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就存在着严重的人口危机问题,1992年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之后的近20年人口数量总体呈下降态势。俄罗斯人口危机的长期存在,既有反法西斯战争造成的重大人口损失,以及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夺去了数百万人生命等历史原因,也有俄民众生存压力增大等现实因素。人口危机使俄罗斯的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同时也掣肘了俄经济发展和国家振兴战略。

  • 标签: 人口危机 俄罗斯 原因 反法西斯战争 斯大林时期 人口数量
  • 简介:<正>人口增长二十世纪以来,菲律宾进行过七次人口普查。据普查资料,菲律宾人口总数为:一九○三年七百六十三万五千人。一九一八年一千零三十一万四千人,一九三九年一千六百万人,一九四八年一千九百二十三万四千人。一九六○年二千七百零八万八千人,一九七○年三千六百六十八万四千人,一九七五年四千二百零七万一千人。但由于普查方法不完善,出现人口漏算的情况(特别在二十世纪上半期)。因此,大致的情况是:一九三○至

  • 标签: 菲律宾 人口增长 二十世纪 人口资料 人口普查 普查方法
  • 简介:<正>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1981年总人口为68,381万,仅次于我国,占世界人口15.53%;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1人,约高于我国一倍;农村人口占76.27%,城镇人口占23.73%;人口增长率是相当高的,如1971—81年的十年中人口增长了24.75%,城镇更高为43.1%;100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由9座增加到12座;人口的地理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恒河一旁遮普平原占全印总面积的13.8%,人口却占33.3%,达227.4百万。印度人口所具有的增长迅速,分布不均和城镇人口增长快的特点,也反映在一些农业为主的国家

  • 标签: 人口增长率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印度半岛 城镇人口 死亡率
  • 简介:2013年秋季以来,地处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乌克兰局势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乌克兰危机从最初抗议政府外交政策的和平集会,到演变为流血冲突,随后引发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乌反对派当权,再到乌东南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并加入俄罗斯,可谓一波三折。目前,乌克兰、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等各方虽然默认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的事实,但乌克兰危机远未平息。乌克兰靠近东部俄乌边境的各州俄语居民频繁集会,要求仿照克里米亚模式举行公投并加人俄罗斯。

  • 标签: 乌克兰 危机 克里米亚 俄罗斯 亚努科维奇 外交政策
  • 简介: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政治学教授苏密特·甘古利和印度拉吉夫·甘地基金会现代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坎堤·巴杰帕依在《亚洲概览》1994年5月一期上联合发表了《印度和克什米尔危机》一文,提出随着冷战的结束,地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注意力已从考虑全球战略平衡转移到地区冲突。地区冲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地区权力分配及源于种族、宗教、领土、民族统一主义方面的争执,后者比前者更难处理。

  • 标签: 巴基斯坦 民族主义 印度教 危机 联邦制 地区冲突
  • 简介:1.在经济危机袭击下希思政府下台提前了十六个月的英国大选,即将在二月二十八日举行了。这次大选,是在英国国内财政经济困难日益严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举行的,所以,英国有些报

  • 标签: 增加工资 人民群众 示威游行 四年 火车司机 一九
  • 简介:<正>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尼泊尔王国、不丹王国、马尔代夫共和国和于1975年4月14日被印度吞并为其一个邦的锡金王国等八个国家,面积四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目前,南亚地区约有十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在人口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注的今天,南亚地区的人口问题尤其引人注目,因为这不仅严

  • 标签: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人 孟加拉国 控制人口增长 尼泊尔 人口增长率
  • 简介: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土耳其一直积极介入,成为叙利亚博弈的重要一方。几年来,土耳其的叙利亚策略可划分为初期冒进、中期疲于应付与后期务实三个阶段。就结果来看,土耳其可谓身陷叙利亚困境:库尔德问题再起波澜;难民与反恐问题日益严峻;与美国、俄罗斯关系不甚明朗。

  • 标签: 叙利亚 土耳其 危机 库尔德问题 反恐问题 俄罗斯
  • 简介:1997年12月2日,持续4个月之久的巴基斯坦宪法危机终以莱加里总统辞职结束。这次危机的起因是谢里夫总理今年初利用巴穆盟在议会优势,通过了“宪法第13修正案”,废除了总统解散议会和政府的权力。总理和总统间由此产生了嫌隙。8月,总理和高等法院发生司法争执,总统想通过对高等法院的支持,恢复被“宪法第13修正案”废除了的权力。11月,高等法院出现分别支持总统或总理的两派,并在12月2日围绕“宪法第13修正案”分别作出针锋相对的裁决,使总统面临两难选择。为了不使形势进一步恶化,莱加里总统决定辞职。现将有关材料简介如下:

  • 标签: 巴基斯坦 高等法院 修正案 政治危机 宪法危机 党派斗争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民族政治 民族自决 政党政治
  • 简介:现在,经济危机正被统治阶级用作执行保守的经济政策的借口,被提到日程上来的私有化便是这样一种政策。提出这项政策的人依据的理由是国营企业效益低。尽管许多国营企业对某些贸易拥有专利,但仍年年亏损。人们指责公共企业增大国际收支的赤字,而且这已成了近几年来的痼疾。在政治上,公共企业被认为是“贵族工人”的群聚之地,他们从来是把自己的特

  • 标签: 公共企业 国外贷款 私人企业家 资金投放 总理办公室 制造业部门
  • 简介:乌克兰危机后至今,日本对俄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乌克兰危机伊始,日本一边跟随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进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希望得到俄的谅解,继续与俄保持稳定的关系,开展经济合作,但日本的做法引起俄的不满。随后乘普京访日之机,日本对俄经济制裁有所松动,与俄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日俄关系起伏不定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展望未来日俄关系,领土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双方仍会保持各领域的合作关系。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 日本
  • 简介:2009年4月,朝鲜宣布发射卫星成功,继而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使多年有关解决朝核问题的努力成果可能化为乌有。朝鲜半岛危机的实质是美朝对抗,其走向取决于美国对朝政策能否作出根本性调整和朝鲜在美朝博弈中能否把握机遇。未来,美朝继续对峙、对抗趋于和缓和半岛发生重大事变这三种可能性都不排除。六方会谈机制对于各方来说,都是解决半岛危机不可或缺的途径。

  • 标签: 朝鲜半岛危机 东北亚局势 六方会谈
  • 简介:1998年,俄罗斯国内政治危机的特点是:政府更迭频繁,“总统集权制”走入困境,联邦制度濒临解体,社会不满情绪加剧。俄政治危机导致俄对独联体国家影响力下降,并使俄美关系陷入困境。

  • 标签: 俄罗斯政治危机
  • 简介: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人口问题,2006年5月普京总统在年度国情咨文中重点谈到人口危机,并称其为“最尖锐的问题”,首次把人口政策提到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认为它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危和民族兴亡。为此,俄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人口增长的措施,旨在逐步稳定人口数量,并为今后人口增长创造条件。

  • 标签: 俄罗斯政府 人口政策 民族利益 国家安危 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