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正>武氏阮咸一号、二号,是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0年7至9月在甘肃武威县南营青咀喇嘛湾的7座唐代慕容氏墓葬中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在甘肃古墓内发现唯一的阮咸乐器。笔者为其命名为“武氏阮咸一号”和“武氏阮咸二号”。武氏阮咸一号:琴杆与琴头连结在一起;全长为28.5公分。制作精细,式样美观,木质坚硬。武氏阮咸二号:只有琴杆、四轴,无琴头、音箱,全长为13.4公分。

  • 标签: 阮咸 甘肃 管理委员会 墓葬 文物 乐器
  • 简介:唐代大曲是古典艺术的精华,对于后世戏曲、乐舞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均非常巨大。近世迭经王国维、任半塘、丘琼荪、阴法鲁、王维真等几代学人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而王小盾先生的研究更是后出转精,他经过勾稽,考得唐代大曲曲目121种,对学界贡献良多。在此基础之上,王先生又将唐大曲划分为宫廷大曲和教坊大曲两大类,前者包括

  • 标签: 法曲 任半塘 阴法鲁 燕乐 清乐 俗乐
  • 简介:<正>在我国,虽然秦汉时已有琵琶,但到了唐代,则被称做“秦汉子”、“阮咸”。而“琵琶”这一名称就成了各种外来形制琵琶的总称。唐代最盛行的琵琶,是外来的曲颈、梨形的四弦琵琶和直颈或四项的五弦琵琶。关于唐代琵琶柱位的律制,日本学者林谦三先生在《东亚乐器考》中曾数次运用“古律”一词与之相比,通读全书,可知其意指中国古代的三分损益律。所以我们知道他是以三分损益律为准来衡量唐琵琶的

  • 标签: 五弦琵琶 三分损益律 秦汉 四弦 中国古代 乐器
  • 简介:通过日本雅乐和唐俗乐在律名、音阶、调式、调性等方面的对照分析,探究唐燕乐二十八调在当时琵琶上运用的实际情况,理顺唐俗乐运用上的各种关系。

  • 标签: 日本雅乐 唐代俗乐 音阶调式 琵琶 音乐分析
  • 简介:当代道乐经韵大多来源甚古,但至今仍不明其历史源流之详情。本文运用文献稽考和古今互证之法,择要分析唐代产生的经韵曲目在当代运用的现状特点,进而分析其产生年代和发展演变的轨迹,籍以弄清现存道乐保存传统的程度及其历史价值,为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和资料。

  • 标签: 道教 经韵 唐代 现状 历史 考证
  • 简介:唐代燕射礼仪包括朝会、上寿、食举、宴飨、大射等活动且这些活动均有音乐表演,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雅乐部、胡部、法部等乐部都曾参与唐代燕射礼表演。唐宋“燕乐”内涵不同,但无论唐人所说“燕乐”,还是宋人所说“燕乐”,都与唐代燕射用乐实际不相符合,描述唐代燕射用乐和燕射歌辞当慎用“燕乐”概念。唐代燕射用乐既有雅乐,也有俗乐,不能简单将其定性为非雅即俗。

  • 标签: 唐代 燕射用乐 乐部 性质
  • 简介:参军戏是唐代重要的演剧形式,其发展历程可谓贯通全唐。在唐代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参军戏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变化,表演形态也几经变换,甚至在中晚唐以后出现了一种重要的角色类型苍鹘,但是参军戏的命名却从未发生任何变化。本文探讨参军戏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探究唐代参军戏命名的原则。

  • 标签: 参军戏 更名原因 唐代 演剧形式 发展历史 发展经历
  • 简介:唐代的音乐美学思想融合了众家之长,有自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带来的影响,也有魏晋风潮带来的美学影响,同时与道家思想相互融合,使唐代音乐美学思想有了多元化的特征,这也是唐代时期的文化、艺术等形式的集中表现和反映。

  • 标签: 唐代 音乐美学 多元特征
  • 简介:<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过:“治玄学者与治神学者或无须资料,因其所致力者在瞑想、在直觉、在信仰,不必以客观公认之事为重用也。治科学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罔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以为其研究对象。”(《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这是有道理的。因此,材料的收集和鉴别,是我们从事音乐史研究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没有材料,自然无从进行研究,而建筑在不可靠不扎实的材料上的“研究”,则不论其如何貌似巍然,如何耀眼夺目,也只不过是沙子堆筑的七宝楼台,经不起风雨冲刷浸袭。倘所凭靠的资料是错误的,是虚妄不经的,则其研究有如水中捞月和缘木求鱼,甚至如郭沫若所说,“比没有更要有害”(《十批判书》)。史料的鉴别考订是多方面的,就一般文献史料而言,主要有鉴别伪书、比勘文句及考校史事等内容。兹将笔者阅读唐代文献中

  • 标签: 唐代音乐 传说 献疑 故事 音乐史 昆仑
  • 简介:通过探索唐代贵族私人生活特征,还原唐人艺术化生活的面影,最终发现,唐人正是通过生活的艺术化,将此岸现世生活与彼岸宗教生活(或为理想生活与未来生活)相衔接,将狂欢性的现世生活享受与天才的艺术创造相容相偕,构成了唐代乐舞艺术的奇观,显示出强大的充满活力欲望的诗意化生活图景,乐舞艺术、诗歌艺术正是构架这座诗意桥梁的彩虹。

  • 标签: 唐代乐舞 皇室贵族生活 乐伎舞伎 诗酒
  • 简介:裴神符,又名裴洛儿,一作路儿,或烙儿。西域疏勒人。是唐初有名的琵琶演奏家。在唐太宗时,他任宫廷乐师。曲项琵琶从公元四~五世纪传入中原,主要用拨子弹奏。裴洛儿采用手弹之法,使琵琶艺术更加光彩,据说他在宫中演奏时,深得唐太宗的喜欢。裴洛儿不但是琵琶演奏家,而且还能作曲。他作的琵琶曲有《胜蛮奴》、《火凤》、《倾杯乐》。因此,裴洛儿在唐初艺苑得以名噪一时,称为琵琶第一手。

  • 标签: 琵琶演奏 裴神符 倾杯乐 交响音乐 火凤 弹琵琶
  • 简介:清代咏剧诗歌数量浩繁,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先讨论清前期即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的有关作品。清前期的咏剧诗歌,常常反映出遗民的故国之思。这说明自元明以来,随着戏曲成为文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文人已经像写作和玩味诗词一样,通过写戏、看戏、品戏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 标签: 清朝前期 咏剧诗歌 简论 文人精神 人物塑造 人格
  • 简介:在国际音乐学界,对中国唐代琵琶谱的研究、解读,以及根据译谱作音响的再现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中日两国的音乐家做的多①.并且,就这个领域开拓性的工作来说,日本学者林谦三先生的、等书谱②,成为每一位中国学者开始研究唐代琵琶谱时必备的基础性著作.

  • 标签: 琵琶 五弦 音乐学 音乐家 再现 唐代
  • 简介:任半塘先生之《唐戏弄》,为研究唐代戏曲之一部力著。凡治唐戏剧史或唐音乐史者,无不读该著。其影响之深远,自有天下之公论,无庸赘述。然金无足赤,智者有失,该著也并非全然无懈可击。如第八章《杂考》之《梨园考》,即有多处结论颇为不当,特别认为,"终唐之世,串演戏剧一事,实与‘梨园’二字无涉",更是不当中之尤者。然"梨园"同戏剧关系之重大,为众所周知,而今之不少学者却对任先生上述结论信而不疑,殊不知史实截然相反。诚如任先生所云,"俾今后之治我国戏剧史

  • 标签: 梨园 串演戏剧 内教坊 太常寺 散乐 唐玄宗
  • 简介:本文探讨了古代女性红妆的起源、发展、材料等,列举了唐代敦煌壁画中女性红妆的分类,并分析了唐代红妆盛行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红妆作为女子特有的妆饰环节,是和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社会风气、多元文化相关联的。唐代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面部红妆其实是中原风格、敦煌本土元素、西域和外来风格的融合和嫁接,它从侧面体现了唐代敦煌女性的生活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 标签: 唐代 敦煌壁画 女性红妆
  • 简介:四夷和边将所献音乐在太常寺管理的音乐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亦是唐代太常寺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代的四夷献乐和边将献乐丰富了唐代的音乐,促进了中外音乐的交流和融合。本文对唐代的四夷献乐和边将献乐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考证。

  • 标签: 唐代 献乐 四夷乐 音乐交流
  • 简介:《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一百一十七位"小说家"。这些笔记小说中,保留了许多真实、鲜活的音乐史料。那些有血有肉的音乐记述与正史中正统正面的音乐史料相互印证,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最为重要的文献来源和依据。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 笔记小说 音乐史料 唐代音乐
  • 简介:杜牧之诗云:“问拍凝新令,怜香占彩球”。由于词的令格决定于曲的令格,故:欲著新词,先要问“拍”。词格与曲格必须相吻,若有意创新,则成“又一体”:添字摊声,减字偷声等等。然旧格未破之时,同样可以齐言,杂言一曲歌之,添字而不摊声也。唱词的“字步”、声韵,与曲调的乐节、“音步”、音势,只可大体同步,似不必,亦不应严格同步,否则,只有平衡而无对比,艺术作品就会呆板、苍白,就不是新鲜活泼的唐代“俗乐”了。

  • 标签: 敦煌舞谱 唐代音乐 又一体 俗乐 添字 燕乐
  • 简介:音乐艺术的繁荣兴盛离不开社会各阶层人们的音乐行为,本文通过《全唐诗》中的有关乐舞诗句的梳理,详细剖析它所反映的唐代民间乐舞活动形式与内容,表象与特征,以期揭示唐代音乐文化的鲜明特点。

  • 标签: 全唐诗 民俗节庆 民间乐舞
  • 简介:唐代坐、立部伎历来是我国音乐史学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1.唐坐、立部伎始于何时的探讨;2.唐坐、立部伎与隋唐多部伎的关系;3.唐坐、立部伎的内容;4.唐坐、立部伎中所使用的乐器及其组合;5.唐坐、立部伎流传的研究。文章就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唐代坐、立部伎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唐代 坐部伎 立部伎 研究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