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作者: 宁俊杰 乔莉娜 李雪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成都 610041,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自贡643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号染色体短臂(5p)末端的5p15.1-5p15.33重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于2021年7月确诊的存在5p15.1-5p15.33重复的1例患儿,总结其临床资料,并对文献报道的5p重复综合征的病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为男性,就诊时1岁5个月,以出生后逐渐出现生长受限及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颅面畸形;7月龄时因四肢抽动被诊断为癫痫;目前为2岁龄,仍反复抽搐,不能抬头、独坐,不会爬,不会咿呀说话,伴肌张力减退。反复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均示胼胝体发育不良。患儿父母表型正常。患儿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显示染色体5p15.1-5p15.33(chr5:1934522-18905656)存在部分重叠,根据拷贝数变异评判标准,判定为致病拷贝数变异,父母未检出异常。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检索策略,共检索到10篇相关文献(均为英文)报道的17例及数据库中收录的4例,加上本例,共22例5p重复综合征患者,其中17例年龄≤14岁,起病年龄7(0,18)岁,男女比约为1.1∶1。22例患者中颅面畸形19例,发育障碍18例,骨骼/肌肉发育异常15例,自闭症11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9例,智力障碍8例,肥胖症5例,癫痫5例,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2例,肌张力减退4例,斜视/远视2例,表现为胼胝体发育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乱、腹股沟疝、脐疝各1例;多发畸形19例,单一畸形3例。结论5p15.1-5p15.33重复可能为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面部畸形、发育迟缓、骨骼/肌肉发育异常、智力残疾、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5p拷贝数重复最主要的临床表型;胼胝体发育不良可能为该位置染色体重复的扩展表型。

  • 标签: 染色体,人,5对 婴儿 发育障碍 癫痫 染色体片段重复 拷贝数变异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特殊面容合并多发畸形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并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4日因"孕妇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妊娠期糖尿病"于孕34+6周自然分娩出生的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G显带方法分析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再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患儿拷贝数变异(CNVs)的情况。结果患儿为男性,顺产出生,表现为特殊面容、尿道下裂、隐睾、四肢肌张力低等。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del(3)(p26),高通量测序结果提示染色体3p26.3-p25.3 (60 000-9 860 000)存在约9.80 Mb的缺失,共涉及33个蛋白编码基因。结论3p26.3p25.3缺失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需对其进行持续随访,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3p26.3p25.3缺失 SETD5基因 拷贝数变异 特殊面容 多发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5例2型DN患者和6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5例2型DN患者分为早期DN组57例(UAER为20~200 μg/min)和临床期DN组48例(UAER>200 μg/min)。比较各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N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在诊断DN中的价值。结果DN组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临床期DN组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DN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升高是影响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35-5p及miR-337-5p两项联合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48,95%CI:0.887~0.995),其灵敏度为97.2%,特异度为85.0%。结论DN患者的血清miR-135-5p及miR-337-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项联合检测对DN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2型 miR-135-5p miR-337-5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超声影像提示左足足内翻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4日于台州医院就诊的1例5p缺失综合征胎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胎儿的羊水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胎儿染色体的微缺失与微重复,进一步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家系验证。结果胎儿及其父母的G显带核型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CNV-seq发现胎儿5号染色体存在23.12 Mb的拷贝数缺失,7号染色体存在21.46 Mb的拷贝数重复,FISH进一步验证胎儿母亲为隐匿性t(5;7)(p14.3;q33)携带者,胎儿的拷贝数变异遗传自母亲。结论CNV-seq联合FISH技术能有效诊断出隐匿性5p缺失综合征,避免患儿的出生,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5p缺失综合征 拷贝数变异 荧光原位杂交 隐匿性易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p表型个体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5月在嘉兴市中心血站进行血型鉴定的1例p表型个体为研究对象。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其ABO、RhD、P1PK血型和意外抗体。采用PCR-直接测序法(PCR-SBT)对编码P1和PK抗原的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A4GALT)的编码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个体的血型为A型、RhD阳性、P1PK系统为罕见的p表型,血清中存在抗-PP1Pk。测序结果显示其A4GALT基因编码区存在c.343A>T纯合变异。结论A4GALT基因c.343A>T纯合变异很可能导致了p表型个体。

  • 标签: P1PK血型系统 p表型 抗-PP1Pk A4GALT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riple-P手术治疗严重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孕妇的安全性以及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PAS且行Triple-P手术治疗孕妇11例的再次妊娠情况。结果截至2021年12月,共11例孕妇因PAS行Triple-P手术治疗后再次妊娠,再次妊娠与Triple-P手术的中位时间间隔为3年(2~3年)。11例孕妇中,7例于孕36周及以后分娩,终止妊娠的中位孕周为38周,4例于孕12周内终止妊娠。7例近足月分娩孕妇中,1例(1/7)再次发生PAS,且合并前置胎盘。此7例孕妇的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术,中位产后出血量为300 ml(200~450 ml),仅1例孕妇需要输血。11例孕妇均未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无子宫破裂、膀胱损伤、产褥期感染,无新生儿不良结局。结论严重PAS孕妇行Triple-P手术治疗后,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严格管理,可以考虑再次妊娠,再次妊娠的结局较好。

  • 标签: 侵入性胎盘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保守治疗 妊娠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GII.8和GII.9型诺如病毒P蛋白的糖结合特征。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获得GII.8和GII.9诺如病毒P颗粒蛋白,通过寡糖和唾液结合实验,研究P颗粒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等糖的相互作用,再采用序列比对和结构比较,分析GII.8和GII.9糖结合位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结果GII.8 P蛋白与所检测的寡糖无明显结合,与部分人A/B/O型别唾液样本有结合。GII.9 P蛋白结合H双糖,与人A/B/O型别唾液有很好结合。序列和结构分析均显示GII.8 P蛋白具有与GIII.9相似的潜在糖受体结合位点,其位点与流行株GII.4等型别的糖受体区区相近。结论非流行株GII.8和GII.9 P蛋白与不同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能力不同,提示可能会造成流行的差异,需要对非流行株开展持续的分子监测。

  • 标签: 诺如病毒 P颗粒蛋白 组织血型抗原 寡糖结合 唾液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3p缺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选取分别于2021年11月、2020年10月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遗传门诊就诊的2例3p缺失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1为胎儿。收集二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1母亲的羊水样本30 mL,患者2的外周血样5 mL,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检测。结果患者1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胸腔积液,患者2表现为智力低下、原发不孕。二者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Y,del(3)(p25)和46,XX,del(3)(p25)。SNP-array显示其均在3p26.3p25.3区存在杂合缺失,缺失片段分别为9 369 kb和9 404 kb,且均涉及CNTN4、CNTN6、OXTR、CHL1和SRGAP3等21个OMIM基因,患者2的缺失还涉及SETD5基因。患者1父母经遗传咨询后选择了终止妊娠。结论本研究确诊了2例3p缺失综合征患者,3p26.3p25.3杂合缺失可能为其临床表型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丰富了该综合征的临床表型谱。

  • 标签: 3p缺失综合征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 胸腔积液 智力低下 原发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膀胱癌组织中微小RNA-361-5p(miR-361-5p)、通用转录因子3(BTF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收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61-5p、BTF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TF3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细胞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定量分析,将患者分为miR-361-5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BTF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miR-361-5p、BTF3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患者的3年生存情况。结果膀胱癌组织中miR-361-5p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BTF3 m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膀胱癌组织中BT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16%(46/74),癌旁组织中BT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7.57%(1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94,P<0.001);miR-361-5p、BTF3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miR-361-5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16个月,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 χ2=7.516,P=0.006);BTF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23.5个月,BTF3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 χ2=5.217,P=0.022)。结论膀胱癌组织中miR-361-5p表达降低,BTF3表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肿瘤增殖分化、转移侵袭过程,并可作为反映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指标。

  • 标签: 膀胱肿瘤 miR-361-5p 通用转录因子3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1例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及自闭症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9年6月30日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罕见8p部分缺失伴重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结果患儿核型为46,XX,dup(8p?),其父母均未见明显异常。SNP-array检测显示患儿染色体8p23.3p23.1区存在6.8 Mb的片段缺失,8p23.1p12区存在21.8 Mb的片段重复,上述拷贝数变异均为新发,并判断为致病变异。结论患儿的临床表型与染色体8p部分缺失重复相关,SNP-array检测对智力低下的患儿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8p微缺失/微重复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智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21在脂多糖(LPS)所致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SPF级C57BL/6J小鼠共36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0 h组、LPS-6 h组、LPS-24 h组、LPS-48 h组和LPS-72 h组,每组6只。HE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评估纤维性增生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及p21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α-SMA、p21蛋白的表达。用10 mg/kg LPS气管滴药作用小鼠24 h后提取肺成纤维细胞,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转染细胞,敲低p21表达,分为对照组(si-control)、si-control+LPS组(si-control+LPS-24 h)、LPS组(LPS-24 h)和si-p21+LPS组(siRNA-p21+LPS-24 h)。Western blot检测肺成纤维细胞中α-SMA、p21、p-IκBα及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LPS-24 h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LPS-0 h组、LPS-6 h组比较,HE染色气道壁纤维组织增生,Masson染色胶原沉积增多,免疫组织化学α-SMA、Ⅰ型胶原及p21蛋白的表达增多,肺组织中α-SMA、p21蛋白的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LPS作用时间的延长,小鼠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中p21蛋白的表达均逐渐增多,但LPS-48 h组、LPS-72 h组p21蛋白的表达较与LPS-24 h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发现肺成纤维细胞中,si-control+LPS组、LPS组α-SMA、p21、p-IκBα及p-p38蛋白表达均较si-control组增加(α-SMA分别为1.10±0.12、1.11±0.06、0.23±0.02,p21分别为0.65±0.05、0.72±0.03、0.16±0.00,p-IκBα分别为1.19±0.06、1.07±0.17、0.21±0.02,p-p38分别为1.18±0.05、1.20±0.08、0.08±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p21+LPS组α-SMA、p21、p-IκBα及p-p38蛋白表达均较LPS组、si-control+LPS组降低(α-SMA分别为0.27±0.01、1.11±0.06、1.10±0.12,p21分别为0.23±0.01、0.72±0.03、0.65±0.05,p-IκBα分别为0.05±0.03、1.07±0.17、1.19±0.06,p-p38分别为0.36±0.02、1.20±0.08、1.18±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21在ARDS肺纤维化的早期表达增加。抑制肺成纤维细胞中p21的表达可降低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抑制p38及IκBα的活化。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纤维化 p21 肺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1-5p在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方法建立标准的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模型(郑州大学动物中心),基因芯片分析血浆miRNA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模拟miRNA与靶基因配对,并寻找相关的靶通路。细胞实验验证miR-151-5p对成骨细胞(大鼠颅骨提取)的影响。最后,再次建立骨折愈合模型,给予miR-151-5p模仿物和抑制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主要蛋白的表达。正态分布数据应用student-t检验,miRNA数据应用Benjamini & Hochberg方法进行比对。结果在大鼠骨折模型血浆结果显示miR-151-5p在骨折愈合7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比7 d为58.16±8.17比201.40±7.23,F=25.09,P<0.01),GSE93083数据集中骨折患者miRNA-151-5p表达量较健康组明显升高(骨折患者比健康人为12.25±0.17比12.00±0.19,t=2.446,P<0.0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51-5p的靶基因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以及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文献分析富集结果提示,miR-151-5p的靶基因主要参与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细胞实验提示miR-151-5p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增值活性,并抑制成骨细胞TGF-β通路表达。骨折愈合模型中,miR-151-5p模仿物PLCG1(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3.99±2.06比10.36±2.87,q=4.596,P<0.05)和MAPK8(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4.93±1.543比17.49±5.328,q=4.533,P<0.01)较抑制物组显著增高。结论miR-151-5p是通过TGF-β参与骨折愈合的早期调控过程。

  • 标签: 骨折愈合 微小RNA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 作者: 田李星 万凌辉 朱俊宇 梁华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军事预防医学教研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 831200,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基础医学教研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 831200,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伤感染与特需药品研究室,重庆 4000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对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E.coli)能力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W264.7(RAW),用感染复数(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甘油对照组,观察感染时CYP1A1的表达变化。②体外培养CYP1A1过表达RAW细胞(CYP1A1/RAW)、CYP1A1敲除RAW细胞(CYP1A1 KO/RAW),用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以阴性对照RAW细胞(NC/RAW)为对照,观察细胞吞噬功能与CYP1A1表达的关系,以及CYP1A1对吞噬受体〔清道夫受体A(SR-A)〕及其信号通路〔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调控作用。③体外培养NC/RAW、CYP1A1 KO/RAW细胞,用1 μmol/L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U0126预处理2 h后,再用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观察CYP1A1是否通过调节MAPK通路调控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④体外培养RAW细胞,用100 nmol/L的CYP1A1羟化酶活性产物12(S)-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S) - HETE〕预处理2 h后,再用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PBS对照组,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否与CYP1A1羟化酶代谢产物有关。⑤体外培养CYP1A1过表达且羟化酶活性位点突变的RAW细胞(CYP1A1m/RAW),用MOI为30的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CYP1A1/RAW对照组,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否与CYP1A1羟化酶活性有关。结果①与甘油对照组相比,E.coli刺激后RAW细胞中CYP1A1 mRNA表达显著增加(2-ΔΔCt:7.79±0.71比1.00±0.00,P<0.05),提示CYP1A1可能参与调控感染进程。②与NC/RAW细胞相比,E.coli刺激40 min后CYP1A1/RAW细胞吞噬E.coli菌落数明显降低(×103 CFU/mL:4.67±3.06比15.67±5.03,P<0.05),而CYP1A1 KO/RAW细胞吞噬E.coli菌落数则显著增加(×103 CFU/mL:46.00±5.29比15.67±5.03,P<0.05),说明CYP1A1可负性调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同时,与NC/RAW细胞相比,CYP1A1/RAW细胞中SR-A mRNA表达明显下调(2-ΔΔCt:0.31±0.03比1.00±0.00,P<0.05),且ERK的活化水平明显降低;而CYP1A1 KO/RAW细胞中SR-A mRNA表达明显上调(2-ΔΔCt:3.74±0.25比1.00±0.00,P<0.05),且ERK活化增强,说明CYP1A1可以负性调控吞噬受体及其信号通路。③与PBS相比,U0126预处理可显著抑制CYP1A1敲除诱导的SR-A mRNA表达上调(2-ΔΔCt:0.62±0.05比4.38±0.39,P<0.05),ERK活化水平也被抑制,同时可阻遏CYP1A1敲除导致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细胞吞噬E.coli菌落数(×103 CFU/mL):12.67±1.15比45.33±4.16,P<0.05〕,说明CYP1A1可通过抑制ERK活化而减弱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④与PBS相比,12(S)-HETE预处理后,RAW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无明显变化〔细胞吞噬E.coli菌落数(×103 CFU/mL):17.00±1.00比16.33±2.52,P>0.05〕,说明CYP1A1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控作用可能并非通过其羟化酶代谢产物12(S)- HETE实现。⑤与单纯过表达CYP1A1的RAW细胞相比,CYP1A1m/RAW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无明显变化〔细胞吞噬E.coli菌落数(×103 CFU/mL):3.67±1.15比3.33±0.58,P>0.05〕,说明CYP1A1也并非通过其羟化酶活性来调控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CYP1A1可通过抑制ERK活化降低SR-A表达,从而负性调控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但此调控效应与CYP1A1羟化酶活性及其致炎产物12(S)- HETE均无关。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 1A1 大肠杆菌 巨噬细胞 吞噬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iRNA(miR)-193b-5p对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从健康男性包皮环切术后废弃的正常包皮组织中分离培养人原代黑素细胞。分别转染miR-NC模拟物(miR-NC mimics组)和miR-193b-5p模拟物(miR-193b-5p mimics组)至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转染48 h时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3b-5p的过表达效率,转染72 h时Western印迹检测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转染1周时采用氢氧化钠法测定细胞中黑素含量。通过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193b-5p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RT-q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miR-193b-5p过表达后该靶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中,miR-193b-5p mimics组miR-193b-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miR-NC mimics组,t值分别为65.57、22.49,均P < 0.001,且miR-193b-5p mimics组黑素含量(0.091 ± 0.007、0.130 ± 0.004)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0.117 ± 0.002、0.188 ± 0.032),t值分别为5.98、3.24,P值分别< 0.01、< 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中,miR-193b-5p mimics组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均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均P < 0.05)。通过TargetScan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转录调节因子CITED2的3′非翻译区存在miR-193b-5p的结合位点。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中上调miR-193b-5p表达后,CITE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均P<0.05)。结论miR-193b-5p过表达可下调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抑制黑素合成,该过程与靶向抑制CITED2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黑素细胞 黑素瘤细胞 黑素合成 CITED2 miRNA-193b-5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9b-3p对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miR-29b-3p KD组,miR-29b-3p KD组大鼠经膝关节腔注射过表达miR-29b-3p沉默腺相关病毒,对照组和模型组经膝关节腔给予对照腺相关病毒。3组大鼠表达30 d后,模型组和miR-29b-3p KD组大鼠采用木瓜蛋白酶局部注射复制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建模4周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膝关节miR-29b-3p表达水平;Mankin组织学评分和Pelletier评分分析关节炎病变程度;分析3组大鼠膝关节最大活动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组织miR-29b-3p表达水平(0.76±0.11)明显低于模型组(2.0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40,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126.51±6.50)°]明显大于模型组[(102.53±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17,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Pelletier评分[(2.36±0.24)分]明显低于模型组[(3.40±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6,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Mankin评分[(2.50±0.85)分]明显低于模型组[(3.70±0.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7,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滑膜液IL-1β和TNF-α水平[(82.62±8.76)、(51.43±5.61) ng/mg]明显低于模型组[(163.02±11.87)、(122.07±13.21)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0,P<0.05;t=15.560,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滑膜液TGF-β1水平[(55.44±5.91) ng/mg]明显高于模型组[(25.40±4.09)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0,P<0.05)。miR-29b-3pKD组大鼠膝关节胶原酶Ⅱ水平(50.12±4.17)明显高于模型组(33.4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9,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MMP-13水平(82.62±8.76)明显低于模型组(163.02±1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0,P<0.05)。结论miR-29b-3p沉默可显著上调TGF-β1表达水平,进而对大鼠膝关节软骨具有修复与保护作用。

  • 标签: 微小RNA 膝骨关节炎 炎症 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p12.2拷贝数变异的产前超声和遗传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行产前诊断的7例16p12.2微缺失/重复胎儿的产前诊断指征、产前超声表现、染色体核型、遗传学分析、变异溯源、妊娠结局及出生后随访情况等。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3例为产前超声结构异常,包括多发畸形、室间隔缺损及唇腭裂各1例;其余4例为涉及心脏和肾脏的软指标异常。7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结果显示,4例16p12.2(远端)微缺失病例缺失的片段大小为381.7~542.4 kb,均包含OTOA、METTL9和IGSF6等3个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基因;另3例16p12.2(近端)微缺失/重复的片段大小为484.0~701.7 kb,均包含UQCRC2、CDR2、EEF2K和POLR3E等4个OMIM基因。7例16p12.2微缺失/重复病例中,5例(例1、2、4、5、6)变异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母亲/父亲,其中3例(例2、4、5)足月分娩,出生情况正常;2例(例3、7)拒绝行家系验证。例3足月分娩,3个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随访至18个月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6p12.2区域微缺失/重复胎儿产前缺乏特异性表型。OTOA基因是16p12.2远端区域异常关键基因。家系比对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主动终止妊娠。

  • 标签: 染色体缺失 染色体重复 染色体,人,16对 DNA拷贝数变异 多态性,单核苷酸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改变。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例1、例2为男性,例3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5、85、70岁;例1、例2有吸烟史;2例为外周型,1例为中央型。显微镜下观察:3例均呈实性巢状结构,伴片状坏死,无腺样结构,无角化珠及细胞间桥;瘤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嗜酸性,核分裂象多见。例1、例3肿瘤细胞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有移行,背景伴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广谱细胞角蛋白、TTF1、p63、p40、CK5/6及波形蛋白;3例均为同一群肿瘤细胞弥漫性共表达TTF1和p40;例1表达CK20;Ki-67均高表达(阳性指数60%~80%)。分子改变:例1检测到TP53、Notch2及STK11突变;例2检测到TP53突变,AKT1拷贝数扩增;例3检测到ERBB2突变。结论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及分子改变,临床进展快,预后差,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实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