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80余年历史的英文杂志《当代世界文学》从1935年开始关注中国文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评论范围日益扩大,探讨的频率不断增加。杂志所属的纽斯塔国际文学奖从80年代开始不断邀请中国知名作家担任评委,多名中国作家成为此奖的候选人。该杂志还为新设立的纽曼华语文学奖开设推介和研究中国文学的窗口。这些都显示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在日益增强,对世界文学的贡献越来越大。

  • 标签: 《当代世界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纽斯塔国际文学奖 纽曼华语文学奖
  • 简介:文学”这个概念是人类古已有之的,而“世界文学”这个观念并非是人类古已有之的。只是在1827年,伟大的歌德才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观念。这距今已经172年了。只是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才在不朽的《共产党宣言》里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世界文学”的极其深刻的学说。这距今也已151年了。在人类快进入必将发生重大社会变迁的21世纪的前夕,回顾一百多年来西方、东方是怎样看待“世界文学”的,这应该是更多还原

  • 标签: 世界文学 发展 美国 麦卡锡主义
  • 简介:世界文学通常被视为一种全球性现象,然而对个体读者而言,它具体体现在书店能提供哪些书、课堂上使用哪些书。“世界文学”的概念在不同国家差异很大,阅读文本与关注问题也各有不同;这与该国家的背景文化有独特的联系。斯皮瓦克最近表达了一种担忧,认为“世界文学”日渐成为美国的专有输出品,压倒了其他地区的模式。本文将论及这个话题,将美国与某些亚洲国家的文学状况进行对比,并主张世界文学与本国传统之间应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后者为彼此的理解与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背景环境。

  • 标签: 世界文学 民族传统 美国文学
  • 简介:<正>现在我们到了旅程的终点。把二十世纪前八十年的英国文学的发展、成就和特色作了一个概貌式的观察之后,现在要放眼世界,看看这个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里的地位和作用了。一没有哪一种语言的文学能有英语文学那样的世界影响,这首先是因为英语是世界

  • 标签: 英国文学 二十世纪 世界文学 英语文学 作家 语言
  • 简介:中国的期刊是借西学东渐之风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国耶稣会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共同创立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当属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期刊是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或载体,因此其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影响。就中国的文学研究而论,从新文学运动开始,学术期刊已经在世界文学的研究与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外国文学的输入。当前,中国的学术期刊在同国际接轨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在期刊专业化、优秀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努力。

  • 标签: 学术期刊 世界文学 研究 交流
  • 简介:<正>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编撰的《20世纪世界文学史》(王忠祥、彭端智、朱宪生主编),系湖北省教委组织的10部高校文科新教材之一,约计25万字,将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本世纪东西方文学的发展状况,评析本世纪东西方文学思潮、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探讨本世纪东西

  • 标签: 世界文学史 20世纪 西方文学思潮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发展状况 华中师范大学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愈发显著,无可避免地导致了文化上的两极格局,一极是由“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而另一极则是由“地方化”造成的文化多元和文化孤立。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本土化语境,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做出了不同的文化选择。一大批有识之士选择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和狭隘,把眼光投向非西方文化,从世界文学世界主义这两种互相交织、互相补益的理论话语体系中发掘现实意义。

  • 标签: 世界主义 世界文学 全球化 地方化
  • 简介:<正>中国的当代文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算起,已有三十九年的历史;美国的当代文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算起,已有四十三年历史。时间上是大致相当的。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全世界范围看,基本上是一个和平共处的时代(虽然小型战争连绵不断),新技术革命的时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展,天下变小了),改革和革新的时代(虽然社会主义国家搞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搞改革,在性质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八十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 作家 世界文学 长篇小说
  • 简介:<正>回顾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获奖的29个国家的87人当中,亚洲只有3人,即以色列的阿格农、印度的泰戈尔和日本的川端康成。而具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和别具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的我国,至今仍没有人获此殊荣。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没人获奖呢?有人认为是由于我国作品在国外翻译得不够,即翻译出版数量少和翻译质量不高,使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不多;有人认为是政治上的原因,即庸俗文艺政治学的限制,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东西审美意识的差异,即东方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神人合一”的差异。如此等等,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在探讨原因之余,也有人提出,中国文学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要敲开诺贝尔文学奖那座陌生殿堂的大门,就必须走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道路。应该说,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因为“在现今国际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不想自

  • 标签: 文化意识 民族传统 当代中国文学 古代文学 审美意识 现当代文学
  • 简介:"摄影文学"已成为全球化的文化现象,"现代之象"—摄影在文学场域的介入促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学文学性以及文字表达的界限。但国内研究过多关注数字时代下本体的"象",而忽略了以想象或者隐喻形式存在的、仅仅依靠文字媒介建构的"象",忽略了摄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文学的历史性过程。诞生于19世纪法国的摄影术不断改变着人们观察、理解世界的方式,主导着视阈的变迁,并在感知、记忆、审美等层面上成为现当代文学文本潜意识的参照。

  • 标签: 摄影文学 文学性 摄影想象 现当代法国文学
  • 简介:苏联的解体,不仅意味着对1917年以来主流文化体制、意识形态、文学运动等等的否定,而且昭示着对这七十余年来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标准的怀疑、否定。如此一来,支持苏联社会存在、证明苏联制度存在合理性的“经典文化”及其标准,也要被边缘化、改写、颠覆。然而,一个社会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我完善、一个国家要稳定,不能没有严肃的文化经典来支撑:只有经由民族文化经典的中介,才能确定衡量民族历史的标准、建立令人信服的精神和信仰权威,从而树立社会公民对

  • 标签: 当代 俄罗斯 民族文学 经典作品
  • 简介:<正>当代英语语言文学批评理论之父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对于十九世纪加拿大文学批评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加拿大的文学界具有一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反理论倾向。直到二十世纪初,文学批评在加拿大才开始发展,但只是步人后尘,毫无创新可言,根本谈不上“加拿大”文学批评。然而,随着马歇尔·麦克卢汉与诺斯罗普·弗莱的批评著作的问世,加拿大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麦克卢汉从1943年到1962年之间发表的一系列的批评文章和随笔(1969年收集出版,名为《腹地的景色》),揭开了加拿大文学批评繁荣的序幕。弗莱的《批评的剖

  • 标签: 加拿大文学 阿特伍德 六十年代 文学界 维多利亚时期 文学批评理论
  • 简介: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专题论坛将于2016年6月17—19日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本次论坛由《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主办,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一、论坛主题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外国文学的跨界研究",具体讨论议题如下:1.文学与政治;2.文学与社会转型;3.文学与历史反思;4.文学与性别渗透;5.文学的言语表征;6.文学的跨学科再现;

  • 标签: 外国文学 湖南省湘潭市 历史反思 大学外国语 英文摘要 通讯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