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高考大纲历史学科部分的表述与2017年相比没有变化,这表明2018年高考命题将继承2017年的基本风格。但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结合2017年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联系党的十九大等大政方针,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一些领导或命题专家的重要讲话,笔者认为需要关注2018年考纲中的一些重要表述及以下复习策略。

  • 标签: 高考命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 大纲 学科核心 唯物史观 九大
  • 简介:摘要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地图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而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效使用地图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历史地图”的视角来探索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做到“左图右史”、图文互补、图文互证,促进学生析图说史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特点。

  • 标签: 历史地图&ldquo 左图右史&rdquo 图文互补图文互证图说历史
  • 简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图表类史料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考试题目中也不断增多。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读图表类史料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图析史能力,使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图表类史料可以自主解读,找到理想的答案,体悟图表类史料的内涵,达到教学目标。

  • 标签: 历史图表
  • 简介:2018年10月12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邾国历史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3楼19号展厅展出,本次展览由山东博物馆、枣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共展出包括枣庄市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以及大韩村,横岭埠的出土文物共计140件套。

  • 标签: 历史文化 小邾国 展览 解读 新闻出版局 博物馆
  • 简介: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及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程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

  • 标签: 《孟子》 解读 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标准 学科结合 课程方案
  • 简介: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①,发而皆中节②谓之和③。中也者,天下之大本④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⑤也。致中和⑥,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⑦。——《中庸》第一章(三)注释:①【中】指不偏不倚、中正合度的一种状态。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

  • 标签: 《中庸》 解读 致中和 注释
  • 简介:原文:惠子^[1]谓庄子曰:“魏王^[2]贻我大瓠^[3]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4]。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5]。非不畸然^[6]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 标签: 《庄子》 解读 惠子
  • 简介: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及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程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不仅内容更全,分量更重,而且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为助力广大高中师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相关诵读篇目,本刊特开设“聚焦高考古诗文”栏目,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国学专家进行深入讲解,以期助益广大师生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 标签: 《大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文背诵 解读 课程标准 传统文化教育
  • 简介:通过教师解读与专家解读的比较,认清两者在价值取向、阅读视角、解读内容以及知识参照四个维度上存在的差异,由此进一步揭示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五点特质,分别是本体性、用例性、适度性、语用性与交互性。基于此,教师应遵循上述特质对文本进行符合教师职业身份的专业解读,即取向专业、方法专业、知识专业的解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正视专家解读与教师解读的联系,准确恰当地利用专家解读来更新、丰富、提升教师解读,从而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标签: 文本解读 教师解读 专家解读 特质
  • 简介: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徐宝璜、陆定一和范长江都分别对新闻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并给予丰富的内涵,可以说,他们的定义从传播者的角度间接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受众观,而从历史的纬度来解读,能够发现和他们不同传播观的成长变迁。

  • 标签: 新闻定义 受众观 历史嬗变
  • 简介:最近被人们谈论最多的水果就属山竹了。山竹之所以被人们热烈谈论主要是因为台风。2018年9月7日20时太平洋台风季第22个被命名的风暴,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018年9月15日凌晨1时40分,台风“山竹”从菲律宾北部登陆,接近中午时已经离开陆地,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吹向中国南海。9月16日17时,“山竹”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相当于162千米/小时),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

  • 标签: 台风 西北太平洋 解读 知识 中国南海 山竹
  • 简介:【命题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注重把文学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阅读材料选自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它带有传记特点,更像一篇史传类小说。第6题为:“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标签: 文学作品 历史文化 文本阅读 穿插 交织 解读
  • 简介:美国课程史学者克里巴德在《美国课程斗争(1893—1958)》一书中以河流隐喻来表征美国现代课程变迁。在河流隐喻新视角下,美国课程的历史变迁获得了形象表达,即借助河流系统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体熟悉事物,使得相对抽象的课程历史进程得以具象认知。品读河流隐喻的内在意蕴,窥得其中寓指不同意识形态的四大利益集团势力之持续与消长,以及汇聚了四大利益集团课程主张的河流干流之辩证发展趋势,进而反思克里巴德在课程研究过程中蕴含的内在史观预设。

  • 标签: 克里巴德 美国课程史 河流隐喻
  • 简介:摘要萧红以真实的笔触,运用独特个性的女性视角夹杂着诗意的文字风格,通过闪回的生活片段和细微处勾勒了一个亲切、有温度的烟火气的鲁迅先生,拉近了读者与伟人之间的距离。虽是一篇记事散文,但妙在散文中见奇特,奇特中见平淡,无斧凿之痕,读来感人至深。

  • 标签: 鲁迅 萧红 女性视角 生活 情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单项选择1.掌握史学常识、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把握基础知识,形成知识脉络。熟记教材单元、课文大小标题。理清朝代变更顺序、事件先后顺序。3.根据题目的时间和空间,确定答题范围。认真审读题干,在题干中找出关键词,确定答题的外延。理清问题,根据选项进行筛选,可以使用排除法、代入法等检验。4.注意题干与选项的关系,不要根据经验答题。

  • 标签: 信息点 简明扼要 阅读材料 限定词
  • 简介:课堂,需要让学生在场;课堂,需要让学习真的发生。同学课堂,从课堂的主体“学生”出发,向课堂的目标“学习”走来,把“学生”与“学习”放在课堂最重要的地方。同学课堂,既是课堂存在的方式,更是课堂追求的境界。

  • 标签: 课堂 同学 实践 解读 “学习” 学生
  • 简介:定语从句是中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也是考试的考查热点,而其命题点则主要涉及到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的选择。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本文拟就定语从句的命题角度作一归纳,以期提高同学们的应考能力。

  • 标签: 定语从句 解读 考点 命题角度 语法项目 中学阶段
  • 简介:"入"即进入文本,与其贴近,相互交融。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求其意,自索其旨,与文相通,由此进入文本展现的真境,体悟文本表达的真情,品析文本流露的真味,享受语文独有的魅力,汲取文化养料,体悟文学精神。

  • 标签: 文本语言 叶圣陶 文学精神 体悟 情境 真境
  • 简介:摘要故事总比单纯的知识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学变得趣味化,同时,因为学生对于历史故事会比较感兴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本文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特点,简要探讨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 标签: 高中历史历史故事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