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颇具影响的学术流派古史辨派在史学界掀起了一场疑古辨伪思潮。其影响也直接波及到了书学界。有关《兰亭》的考证、辨伪及其失而复得的传奇经历早在唐代《兰亭记》里就已全面记载。而20世纪60年代的兰亭论辨乃是书学界乃至学术界人士对《兰亭》的一次综合性讨论研究。这表明书学研究已汇入学术研究的主流。本文通过对兰亭论辨的学术思想、论辨方法、学术意义等多方位的阐述,逐渐认清了兰亭论辨在当代书学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感到建立书法文献学和制订书学研究的学术规范的迫切性。

  • 标签: 古史辨 兰亭论辨 书学研究 书法文献学
  • 简介:讨论“现代思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每个人心目中的“现代”迥然不同;对“思潮”的定性与定位也有巨大差异。我想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则可以从新的“现象”与“观念”着手。比如,我们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即是从书法在当下的形态出发,“书法是什么”?这是一个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它由一连串问题组成:比如,书法是不是写字?书法当然是写字,但二者又有差异:写字需要实用,越统一则传播功能越好;而书法最反对整齐划一,需要丰富多彩的表现。

  • 标签: 书法篆刻 现代思潮 新时期 “现代” 传播功能 写字
  • 简介: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设计素描的基本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形"(form,兼指形体、形态、形式)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促进他们对造型因素和视觉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跟基础素描(或传统素描)不同,设计素描不是要借助解剖、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法对客观物象进行准确的再现,营造出逼真的幻觉效果,而是要综合利用各种造型因素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

  • 标签: 设计素描教学 艺术思潮 现当代 意义 借鉴 造型手法
  • 简介:“文人画”一词的表达是到明代董其昌那里开始的,而这个词几乎囊括了自元以后中国绘画的主流,在山水画领域尤为如是。真正的思想溯源应当回到北宋的苏轼那里:“观士夫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①“士夫画”可以说是“文人画”的前兆,其实在董其昌的有关文人画画论中这两个词也时常交替出现。苏轼以“取其意气”将“士夫画”与“画工画”相

  • 标签: 文人画 董其昌 青绿山水画 中国绘画 画论 天下
  • 简介: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或艺术家个体无一不是在反叛前人的艺术中超越前辈的。卢西恩·弗洛伊德的艺术实践恰恰能够给予我们此方面的启示,其突显了艺术家个性化的艺术主张,亦更好地说明了大师级艺术家是不会拘泥于某个潮流而甘居人后的,在反叛中超越才是艺术复兴的唯一生存之路。

  • 标签: 弗洛伊德 具象写实 审丑
  • 简介:本文通过对甘旸、沈野以及继他们之后大量印谱序跋的梳理、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代万历中期以来印学中的反拟古思潮。对于甘旸是崇古还是反拟古之问题提出与黄惇先生商榷,并对甘氏《印正附说》作出了辨正。另外,本文将沈野推到了反拟古的最前沿,认为万历时期真正对印章中的拟古主义进行了具体的、有价值的批判的是沈野,他才是批判拟古之风的实际先锋。

  • 标签: 甘旸 沈野 万历中期 印学 反拟古
  • 简介:本文试从金代文学审美风尚这一角度来谈其书法,结合不同时期文士们的历史身份与社会心理,探析由“崇尚元佑”之风到“国朝文派”思潮在文学与书法领域的审美转变。从文派到书派,文坛领袖党怀英、赵秉文等主张跨越宋人追慕漠、唐,这一观念进而引导了金代书法走出“尚意”余韵,开启质古创新的“国朝”气象。

  • 标签: 金朝 国朝文派 书法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