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者,纳万物而博大;容者,包万象而仁厚。易经曰厚德载物,而厚德之首当为者。一日本侵华期间,梁思成一家背井离乡。亲弟弟梁思忠在淞沪会战中牺牲,内弟林恒在成都空战中牺牲。这位儒雅的学者,身临长沙沦陷熊熊大火,

  • 标签: 厚德载物 侵华期间 淞沪会战
  • 简介:是著名汉初政治家和思想家,所著《新语》有重要政治和学术价值。本文在对陆的事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政治学说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并同荀子和董仲舒的学说进行了比较,从而进一步揭示和重新评价了陆在汉代政治史和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新语 学术思想史 礼义 理论体系 政治史 浮邱
  • 简介:他们是一对亲兄弟,曾因不同的境遇被看做是一黑一红两种人物。但最终,他们不同的人生却同样辉煌。芝我国著名教育家、诗人、翻译家、民间文艺学家、中国社科院资深研究员,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会长。是我国著名学者、民主人士李大钊的大女儿李星华的丈夫,又曾任李鹏同志的老师。在去年年底举

  • 标签: 李大钊 中国民间 翻译家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民间文学 人生
  • 简介:岛(779-843)字浪仙,早岁为僧,名无本,幽都(今北京市)人."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成五个字,撚断数茎须."素有"苦吟诗人"之桂冠;又有"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之锻炼,有"推敲"大师之美称.今存十卷,存诗380首,附诗25首又10句.孙望卷六补诗1首,童养年卷五补诗4首,陈尚君卷二十二补诗1首,句14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纯诗人"了.然谁闻岛亦善文乎?

  • 标签: 贾岛 唐诗 诗人 纯诗 苦吟 佚文
  • 简介:曾孝(1025~1090年),字公绰(一字令绰、一字孟绰),晋江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左右丞相曾公亮次子。曾孝以公亮恩荫踏上仕途,务实求真,积极进取,累迁至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右丞相,积极参与改革时弊,是北宋改革派的重要成员,也是宋代第一位以文臣人枢密院者。被誉称为“相门高才”。

  • 标签: 宋代 务实求真 积极进取 枢密院 改革派
  • 简介:《宋史》卷三0二《黯传》记载,黯“擢进士第一,起家将作监丞、通判襄州。还为秘书省着作佐郎、直集贤院,迁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而刘敛为黯撰写行状时称:“称褐,受(授)将作监丞、通判襄州。

  • 标签: 《宋史》 秘书省 贾黯 古文
  • 简介:“我退休后的18年就是一个‘走近’父亲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整理编辑他的著作加深对他的了解。”

  • 标签: 访谈录 梁漱溟 退休后
  • 简介:陈绍是民国海军的重要领导人,民国21-34年(1932-1945年),他先后担任过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等要职,主持民国海军工作达13年,对海军的建设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陈绍宽 原因 航母 领导人 海军 民国
  • 简介:基隆是台湾一个有名的商港、渔港,也是有名的军港。1998年第一次到基隆,初次瞥见大大小小的舰艇,心中的弦未免一紧。但是,当我站在狮球岭上欣赏港湾的时候,

  • 标签: 基隆民间 收藏家贾先生 民间收藏家
  • 简介:芝老人百岁生日之际,我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园地的一名老园丁,心头不禁涌起对这位历经世纪风雨守望民间文艺而矢志不移的老寿星的崇高敬意,同时更强烈地感觉到他对后继者跋涉前行的有力呼唤。我于1958年即加入由他实际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1960年作为青年民间文艺工作者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暨民协扩大理事会.

  • 标签: 贾芝 全国文代会 中国民间文艺 文艺工作者 丁乃通 刘守华
  • 简介:重教授在宋代政治、军事、家族、基层社会、文献等领域多有重要的学术成果。近年他就南宋史研究提出了延伸议题与开拓史料的倡议,主张将南宋史的研究重心由以往过于密集的关于名宦大儒的议题适当延伸至对于中低层士人、官僚的考察,以期更为完整地了解与把握历史的复杂面相。而要对这些较为普通的人物做充分的研究,个人属性突出的宋人文集尤具价值,文集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性质的亲历性以及反映人际关系的多样性等优势,在史料价值上远远超过了正史、编年史或传记资料。黄重:《开拓议题与史料:丰富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内涵》,《史学月刊》2014年第3期,第5—10页。另可参见黄重《“嘉定现象”的研究议题与资料》,《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2期,第191—205页。黄氏新近出版了专著《孙应时的学宦生涯:道学追随者对南宋中期政局变动的因应》,该著撰述的思路与内容正是以上学术理念一个具体的展示。

  • 标签: 《中国史研究》 史料价值 《史学月刊》 宋史研究 基层社会 学术成果
  • 简介:西汉初年的思想家中,影响较大的当数陆、贾谊、韩婴和董仲舒。这些思想家是不同阶段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展现了思想演变进程中的时代特点。从秦的法家专政到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学地位的确立,思想家们的贡献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治”的指导思想问题。“治术”对于思想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有效地进行实用操作和实现制度化,

  • 标签: 政治法律思想 陆贾 思想家 代表人物 思想演变 儒家经学
  • 简介:"上书房"隐没在西安城南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附近的城中村拆得差不多了。这栋楼算是西安最早的商品房之一,外观陈旧,院子狭小却安静。坐老电梯"嗡嗡"地上了12楼,主人平凹先生等待已久。进门便别有洞天,绕过门口的屏风,一张长桌上放着一块硕大的石头,黑色油亮,中间天然凹了下去,大约是寓意着主人的名字。日常客人来,主人习惯坐在石头后沉重的长条木凳上,与来客相对。现在,他和摄影师握手,

  • 标签: 《废都》 《人物》 人物原型 城南 宝像 挂一
  • 简介:寿昌三年(1097)《师训墓志》载:师训“年十四,举进士,由乡解抵京师。丞相杜中令、驸马侍中刘公召口之。文成,更相称爱。将议闻上,以事龃龉遂寝”。此次科考发生于重熙十五年(1046),主持人之一“丞相杜中令”,墓志辑录者考为杜防,已无疑义。而另一位知贡举者“驸马侍中刘公”,辑录者云:“按,《刘六符传》:刘慎行子三嘏、四端‘俱尚主,为驸马都尉。’刘公疑指此二人中之一。”笔者认为,此“驸马侍中刘公”实为“侍中刘公”之误,即刘六符,而非三嘏或四端。现列举理由如下,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 标签: 侍中 驸马 墓志 师训 主持人 知贡举
  • 简介:唐朝公彦《仪礼疏》50卷,是我们今天研究《仪礼》的主要参考书之一。但关于《仪礼疏》即单疏本~①之刊印、版本源流及现存状况,是《仪礼》研究中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本文参稽有关文献,就以上问题做一考辨。一、单疏本的撰写及刊印《仪礼》自汉代郑玄作'注'以后,三国魏王肃有《仪礼注》17卷~②,晋刘兆有《仪礼注》,~③北周沈重有《仪礼义》35卷~④,《隋书·经籍志》载有《仪礼义疏见》2卷、《仪礼义疏》6卷~⑤(二

  • 标签: 公彦 《仪礼》 单疏 艺芸书舍 义疏 版本源流
  • 简介:《百年潮》2011年第2期刊登的《协助白求恩锯臂救彭清云将军》一文中,白求恩同志给彭清云将军截肢的惊险场面和将自己的鲜血输给彭清云将军的感人故事,深深吸引和打动着读者,很有教育意义。我与彭清云将军有过一段交往。他在总参通信部任政治委员时,我在他领导下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他调任总参政治部主任时,我在总参政治部文化部任副部长,工作关系非常融洽。我与该文作者李朝选同志,30年前在组建中央军委直属队体工队时曾共事5年。对于他文章中提及的彭清云将军“击毙”常冈治一说,我认为不准确,应该是“击中”。

  • 标签: 政治部 教育意义 中央军委 白求恩 副部长 文化部
  • 简介:陈绍,1889年10月7日生于福建闽侯县胪雷乡。父陈伊黎,原是海军水手,后升为中士管舱。陈绍幼年就读于福州私立格致书院,1905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航海科驾驶专业。在校期间,他勤学苦练,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和航海技能,毕业后在北洋海军任职。

  • 标签: 陈绍宽 海军航空 北洋政府 潜艇 日本海军 中国海军
  • 简介: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的基本特征,《仪礼·丧服》是研究丧服制度的基本文献,郑玄《丧服》注与公彦义疏,是《丧服》阐释的基本资料。当前通行的《仪礼注疏》整理本有彭林先生点校的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①、王辉先生整理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②,《仪礼》向称难读,这两个本子的整理,为学界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然而《仪礼注疏》的整理,实在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整理本在标点方面难免有一

  • 标签: 丧服贾公彦 仪礼丧服 志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