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戏剧与诗歌、小说等文体一样,都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这种文体的重要性在某些文化或某些时代,如希腊文化中的悲剧、元代的杂剧,甚至超过其它文体。在这个意义上,文学与戏剧正如小说与长篇小说的关系一样,是整体与分支的关系,对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完全是一个假命题。然而,当我们这样运用戏剧这一概念的时候,指的仅仅是作为剧本的戏

  • 标签: 戏剧 文学 影视 长篇小说 希腊文化 跨学科研究
  • 简介:<正>引言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思想激荡,人文学研究的现代化也随之开展。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关注民间社会及其文化的"眼光向下的革命"成为一种强大的潮流。而对此潮流有着重大贡献的是中国俗文学研究开拓者和奠基人郑振铎,他在1932年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对当时文学史的写作无视民间影响巨大的俗文学提出了质疑,并在书中将大量俗文学纳入文学史的视野。"除了对戏曲发展有一个具体明晰的历

  • 标签: 菱花 文化象征 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少数民族戏剧 莽式
  • 简介:如果把茅盾文学奖与诺贝尔文学奖放在一起比较的话,肯定会引起许多人的质疑。他们会问:“茅盾文学奖怎么能和诺贝尔文学奖相比?无论是影响、成就或者两者的文学史地位而言,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确实,茅奖和诺奖之间,有着巨大的甚至是无法比拟的差距: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文学史地位 百年历程
  • 简介:德彪西的音乐深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本文透过德彪西音乐的上述特征,来叙述音乐与文学和绘画的关系.

  • 标签: 德彪西 音乐 文学 绘画
  • 简介:张瑜近著《文学言语行为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张著”,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是一部相当有才华的书,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注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梳理研究。据我所知,这在国内文学理论研究界尚属首例。二是将言语行为理论与实践论嫁接,提出新的理论设想,即话语实践论文学观。按我的理解,这应该是言语行为理论与实践美学结合的产物,

  • 标签: 文学言语 行为论 文学实践 张瑜 语言论 言语行为理论
  • 简介:军事文学理论研究现状令人堪忧,急需从历史成因入手,对其概念的学理依据和发展过程及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科学分析问题实质及其存在原因,明确“战争美学”及“军事生活”研究的核心地位,正视文学观念困扰的不利因素,积极突破习见的军事文学价值理念,寻找军事管理意义上的军事文学功利性价值追求之有效途径,使军事文学审美研究进入学理轨道,以回归人学本体,赋予其应有的审美内涵,站到科学认识的起点上。

  • 标签: 军事文学 研究 现状 学理
  • 简介:<正>目前,我们国家正经历着一个令人振奋的发展变革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十分正确的方针、政策,推动了历史前进。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生活,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不断的探索,拿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来为人民服务,

  • 标签: 审美理想 社会生活 托尔斯泰 文学作品 文学艺术 文学创作
  • 简介:徐志伟:你的个人经历比较丰富,念过师范学校、做过小学教师、记者,后来是怎么走到文学研究这条路上来的?曹清华:我1985年考入湖南第三师范学校,离现在都快四分之一个世纪了。那年我14岁,初中毕业就“考出去”了。当时到初中招生的中专学校很多,有供销学校、粮食学校、机械学校、邮电学校,等等,好几十所。

  • 标签: 文学研究 清华 师范学校 鲁迅 左翼 初中毕业
  • 简介:现代性造成当代文化"众声喧哗"局面,而视觉符号以其自身直观性、可依托的图像技术以及消费潮流的优势而成为新时代的社会景观。文章研究了视觉文化背景下文学的新变,探讨了文学再现研究的必要性,梳理了新时期绘画中文学再现研究现状,系统深入探讨了文学再现研究的范围和思路。

  • 标签: 绘画 文学再现 新时期
  • 简介:图案学牵涉图案的二维与三维空间问题,图案二维与三维的不同空间在本质上是造物“形制”与图案“纹饰”的关系。造物的形制即器物的形状,是立体图案的设计,通常也泛称“造物艺术”,在造物形制中常常还有纹样作为器物表面的装饰,即装饰纹样,这就共存一个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表达。我国传统中的彩陶、玉器、青铜器、秦砖汉瓦,以及唐、宋、元、明、清的造物形制和建筑构件等器物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装饰纹样,这就形成了造物“形制”与图案“纹饰”的诸多关系。如平面图案(二维)与立体图案(三维)的空间关系、造物形制功能与装饰纹样的关系等,这些“关系”是图案存在的方式与图案形成的核心构成要素与图案原理。

  • 标签: 图案 形制 纹饰 空间 维度
  • 简介:众所周知,战国七雄争霸,诸子百家纷争,儒、墨、道、法等各家对当时社会之政治及军事等问题,唇枪舌战,针锋相对,莫衷一是,故出现了历史上所谓的战国时代之“百家争鸣”格局。然何为战国文学?何为战国文学研究之对象?自古而今,前贤俊才或就战国时代思想政治之状况作阐述,或对诸子之论作辨析精解,于战国文学之概念、战国文学研究之对象均未做出明确定义。

  • 标签: 文学史研究 战国时代 史论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 思想政治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两个较为典型的审美文化现象值得关注:一是“王朔现象”,一是“金庸现象”。这里我们暂且不对王朔、金庸作品作思想、艺术评价,而只是想从雅俗文学定位角度略作讨论。王朔崭露头角时,曾给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其作品给人们的印象是语言带有反讽和调侃性,乃至具有某种灰色幽默风格,用平民化的生活涂抹来解构英雄主义和崇高,具有某种反传统实验小说特征。就此而言,王朔作品不属于通俗小说阵营,而属于高雅小说范围。但后来,一则王朔积极主动参与通俗文艺创作,前几年还亲自担任影视剧经济人、策划人等,投身于通俗文艺圈子,并且做得像模像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二则其作品常常“触电”,一旦触电,其原作的前卫性、实验性就被消解、被通俗化了。因而,没过几年,王朔作品便成了通俗文艺的代表。金庸情况则大不相同,在80年代,对金庸作品的定位是一清二楚、毫无疑义的,无论是在精英界还是在大众圈子里都认定其为通俗小说。因为在进入新时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武侠小说(无论新旧)都主要是在通俗文学读者中流行。但是从80年代末起,情况有了变化:除了原有的读者群外,知识界也有相当一批读者加盟于其中,不仅知识青年(包括许多大学生和研究生)成了“金庸迷”,而且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包括一批专家、教授、学者)也成了金庸作品的忠实读者:

  • 标签: 文学定位 文化研究 雅俗 金庸作品 王朔现象 视域
  • 简介:<正>文学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既不仅仅是审美,也不仅仅是认识或教育,而是由诸多功能共同构成的。虽然不少作家、理论家特别强调文学某一方面的功能,或审美的,或认识的,或抒情的,或批判社会干预生活的,等等,并将一方面的功能推向极端,加以绝对化,但是众说纷纭恰恰从另一侧面说明:文学的功能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的。本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哲学系统论的提出,文学艺术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揭示。苏联美学家列·斯托洛维奇从“主体-客体”、“个人-社会”两大系统以及相互关系中,提出了艺术的创造-生产、反映-信息、心理、社会、教育、评价、游戏、符号等8个方面

  • 标签: 文学功能 文学艺术 系统论 干预生活 大系统 审美
  • 简介:报告文学是“匆忙而多变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性的文学样式”。①由于时代的“匆忙”和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我国的报告文学倡导者在没有充分的理论准备的情况下发起了报告文学运动。这样,虽然三四十年代报告文学创作如火如荼,高潮迭起,但是许多作者对报告文学的文体特性、报告性与文学性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认识模糊。他

  • 标签: 报告文学创作 文学性 新时期报告文学 审美价值 文学运动 文学样式
  • 简介: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原称哲里木盟文学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0月,为通辽市文化局领导下的文化艺术研究机构,位于通辽市明仁大街中段。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成立以来,为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艺术集成志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艺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研究人员发表了诸多研究论文和学术性文章,编辑出版了《科尔沁博艺术初探》等十几种专著和研究文集,对流布在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等民族文化做了比较系统的搜集和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正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在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更多地关照当代艺术理论和实践,争创新的业绩。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简介

  • 标签: 文学艺术研究所 研究所简介 通辽市文学艺术
  • 简介:陈岗龙博士的又一部学术专著《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既是作者近十年来学习和研究蒙古民间文学的一次总结,又是我国第一部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以多层次、多视角探索蒙古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之作。

  • 标签: 民间文学 多视角 边缘 学术专著 作者 比较研究
  • 简介:自圣经出现以来,对圣经的解读就层出不穷,并且伴随着不同的解读方式。其中,圣经的文学解读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在20世纪初,圣经的文学解读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为圣经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面貌。

  • 标签: 圣经 文学解读 历史批判
  • 简介:<正>象征,作为艺术表现方法,它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原始形态的象征、古典的象征与现代意义上的象征是不同的。本文试图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着重对现代文学中的象征,做一番考察。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 标签: 象征 艺术表现方法 现代意义 现代文学 原始形态 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