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正>昆曲音乐源远流长,是戏曲音乐中最为古老的一种。自明朝江苏昆山魏良辅在南北曲的基础上“转喉押调,度为新声”而创造了“水磨腔”(亦称“昆腔”,即今日之昆曲)算起,至今已四百多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为一时之冠。昆曲音乐中包括元曲(元朝),唱赚(宋朝),大曲(唐朝)等,也有古代歌舞音乐的因素。我国许多剧种如:京、川、粤、湘等,无不吸收昆曲音乐来丰富、发展自己。川剧、粤剧中至今仍保留着“昆腔”、京剧使用的曲牌大多是从昆曲曲牌中借用而来。(如“新水令”“拆桂令”“粉蝶儿”等曲牌),而在折子戏中整折皆唱昆曲韵京剧更是不少。(如:“夜奔”“闹天宫”

  • 标签: 昆曲 歌舞音乐 戏曲音乐 魏良辅 南北曲 京剧
  • 简介:昆曲自有她的美.她像是风干的花,精致而又脆弱,脉络完整,却并不鲜活;她像是老宅子里寻出的传家璧玉,蒙着尘埃,清凉温润,却有着彻骨的孤寂.这样的美丽,是吸引人的.看她听她,仿佛呼吸着古老的空气,微微粉尘的味道,却又清澈明丽;仿佛读一本线装书,对一瓯兰,调一回弦,煮一炉茶,焚一束香……她的魅力在于古老,在于传统,在于中华文明在其中的凝聚和闪现.所以我们应该去保护她.

  • 标签: 昆曲 传统文化保护 音乐体系 编剧体例 表演程式 美学思想
  • 简介:从魏良辅给昆曲定腔定调起,昆曲艺术传播、流传的载体主要是文人士大夫这个群体,文人士大夫对昆曲的爱好推动了昆曲的兴盛与发展,同时也使昆曲走上了雅化的不归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审美品味影响着昆曲艺术形态的生存和发展。明中叶是一个人文思潮涌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张扬自我、呼唤人性,李贽的'童心'说和汤显祖的'至情'说激荡着文人士大夫的心灵,受此感召,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转变,放任自我、及时行乐成为文人言行的座右铭。体现在具体方面,即对某种事物有着特殊的嗜好,这些嗜好有:'爱繁华,好精舍,好美

  • 标签: 文人趣味 昆曲文人
  • 简介:<正>中国戏曲音乐的乐体结构,按现今约定俗成的说法,主要有"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体系,昆曲音乐属于前者。中国戏曲的剧唱,其文辞与音乐的结合,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文体每个不同的字读化为不同的音乐旋律,字变则腔变的"以文化乐"、"依字行腔";一类是以(基本)稳定的音乐旋律套唱多段不同的文辞,字变腔可不变的"以乐传文"、"以定腔传辞"。昆曲音乐也属于前者。完整地说,它是"曲牌体"和"以文化乐"的代表性乐体。

  • 标签: 曲牌体 依字行腔 懒画眉 赠板 曲唱 润腔
  • 简介:<正>人们常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昆曲,这个产生于明代,在中华大地上绵延几百年的戏曲剧种,可谓是中国古典戏曲的最高典范和代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昆曲艺术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昆曲该如何保护与发展,也就成为十余年来戏曲界的热门话题。有的人主张,昆曲应以传承为主,这样才能保留昆曲的"原汁原味";也有人主张,昆曲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昆曲是保护还是创新,如何保护又如何创新的问题引发了戏曲界人士的长久争论。

  • 标签: 昆曲艺术 北方昆曲剧院 中国古典戏曲 戏曲剧种 金印记 白娘子
  • 简介: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集团。他们上可言尧舜,直接参与统治,下可为寒士,关心百姓生活。但其共同特征是具有较为独特的品格。文人所尚,无不趋雅,尽管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信仰不同、遭际不同,但他们始终游居于封建文化的上层,我们现代人看到的封建文化遗产大多经由这个特殊人群的表述。发端于民间的文化形式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脱去粗俗鄙野之气,变为雅致堪赏之物。在职业习惯上,他们以文为杖,或论国家经营之策,或创诗词曲赋之章,在整个封建社会结构中,他们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 标签: 文人 中国封建社会 演出 昆曲 职业习惯 百姓生活
  • 简介:中国古老的昆剧艺术,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其历史文化价值与濒危程度愈发引人关注,而昆曲剧目教学在大学本科阶段戏曲表演人才培养及艺术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也随之凸显.本文旨在就昆曲剧目教学的方法问题进行探索,以求为充分发挥昆剧表演艺术的教育功能,并使昆剧表演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提供更多方法论的保证.

  • 标签: 昆曲 剧目教学 方法
  • 简介:<正>满族统治者以武力征服明朝,同时,亦为当时高度发达的汉文化所征服。清初诸帝,推崇汉文化,希冀以此巩固统治、维系人心。于是,以讴歌忠孝节义为主旨的戏曲,首先是昆曲艺术,受到礼赞和提倡。康熙朝中期,出现了管理宫廷演剧事宜的机构:景山、南府。而以'文治武功'自诩,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更将宫廷戏曲推向一个高峰,礼亲王昭梿在《啸亭续录》中记述:

  • 标签: 昆曲 四川 重臣 竹枝词 乾隆 戏曲研究
  • 简介:<正>《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中最著名的一部传奇作品。全剧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歌颂了女主人公杜丽娘为争取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所作的斗争,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作为一个杰出的戏曲家,汤显祖不仅赋予他的剧作以进步的主题思想,而且努力使他的《牡丹亭》成为一部“场上之

  • 标签: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昆曲 封建礼教 柳梦梅
  • 简介:前言从古代延伸到近代,由彼岸流播到宝岛,从有清以来昆曲在台湾历经了奠基涵化期、扎根培育期及兴盛茁壮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抒情典丽的文学诗意与细腻优雅的表演艺术,让其在台湾确立了“戏曲美典”的传统身姿,稳固了对于传统经典的美学熏陶与文化深耕,在公部门、学界、艺文界、剧团与观众的协心合作下,

  • 标签: 台湾地区 历史 昆曲 景观 表演艺术 文学诗意
  • 简介:品格与精神———谈北方昆曲剧院谭志湘今年是北方昆曲剧院建院40周年。40年来,剧院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从建院时期中央特批黄金制戏装到文革时期撤院摘牌子,真是天上地下,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然而北昆却生存下来了,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地走着自己的路———继承...

  • 标签: 昆曲 北昆 《琵琶记》 方便面 艺术创作 剧院
  • 简介:<正>18世纪的中国剧坛充满了变数。昆曲的最后辉煌在此一百年,昆曲的剧坛宗主地位发生动摇在此一百年,中国国剧京剧的诞生亦在此一百年中。18世纪中国戏剧的盛衰浮沉此起彼伏,具有发生学

  • 标签: 中国昆曲艺术 中国戏剧 弋阳 湘昆 醉皂 宋元南戏
  • 简介:[梁州第七]出现在元曲中,它的曲牌名是来自唐代大曲的[凉州]。后被昆曲承袭下来,是北曲常用的一个较长大的曲牌。它词的定格是十八句、九十九个字,但由于“北曲多衬”,故多数例子加了多少不等的衬字和衬句,因此,实际长度要比定格长许多。本文对词的句数、各句字数、句法、押韵及其变化等,做了较仔细地剖析。同时,依据词义和句子的结构,对全词进行了分段。本曲牌十个例子中,并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曲调型”,只有五种主要的“基本腔型”出现在各例的主要部位和少数不同的部位上,以标志该曲牌的曲调特征。同时它还始终贯串着两个“特性音调”,以显示其北曲的音乐风格。长达三眼板的定格为三十八板的(最长达到四十五板)曲调,乍一听,好象不分层次的一大片,但笔者还是从它不“显形”的结构中,找出了它的“隐形结构”(李吉提语)。本文用了民族音乐形态学和程式性与非程式性的研究方法。

  • 标签: | 定格 曲调型 基本腔型 特性音调 隐形结构
  • 简介:<正>先父一生所从事的是铁路工程事业,与此同时他却酷爱昆曲,对昆曲唱腔的构成蚬律方面曾做过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在我的少年时代,家中就经常有笛师来为先父伴唱。我当时对西洋音乐已经达到了一种“入迷”的状态,因此对昆曲并不感兴趣,但在父亲的督促下,我也不得不参加到吟唱昆曲的行列中来。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积累起了对昆曲唱腔大量的感性知识。在几十年的高等院校中的教学工作中,对西方音乐作品的分析是我的中心研究课题。在50年代的一段时间内,我对昆曲唱腔的构成规律也曾做过一点探索。我给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在这些唱腔里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于是我就选择了若干首具有代表性的、

  • 标签: 昆曲 唱腔 少年 曲式结构 构成规律 实践过程
  • 简介:曲会作为明清时期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演艺活动,对昆曲演唱理论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表现在“字声”的锤炼方面;二是表现在昆曲演唱的“声情”处理上;三是促进了昆曲声乐技巧的成熟;四是在把握演唱之“度”方面也颇有影响。

  • 标签: 曲会 昆曲 演唱理论 曲论
  • 简介:清嘉庆时期兴起的私寓(堂子)不仅是提供侑酒等娱乐服务的场所,也是培养伶人的教育机构,同时还是参与大班演出的演剧团体。

  • 标签: 演出 传承 昆曲 北京 晚清 娱乐服务
  • 简介:(明)汤显祖所著昆曲名剧《牡丹亭》,四百年来盛演不衰,本世纪以来,随着昆曲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提升,演出与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从史学分析、文学分析、音乐分析和美学分析四方面对《牡丹亭·游园》做了初步艺术研究,试图探索我国众多戏曲艺术的分析方法。为最终建立中国戏曲艺术作品分析学添砖加瓦。

  • 标签: 昆曲 《牡丹亭·游园》 艺术分析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昆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昆剧院团和曲会曲社欣欣向荣,研究工作也就紧紧跟上。1978年4月,由江苏省昆剧院发起,在南京举行了三省一市昆曲工作者座谈会,讨论昆曲艺术的继承和改革问题,发表了一批论文。如俞振飞的《试谈昆曲发展的道路》、周传瑛的《昆曲艺苑又一春》,从理论上为“文革”后重振昆艺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 标签: 昆曲艺术 概略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文革” 江苏省
  • 简介:昆曲曲牌音乐的理论中,“主腔”是一个重要概念,因每一曲牌都有其富有特征的腔型,而被称为“主腔”.这一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被众家所认同,并在昆曲界、戏曲理论界得到发展.目前,众家对“主腔”理论的认识并不一致,本文结合昆曲名著《牡丹亭》同名曲牌及南北曲的字格腔型、特性音调的分析,指出“主腔”概念已具有两种含义指向,即作为同类曲牌特性腔之“主腔”与作为昆曲共用腔之“主腔”.

  • 标签: 《牡丹亭》 昆曲曲牌 主腔 南北曲特性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