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派别很多,道徒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住观、院或庙宇的“出家道”,他们是“以道为本,正心修身”;另一类是“伙居道”,俗称“俗家道”,他们是“以道糊口”,“以道谋生”的职业性道教徒。以道谋生,必须迎合市民要求,因此,在活动中除自编项目外,自然要积极向民间艺术靠拢,并注意吸收民间艺术的精华,以充实自己。

  • 标签: 道教音乐 以道 十番锣鼓 一曲多用 八仙庆寿 伴奏音乐
  • 简介:科仪音乐作为道教的一部分,在斋蘸科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不同场合、不同的仪式中的道乐风格各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有明显的统一性和倾向性,即曲调阴柔婉转,体现出宁静平和的情调。本文从“道”在道教中的思想内涵出发,分析了“道”的思维模式在崂山道教科仪音乐风格形成中的作用,进而揭示了崂山道教科仪音乐宁静平和、自然清雅的风格特点。

  • 标签: 道教科仪音乐 自然清雅 审美风格
  • 简介:道教是根据中国固有文化而创立的,是根植于中国的民族宗教。李养正先生所著《道教概说》:'汉灵帝时,张角太平道徒众遍布青、徐、幽、冀、兖、豫、荆、杨八州,旁及并、凉'。这是早期道教太平道在山西活动的记载。由于道教得到北魏统治者太武帝拓跋焘的重视成为国教并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所以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及周边如应县、阳高、浑源、天镇乃至全省各地的道教迅速传播发展,道人、道观日益增多,因而道

  • 标签: 文化背景民间 民间歌曲 道教音乐
  • 简介:本文从文化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唐代道教曲牌音乐文化构成的条件,并深入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揭示了唐代道教曲牌音乐文化形态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由此展现唐代音乐文化的厚重。道教曲牌音乐在多方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于唐代社会迅速发展并丰富,积累了大量具有道教雅韵的器乐与声乐作品。独特的文化形象不仅形成了道教曲牌音乐的悠远意境,有利于道法传播,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唐代燕乐的创作表演,进而形成音乐文化的合力。

  • 标签: 道教曲牌音乐 文化形态 燕乐大曲
  • 简介:崂山道教全真派三元科仪作为道教的常规科仪之一,在日常的斋醮法事中最为常用,旨在为人们消灾解厄、祈福迎祥。科仪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器乐和唱腔的配合下进行。这种伴随的音乐不仅连贯了整个仪式,而且赋予了整个仪式以神圣性。

  • 标签: 三元科仪器乐唱腔
  • 简介:文学艺术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里,都只是其全部文化链条中的一环,它有自己的个性,只能满足适合于它的那一时代的人们的兴趣与要求,适合或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的东西是没有的。但是文化又有一定的连续性与继承性,完全脱离原来文化的文化也是没有的。每一时代都保留和继承了前一时代的优秀遗产,义把自己适合于新时代的优秀部份留传给下一代,如此代代相传,代代补充,代代完善,逐步形成并显示出自己特有的品格,这就是成熟的标志,这就是“传统”。传统的形成是一个没有结尾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它对整个民族的文化心态却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 标签: 戏剧美学 文化心态 戏剧观 西方戏剧 人物形象 表演程式
  • 作者: 王飞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俄罗斯高等音乐教育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知名学者、杰出音乐教育家不胜枚举。其钢琴教学体系更是自成一派,教学成绩斐然,受到全世界钢琴演奏家、教育家的极大关注。俄罗斯的钢琴演奏教学系统全面,尤其是授课经验更加丰富,与国内的钢琴教育逐项比较,值得我们借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外话剧比较研究述略焦尚志话剧,作为“舶来”的戏剧样式,在中华大地落土生根,发展繁衍,并成为我国的一大剧种,其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撞击的结晶。要认识、把握中国话剧的实质及其发展演变的特点与规律,就不能无视它同外国戏剧及其思潮、文化的关联。因此,比较...

  • 标签: 比较研究 外国戏剧 中国话剧 写意戏剧观 《雷雨》 奥尼尔
  • 简介:“唱片版本比较会”的想法来自于港台的“发烧版本比较会”,一般的模式为几个资深乐迷在台上评介一部乐曲在版本上的得失,并通过综合的甄别选出此次评比最佳的版本。这种形式对“发烧友”来说确实不错,因为这既是一次难得的交流,也是反映每个欣赏者对于音乐不同感觉和兴趣的聚会。

  • 标签: 版本比较 唱片 发烧友 欣赏者 乐曲 音乐
  • 简介:作为表演艺术的戏剧表演和电影表演,虽说有着相似的元素,但也有不同的艺术特性,它们无论在创作过程、表现手法、审美要求,还是在各自艺术领域的创作中所处位置等,都有本质的不同。因此,

  • 标签: 影视语言 戏剧语言 表演艺术 创作过程 电影表演 戏剧表演
  • 简介:关汉卿与莎士比亚两者的艺术成就非常有代表性,在诸剧种的创作中,两人都有着令人感叹的艺术一致性。然而关汉卿的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性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关的悲剧突出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它的冲突倾向于节制、折中、调和、大团圆结局。莎剧则是对人文主义和人类内心的表现极具震撼力。本文从两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理念等方面对比分析,思考并剖析二人在创作悲剧的因由,并结合作品体现悲剧性质的具体手段,探究这种悲剧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功能翻译理论 公示语翻译 翻译原则
  • 简介:我省正处于发展爬坡期、经济转型期、文化创新期。骆惠宁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持续为社会进步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指明了山西文化事业的使命和方向。区域文化的强弱,关键看表现力、创造力、竞争力。在塑造美好形象、实现振兴崛起中,山西文化工作要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以文化传承厚植优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山西发展的珍贵宝

  • 标签: 山西文化 经济转型期 文化滋养 红色文化 文化中心 社会进步
  • 简介:在世界文化多元共存语境中的不同国别或民族的艺术,面临着需要交流、沟通、理解和相互阐释谋求共同发展的艺术文化问题.无论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它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都是构成世界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呈开放性的语境中,国别或民族艺术要发展自身的艺术文化形态和艺术观念,都离不开他者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而孤立地发展,只能在彼此的相互关系中谋求自身的发展.比较艺术学的目的,就是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双向理解、阐释和沟通世界艺术文化形态,促进世界艺术和而不同地共存发展.因此,比较艺术学必然是世界性的学科.

  • 标签: 比较艺术学 the World Art 艺术文化 艺术观念
  • 简介:受全球化的影响,无论是美国、日本的动漫,还是中国的动漫,在创作观念形态上都存在着相同的地方.同时,由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美国、日本、中国动漫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本文以中国、美国、日本动漫为对象,试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外动漫创作的观念形态的不同.

  • 标签: 动漫创作 观念形态 形态比较 CONCEPTION FOREIGN CHINESE
  • 简介:莱辛和郑板桥是中西方艺术史上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的诗画观在动静分离与动静结合、美丑不同与美丑并存、美中重真与真中存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样的不同是在中西方诗画观的背景下形成的。

  • 标签: 莱辛 诗画异质 郑板桥 诗画一律
  • 简介:盖叫天先生演过一些"施公戏",在这类戏中常有创造性的发挥,如《洗浮山》中的"趟马"、《恶虎村》中的"走边"、《鄚州庙》中的情节创排等.这些创新涉及形体、台词、剧情、人物等诸多方面,且皆从戏情戏理出发,构成"老戏新演"的典范,也使这类戏成了名副其实的"盖派戏".从两者比较中,或可更全面地理解"盖派"形成的路径与"盖派艺术"的特色,也能从中汲取寓"创"于"传"的表演经验.

  • 标签: "施公戏" "盖派戏" 盖叫天 盖派艺术
  • 简介: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戏曲以鲜明的民族形式来表现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特征。而中国的京剧正是戏曲诸多剧种中的典型代表。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黄梅戏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自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以来,黄梅戏从形式到发展,以其丰富多彩的剧目,绚烂华丽的服装,高雅优美的动作,意味十足的唱腔,神妙夸张的化妆,以及它的一辈辈杰出的艺术家,曾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观众。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学者不惜笔墨,为它著书立说,

  • 标签: 黄梅戏 中国戏曲 高腔 岳西 生活世界 中华民族
  • 简介:中国中唐的李贺与英国19世纪的济慈是浩瀚的中英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他们均才华出众,有远大的报负,好发奇想,但一生皆困顿不得志,最终因敏感体弱而英年早逝。他们诗歌中充满伤感的气质,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具有独特的风格。李贺与济慈有相似的经历与气质,类似的美学观与风格,两人采用接近的艺术手法,在诗歌主题、抒发感情方面也存在不少重叠之处。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李贺与济慈的诗歌作品较少关注现实。其短促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广阔社会的认识,决定了二人诗歌的范围和内容。

  • 标签: 诗歌主题 济慈 李贺 生活经历 19世纪 浪漫主义
  • 简介:莎士比亚的晚期剧作——《辛自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情节构思富于高度的概括性和超现实性,旨在从总体上把人生凝缩成为诗的意象,诗情与传奇色彩的有机融合,使全剧成为典型的诗剧和传奇剧,在揭露现实矛盾和悲剧性情节的基础上,总是高高耸立着“和解”的主题,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和谐”理想和莎翁晚年主张“宽恕”、强调博爱的思想观点。

  • 标签: 《冬天的故事》 《牡丹亭》 意象 情节构思 《暴风雨》 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