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没有房子的日子,我像是一只倦极的鸟,却依然不得不奔波着,四处寻找一个能够挡风遮雨的巢.几经折腾,终于在巷子临尾的地方觅得了一间蜗居.在蜗居里静静地坐夜来风雨、晨起吆喝等种种声音,倒也打发了不少闲居无聊的日子.

  • 标签: 听巷
  • 简介:  一  写下这几个字,雨开始把秋天打湿,黄昏一步步逼近,就要踩到心口上.乡下的秋天其实来得很明显,譬如天开始变暗,雨开始变细,风有点冷,叶子有点凄凉.譬如眼睛开始变瘦,看一江秋水向东流.譬如我的诗歌有点忧伤.我坐在电脑前写诗.夏带走春,秋带走夏,然后冬的手就伸过来,没有声息.季节与诗该是不相关吧,要不我为什么不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凉了加件衣服,暖了就脱下,如此而已.而我的诗,一如既往地变换着姿势忧伤.……

  • 标签: 听寂寞 寂寞唱歌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1985年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文坛上涌现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文学思潮或事件,它们包括:以韩少功、李杭育、阿城、王安忆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以莫言、周梅森、乔良等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以马原、洪峰、残雪为代表的先锋文学,以及由刘再复的"论文学主体性"所引发的激烈的文学理论之争。

  • 标签: 先锋文学 新历史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 李杭育 周梅森 马原
  • 简介:现代社会生活灯红酒绿、节奏加快,电子书、网上“悦读”、传统的纸质阅读争奇斗艳,而我则喜欢读诗歌,尤其是古诗词。在读诗词的过程中,我发现读诗歌有奇异好处。

  • 标签: 听读诗歌 好处
  • 简介:有三四个朋友在同一个晚上打电话给我,说韩东在《作家》上“骂”你了,那天晚上,我格外兴奋,这当然不是一种被“骂”的兴奋,而是一种包袱放下的兴奋。韩东是我写诗道路上的前辈,而且是一个我一直尊重的前辈,这样的前辈,我曾经在心里认过不少,但随着我自己的成长和成熟,我又一个一个的把他们从我的名单里勾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名单里剩下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

  • 标签: 韩东 诗歌美学 中国诗歌 知识分子写作 先锋性 兴奋
  • 简介:<正>恐怕很少有人会将刘心武视为1976年以后中国最杰出最有艺术深度的作家,但同样也很少有人会否认刘心武是这一时期中国最有社会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我想这种“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层意义上:第一他是个迄今为止“贯穿始终”的人物。中国文学在“文革”后的真正转机便是发表于1977年11月号《人民文学》上的刘心武短篇《班主任》,到1985—1986年,他又以一系列社会小说新作推动了“纪实小说热”的出现并使其成为目前最新的文学动

  • 标签: 刘心武 新时期小说 伤痕文学 新时期文学 班主任 作家
  • 简介:周蕾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批评家,立足于中国文学、电影与文化政治的现实,自由出入于各种理论话语之间,以其犀利的文风、尖锐的批判意识和丰厚的理论素养,开启了一种边缘论述,挑战了理论权威的主导性和普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抽样评述周蕾边缘论述的展开路径,即"男性的边缘:女性视野下的现代中国"、"帝国的边缘:第三空间内的香港文化"、"文字的边缘:文化翻译中的当代电影"。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妇女在现代中国与西方对话中的主体性地位,揭露了以西方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心态中的权力关系,论述了"文化媒介"所带来的"文化翻译"问题。周蕾打通文化隔阂、地域界限和种族区分,努力勾画并批判当前文化政治中各种流行的偏见,恢复中国文学和文化复杂的主体形态,展示了跨文化探讨的独特魅力。

  • 标签: 周蕾 理论批评 边缘论述
  • 简介:当前,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的冲击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严重影响,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青年优秀代表,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对社会的作用与其价值越发明显。如何推进大学生党员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研究和创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因此,分析大学生党员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及产生原因,从而研究出提高大学生党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路径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大学生 党员 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
  • 简介: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入的课文希是经典性作品,这些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广泛深刻,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凝练、生活记录。因之,要想叫中学生理解这些经典性的作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回归生活情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以《变色龙》为例,回归生活情境,可以有助于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并深刻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

  • 标签: 变色龙 生活情境 奴性心理 虚拟化
  • 简介:那一天,正是李商隐春风得意之时,刚刚及第的他去参加好友的婚礼,在这个玉管葭灰细细吹的春天,他遇见了她,这个新娘的姐妹.遇见了就爱上了她,从此瞥尔情生,万劫羁锁,为这份爱上,李商隐将付出-生的代价去承担大唐这份不能承担的爱情之重.因为此时的大唐被分为牛党李党两派,势不两立,而李商隐爱上的这位女子的父亲王茂元正是李党,但李商隐却是被牛党领袖令狐楚养大.

  • 标签: 李商隐 令狐楚 亲王
  • 简介:那一天,正是李商隐春风得意之时,刚刚及第的他去参加好友的婚礼,在这个玉管葭灰细细吹的春天,他遇见了她,这个新娘的姐妹。遇见了就爱上了她,从此瞥尔情生,万劫羁锁,为这份爱上,李商隐将付出一生的代价去承担大唐这份不能承担的爱情之重。因为此时的大唐被分为牛党李党两派,势不两立,而李商隐爱上的这位女子的父亲王茂元正是李党,但李商隐却是被牛党领袖令狐楚养大。为这份爱上,李商隐将弃多少年养父教养的恩情于不顾,毅然而然跨过导致唐朝分裂的那一个巨大的鸿沟。

  • 标签: 李商隐 令狐楚 唐朝 亲王
  • 简介:学术研究中理论很重要,在当今语言研究领域,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尤显重要.我们呼吁语言研究中的理论意识、问题意识、融通意识.融通,是多学科的综合和交叉,也包括汉语研究和外语研究的对接.事实上,无论是汉语研究还是外语研究,理论研究都亟待加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强化理论意识并不是说可以削弱对材料的重视程度.理论与材料二者本应互相“融通”:脱离材料的理论一定会站不住脚;没有理论的材料,即使堆砌得很多。

  • 标签: 语言学 文字 学术研究 问题意识 强化理论 材料
  • 简介:作为一种银幕风格,人们很难把夏钢的电影与第五代联系起来。当别的第五代导演都热衷于大漠黄沙、深宅大院时,他依然怡然自得地“漫步”在都市的街头和楼字之间。在他的电影里,不讲求张扬的形式,看不到振聋发聩的批判意识,也没有操作上的刻意显露。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更为接受自己人生的艺术世界。一直以来,夏钢都在用喜剧的样式,温情脉脉、不厌其烦地讲述都市里的一些凡人琐事,不惊天、不动地,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因此,人们习惯于将夏钢的电影称为“都市温情喜剧”。

  • 标签: 温情 喜剧 都市 狂欢 艺术世界 平淡
  • 简介:一、主流电影,一个重要的电影学新概念2005年以来,“主流电影”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并在电影学的重要刊物《当代电影》、《电影新作》、《电影文学》、《电影艺术》、《电影评介》、《艺术评论》中闪闪流动,2007年《当代电影》第6期推出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主流电影”栏目,共7篇文章:

  • 标签: 主流电影 电影学 中国 歧义 《电影艺术》 《艺术评论》
  • 简介:班宇小说之异军突起,首先是语言的胜利。班宇小说的语言有强劲的吸附力,从第一句便开始释放新鲜陌生感。我们经常读到一个相对年轻、有过婚史或者恋爱史但目前生活不大如意的沈阳男子,语速缓慢地自述。大多是短句子,如此坦率、简洁、直白,像洗去了一切附着物的石子,一颗一颗,历历可数,都是具体的存在。

  • 标签: 语言 附着物 小说
  • 简介:<正>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所塑造的形象、所表达的情感,都只能从词义、句法和语音中生成,在一定的语言行为中定型。不用说使用的语词不同,即使词序、声调、韵律、叙述方式稍有变化,作品所表达的意蕴就已不完全相同了。谁能说“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与“鹦鹉啄余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所表达的意蕴是完全相同的?!

  • 标签: 文学语言 作家 研究文学 表现论 词义 文学作品
  • 简介:石涛是清初画家四僧之一,被后世推为中国画“黄山派”的代表人物,“扬州画派”的奠基人和开创者。石涛的“一画”“我自用我法”“师法自然”“搜尽其峰打草稿”对后世的画家有着深厚的影响。《泉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画风酣畅淋漓,运用深远和高远的构图画出山峰的险峻。画面中对树木和山的外型绘画,体现出谢赫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绘画出树木旺盛的生命力和崇山峻岭的威严挺拔。墨的浓淡的巧妙运用体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朦胧的美等。画面中充满了意境美。

  • 标签: 石涛 《听泉图》 骨法用笔 意境 笔墨
  • 简介:语言具有经济性,而语言的经济性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条件下产生的特殊语言变体,其经济性具有系列相关特征,如:模糊性、偏移性、潜显性、戏谑性。本文认为,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分支,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应正视并合理利用。

  • 标签: 语言的经济性 网络语言 相关特征
  • 简介:1970年代兴起的“文学经典之争”让人发现了文学经典背后的文化问题,推动了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向,但其偏于文化研究一端的缺失导致了向文学研究回归的新动向,这种迹象在1990年代参与争论的几位代表人物那里已显露端倪。约翰·杰洛瑞、哈罗德·布鲁姆和乔纳森·卡勒都表达了在经典建构问题上回到文学和美学、保持一个文学和美学焦点的诉求。而他们的共同诉求又隐含着某种内在的逻辑,正有助于推动“文学经典之争”趋于一种合理的解决途径。

  • 标签: 文学经典之争 文学研究 回归 杰洛瑞 布鲁姆卡勒
  • 简介:一春日的一个下午,一个网络文学座谈会上,一群平均年龄三十岁上下的网络作家聚首一起,谈论网络写作,谈论自己的经历,谈论成绩、收获,也谈论困惑、压力……热闹而真诚的谈论,既是一种倾吐也是某种诉求:希望这一起步阶段的新行当能得到人们的认识、理解,甚至尊重。

  • 标签: 网络作家 天时 网络文学 平均年龄 网络写作 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