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李惠康先生主编的《一代风流尹桂》一书,一拿到新书,便爱不释卷,恨不一口气把它读完。读毕,作此短文。一次偶然的机会,陪同越剧演员赵志刚去看望他的老师尹桂。说是偶然,大抵因我不是刻意的、做好准备的造访者,也没想到能有这么个机会,心情到底平静如水。若说偶然也并非偶然,在我不多的戏曲经验中,越剧所承载于心的比重更多,尤其是尹派越剧。况且尹桂在我的家乡福建落户多年,至少与她是半个老乡,不说眼泪汪汪,却也是心潮荡

  • 标签: 偶然 越剧 戏曲 机会 出版社 风流
  • 作者: 阮润学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杨至芳从长江边的一个贫苦家庭走上文艺的道路,成为一位海内外知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着与她同辈大多数艺术家不同的特殊之处。第一,她不是出自于梨园世家;第二,虽在省戏校进修过,并得到过云艳霞老师的亲授,但不是正式的科班出身;第三,虽拜过王玉蓉为师,但其已从艺二十多年,最终并没有归宗依派。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厚生先生曾说,杨至芳“出自于草莽,来自于民间,扎根于人民,成功于基层,是一位大有作为的艺术家”。这是极精彩的评语。探讨杨至芳的艺术道路,应是很有意义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外表甜美,内心倔强。这就是钱。钱毕业于武汉市艺术学校,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正式签约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曾出演《武林外传》、《恋人》、《双面胶》、《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话剧,并在热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饰演杨开慧。

  • 标签: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祝英台 罗密欧 主演 上海戏剧学院 《武林外传》
  • 简介:这是一个流传在戏剧界的故事。有一天,艺术大师梅兰坐在家中左思右想,闷闷不乐。他的妻子关心地走进房来,问他哪里不舒服?梅兰一拍桌子,横眉怒目地大骂起来:“你这个狗贱人,做的好事?我今天非杀了你不可!”说着就去找刀。妻子吓得脸色煞白,连连退让,一时说不出话来。“哪里走!”梅兰拿着一把明晃晃的钢刀向妻追去,看样子非杀了她不可。妻子没命地逃跑,摔到了又爬起来,边跑边喊:“饶命呀!饶命呀!”就这样,夫妻俩在院子中围着水池转圈,突然,妻子又一次跌倒了。梅兰赶了上去,

  • 标签: 爬起来 就这样 角色创造
  • 简介:梅兰与卓别林,虽然是不同国度的人,但一个以京剧的写意手法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一个则以喜剧享誉世界.1930年,梅兰访美演出,5月间到了洛杉矶城.当晚,剧场经理举行欢迎酒会,宾主刚入座,只见一位神采飞扬的中年人迎面走来.经理忙站起身介绍道:“这位是卓别林先生!”卓别林上前紧握梅兰的手,热情洋溢地说:

  • 标签: 表演体系 写意手法 中国京剧艺术 花开花落 秋虹 就这样
  • 简介:有些人认为演戏是演戏,读书是读书,两者之间关系不大,其实不然。书籍者,信息的载体,知识的结晶,而演戏实际上就是在舞台上演绎书籍。演绎书籍者,自己不读书,那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在戏曲界有一批有识之士很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他们非常爱读书,在爱读书的京剧艺术家当中,梅兰和周信也可算是两个代表性的人物。

  • 标签: 周信芳 演戏 戏曲 舞台 梅兰芳 书籍
  • 作者: 杨仁本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童年和少年的杨至芳,在苦难中度过,是不幸的。在那无助的日子里,她像一棵小草,任凭风吹雨打。所幸的是她的兄长,在她万般无奈的时候拉了她一把。这是改变她命运的关键一“拉”。如果没有这一“拉”,可能今天的中国,多了一位女农民,少了一位艺术家!当然,如果当农民,至芳也可能是一位杰出的农民,但对艺坛来说留下了多么大的遗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盐城纪念梅兰艺海为缅怀一代戏曲宗师梅兰的丰功伟绩,由梅兰先生亲传弟子范玉媛发起,盐城市文化局、江苏八菱集团、中国民主同盟盐城市委员会主办的纪念梅兰先生诞辰100周年京剧名流演唱会于5月21、22日在盐城市新世纪文化城隆重举行,从而拉开了相继举...

  • 标签: 亲传弟子 清官册 梅葆玖 尚长荣 穆桂英 裘派
  • 简介:日前,湖北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回到素有“京剧之乡”美誉的故乡——松滋市,应家乡京剧票友的邀请,她对京剧票友协会成员进行了戏曲表演辅导。观看了票友的演唱后,杨至对每一位票友的演唱作了客观的点评,然后以自己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向票友传授戏曲表演技巧。同时,她还示范演唱《玉堂春》、《杜鹃山》等传统和现代京剧选段,使票友受益匪浅。

  • 标签: 票友 演唱 戏曲表演 京剧表演 演技 艺术实践
  • 作者: 吴秋宏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杨至芳——是荆楚大地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但又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我认为至芳是艺术上的至纯至美,是品格上的真诚与至善,是传统美蕴涵的积淀与升华。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罗维扬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中又有细密的分支。扮演女性人物的称为“旦”,细分为正旦、花旦、贴旦、彩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正旦,又叫青衣,因传统剧目中所扮人物大都穿青色或黑色衣裙而得名。青衣大都扮演青年或中年妇女,表演上着重唱功。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以演青衣闻名菊坛,以唱功倾倒观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章诒和在《南方周末》(2008.4.24)发表同题文章说,赴日一行,有幸欣赏到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主演的昆曲《牡丹亭》,惊叹他把一个中国古代青春少女杜丽娘从活唱到了死;感叹他把已死的梅兰精神复活在东瀛。坂东玉三郎扮演杜丽娘的成功,完全是他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和表现。他的唱词是地地道道的汉语,剧场的字幕才是对应的日文。全剧从头至尾、举手投足皆可看出坂东玉三郎对《牡丹亭》心存虔肃。

  • 标签: 梅兰芳 日本 精神 《牡丹亭》 《南方周末》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在京剧界中,“京朝派”自恃“正宗”,蔑视“海派”,由来已久。然而,被视为“正统”的“京朝派”名家——谭鑫培、王瑶卿、梅兰、马连良,莫不都是“京朝派”的叛逆,而以善于改革、独辟蹊径著称!尤其是最为京剧界所推崇的艺术大师梅兰,恰恰是因为他早年到上海演出,备受启发,锐意革新,才逐渐形成戏曲艺术中闪烁异彩的“梅兰体系”。1931年,梅兰初到上海,“打炮戏”是专重唱功的《彩楼配》,给人的印象也颇不差,但是,比较受欢迎的,还是后来所唱的二本《虹霓关》。通过比较,梅兰发现上海的观众爱看唱做并重,而且要新颖生动一路的玩意儿。而不很喜欢那类抱肚子傻唱的老戏。这就促使

  • 标签: 梅兰芳体系 京剧界 彩楼配 虹霓关 谭鑫培 马连良
  • 简介:梅兰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包幼蝶香港京剧是我国各种地方戏曲之首,梅兰大师是我国文化艺术在国外第一颗发光的明珠,是我国的伶界大王,也是全世界公认的艺术大师。今年农历九月廿四日(公历10月22日)是梅大师百年诞辰,我们当然应该郑重地纪念一下,更重要的是...

  • 标签: 梅兰芳先生 地方戏曲 梅先生 文化艺术 百年诞辰 一出戏
  • 简介:对于戏迷而言,可能有人不知道李桂,但是几乎没有人没听过没看过《火焰驹》;对于行内人士而言,李桂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剧作家,他一生致力于地方戏碗碗腔的创作,他的“十大本”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俱佳,至今仍然在戏剧舞台上演出。然而,翻遍各个版本的文学史著作,也找不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这位堪与世界戏剧大师比肩者”(陈忠实语)为何身后寂寞冷清,与文学史失之交臂呢?一、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学者所写的文学史著作,是20世纪初受了外国的影响才出现的。文学史,顾名思义,就是文学的历史,因此,编撰文学史需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发展、演进的历程。

  • 标签: 文学史 李芳 缺席 中国戏剧 戏剧舞台 中国学者
  • 简介:邹元江在《艺术百家》2008年第2期发表《解释的错位:梅兰表演美学的困惑》一文指出,对梅兰表演美学的解释主要有两个路向,一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梅兰访日、访美、访苏前后,欧美、日本学界、演艺界对以梅兰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解释,这种解释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一是50年代初梅兰自己开始以口述的方式对自己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加以回忆,这其中包含对自己的表演美学精神的解释,这种解释(包括他所写的一些文章)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他去世之前。

  • 标签: 戏曲表演 美学精神 梅兰芳 20世纪90年代 30年代 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