。测试了95个样品,以充分的实验事实说明北流型和灵山型铜鼓的矿料来自北流铜石岭及其周围一带。广西出土的冷水冲型铜鼓铅同位分布场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其中Ⅱ、Ⅲ两个区域已找到对应的矿料来源。但Ⅰ区尚未在广西找到矿料来源。可能这些铜鼓是在广西以外的地区铸造,后来再传入广西的,这一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铅同位素比值 矿料来源 冷水冲型铜鼓 北流型 古代铜鼓 灵山型
  • 简介:锂作为最轻的金属元素,在质谱测量中会发生显著的同位分馏效应。国内外有关锂同位的质谱分析研究,多针对的是地质、环境、宇宙学等领域,测定的样品中锂含量都在微克以上量级。针对特殊要求,需要发展纳克量级的痕量锂质谱分析技术。

  • 标签: 锂同位素 质谱测量 高精度 质谱分析技术 同位素分馏效应 金属元素
  • 简介:全回流是低温精馏分离氢同位的一种重要操作模式,由于此模式下系统不受外界进料等因素的扰动,可以方便地获得再沸器加热功率对系统分离性能和温度、压力、液位等重要参数的影响。在全回流模式下,再沸器加热功率提高后,精馏柱内气液两相传质充分,因此再沸器加热功率作为可调参数可改善系统分离性能,但再沸器加热功率提高后,精馏柱内气体线速度加大,造成床层压降加大,有可能带来液泛等问题。

  • 标签: 氢同位素 精馏分离 流模式 低温 加热功率 实验
  • 简介: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是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备选热沉材料之一,氘在其中的渗透滞留行为关系到ITER运行的安全性。通过气体驱动渗透平台测定了实验温度621~803K时氘气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的渗透参数;通过热脱附谱实验平台记录了2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以及CuCrZr的热脱附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区间内,氘气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的渗透系数与纯铜及CuCrZr接近,说明氧化铝弥散相对氘气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的渗透系数基本没有影响,而扩散系数比在纯铜和CuCrZr中都低,且在低温时显著降低;2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均有3个脱附峰,而CuCrZr合金只有1个脱附峰。

  • 标签: 渗透 滞留 弥散铜 热脱附
  • 简介:如图1所示,是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完成“估测大气压的”的实验示意图.测大气压的实验误差较小的方法是托里拆利实验法(详见苏科版物理教材8年级下册第101页),但一方面由于水银蒸汽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宜让初中学生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ρgh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不做定量计算要求.

  • 标签: 大气压 实验法 误差分析 估测 物理教材 弹簧测力计
  • 简介:本文对振动台位移幅的自动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实现了对微小振动位移的干涉测量.

  • 标签: 位移 干涉 测量装置 振动周期
  • 简介:送检地下水水型为HCO3^--SO4^2--Ca^2+-(Mg^2+)型,酸碱度为中性、水介质属氧化型(Eh=640my)、低矿化,样品水中各项水质分析项目为,K^++Na^+,Ca^2+,Mg^2+,Fe^3+,Cl^-,SO4^2-,HCO3^-,CO3^2-,NO3^-,OH^-;所对应分析为0.670×10^-3,1.200×10^-3,0.400×10^-3,1.79×10^-3,0.036×10^-3,0.88×10^-3,2.074×10^-3,10^-5.863,0.035×10^-3,10^-7.07。

  • 标签: 地下水 Eh值 HCO3^- 应用 计算 析出
  • 简介:首先对矩阵和其伴随矩阵的一些性质进行介绍,为后面的命题证明做一些准备;其次在文[1]的基础上给出一些更加具体的推论,并对这些推论进行证明;最后对A与A^*的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个结果。

  • 标签: N阶方阵 伴随矩阵 特征值 特征向量
  • 简介:在相同的反应体系中当ph从约9.5调变至11时分别合成出双中孔SiO2和六方中孔SiO2材料,并用XRD、N2吸附、TEM、TG/DTA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双中孔SiO和六方中孔SiO2是合成中必然出现的两种不同的中孔物相。与六方中孔SiO2相比,双中孔SiO2也具有典型中孔材料的特征XRD谱图,虽然仅呈现一个易让人产生不完全晶化误解的相对较宽的单XRD衍射峰(d=5.2nm),但它却给出一种独特的N2吸附等温线和窄的双峰中孔孔径分布曲线。由于孔壁的无定形及表面活性剂分子与SiO2骨架间相似的相互作用,两类材料给出类似的FTIR谱图和TG/DTA曲线。然而,在双中孔SiO2的FTIR谱图中960cm处峰强度的微小变化可能意味着在锻烧脱除模板剂后双中孔SiO2较六方中孔SiO2具有更高的骨架聚合度。更多还原

  • 标签: 双中孔SiO2 六方中孔SiO2 合成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