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晚近共和主义学者所着力阐发“第三自由概念”可以恰当地被理解为第二消极自由概念。这种消极自由概念恰切含义被阐释为“无支配”或“依赖之缺位”,从而在某些重要方面根本地不同于自由主义式以退守至私人领域为特征那种被阐释为“无干涉”消极自由观。它最初源于罗马式传统在自权人与从权人之间所做根本性区分,从而体现为一基于主体而得以界定自由理论,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与受启发于运动者不受外在障碍地持续其运动状态那种基于行动自身而界定自由理论之间不可公度。尽管共和主义式消极自由概念独特性常常遭受来自各种

  • 标签: 消极自由 共和主义 无支配 依赖之缺位
  • 简介: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可以说是西方乌托邦传统发展到巅峰阶段产物,作为现实对立面的存在,通过对现实进行批判,进而成为改造现实、推动现实发展重要力量。作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理论表达和论证,他本人早期《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有举足轻重地位。处于“断裂”前后共产主义思想是否有本质差异?能否进行统一理解?若着眼“一切人自由发展”这一崇高目的和归宿来加以理解,用之筹划未来社会蓝图并在现实社会实践中真正践行,就可以得出根本不存在所谓断裂,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现实极具启发意义。

  • 标签: 共产主义 “断裂” 自由发展
  • 简介:有关消极伦理与积极伦理区分构成了当前伦理学探讨一个话题。积极伦理主要是表明行为者应该做什么,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行为界限具有模糊性,同时积极伦理可能要求行动者花费应有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某种伦理行为。而消极伦理则通过道德禁令形式呈现出一边界清晰、定位准确、操作性强道德规范以及对想要避免之后果更为直接路径。不论是传统宗教教义,还是现代道德理论,似乎都呈现出人们对消极伦理偏爱超过了积极伦理。消极伦理在生态文明社会中表现为一放弃之美德,这种美德本质就体现在对那些过高物质追求和经济繁荣主动放弃上,而这种放弃目的在于对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利益和权利提供保障。

  • 标签: 消极伦理 放弃之美德 积极伦理 道德义务
  • 简介: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理解道德历史形态钥匙。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都是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得出正确结论。相应地有道德发展三形态论和五形态论,三形态论更符合道德内在精神。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现实社会主义道德处于物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独立性单子式道德发展阶段,虽然其起点比当时资本主义还低,但社会主义道德以其科学指导思想、先进政治制度和高尚价值追求为落后国家摆脱整体性道德、超越单子式道德、建立和发展人自由全面发展和谐型道德开辟了广阔前景。

  • 标签: 道德 历史形态 社会主义 方位
  • 简介:要清晰地刻画出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至今社会道德变迁简况,我们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道德自身范畴及其体系变化,而应放眼于道德所面临社会境况(尤其是社会交往形态变换),以及这些境况所衍生的人们对待道德态度变化。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正在迈入信息社会所分别对应交往形态——有限确定性交往、无限不确定性交往和无限确定性交往所引发道德变迁及其形成模式是:原村落道德、后村落道德及新村落道德。

  • 标签: 交往方式 原村落道德 后村落道德 新村落道德
  • 简介:本文将借鉴康德哲学资源来重新思考自由与恶问题。之所以以康德为中心,主要是因为康德与自由主义(Liberalism)之间存在着微妙关系。一方面,两者有很多共同价值诉求,如在凯克斯看来,"自由主义归属给个人核心重要性通过康德所表达自主观念得到极大提高";而在另一方面,康德与自由主义在诸如自主这样基本概念层面并不完全相同,而康德哲学复杂性与深刻性也许能为容纳这些基本价值提供另一可能空间。

  • 标签: 自由 善人
  • 简介:传统道德内化概念没有明确提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道德内化巨大差异,没有把道德内化逻辑层次、道德内化现实发展、道德主体身心成长过程进行明确划分,因而带来了一些理论上问题,清理此概念及相关问题,有助于相关伦理学理论完善。

  • 标签: 道德内化 主体性 反复性
  • 简介:"道德勇气"是敢于捍卫道德勇气,是解决道德困境关键。拉什沃思·M.基德尔将"勇气"分为两类:"血气之勇"和"道德勇气",认为二者最重要区别在于后者为道德原则所驱动。他把"道德勇气"视作三个概念领域交集:原则、危险和忍耐,认为"道德勇气"是一义务论式,而非后果论式。实际上,真正"道德勇气"呈现为一"混合"样态,不仅包括行为者动机和情感,更涉及对后果审慎衡量。道德勇气能够通过实践逐渐获得,它不仅是一德性,更是一能力。

  • 标签: 基德尔 道德困境 道德勇气
  • 简介:法律中包含了伦理性内容和技术性内容,从内容上看,绝大多数法律都有着伦理道德基础。道德法律化是立法中普遍现象,它经历了从伦理、物理再到法理,最后成为法律过程。道德法律化具体方式包括道德向法律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法律最后拥有了技术性和国家强制性特征。从道德法律化表现形态上看,它包括道德义务法律化和道德权利法律化,以及道德公法化和道德私法化。在道德法律化过程中,道德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法律价值基础,演变成一制度性伦理形态,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道德法律化 伦理 法理 法律的技术性
  • 简介:在伦理学研究中,道德想象力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术语。对许多学者而言,道德想象力合理性是一个悖论:我们既无法想象贫乏道德,也无法任由想象力在伦理学领域任意驰骋。康德关于两同情区分,承认了具有情感联结能力和理性认知能力道德想象力(同情)合理性,否定了同情心道德价值。认知与移情道德想象力分别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对道德影响和作用机制不同,将二者视为同一事物近乎矛盾。实际上,二者矛盾与道德固有的高远性与卑近性特质是相关,我们可能无法破解这一矛盾,可行选择是通过探究这一矛盾所形成张力以确定道德想象力范围。

  • 标签: 道德想象力 想象力 道德认知 道德理性 移情 同情心
  • 简介:大学精神是以至善为特征伦理精神,是伦理实体和道德主体统一,是大学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综合体,不仅反映着大学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而且规定着大学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发挥大学精神能动作用推进社会道德治理,一方面能够推动大学参与塑造社会伦理实体,形成更加民主、自由社会伦理关系和稳定和谐社会伦理秩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学道德教育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公民道德品质素养和道德行为,培育社会道德主体。

  • 标签: 大学精神 伦理 道德 价值 至善
  • 简介:<正>人类需要爱情。社会更需要对爱情问题进行研究。臧乐源教授觉得必须把爱情问题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系统探讨和研究。建立一门新学科——爱情,才能填补我国在爱情问题研究上空白。为此,他正在主持编写一部三十万字左右专著——《爱情》,该书从历史学、哲学、经济

  • 标签: 爱情 人类需要 探讨和研究 爱情美 历史学 问题研究
  • 简介:伦理学中的人格是对一个人形成稳定品格及道德行为总体概括。它与人道德品质密切相联,包含强烈道德评价因素。法学中的人格不仅指向个人,还指向具备一定条件团体。它无关乎人道德品质,却蕴含着个人在法律上地位与资格等指向与内涵。两者有着密切内在联系:后者是前者缘起与归宿,前者是后者制度确认与法律保障。法学中的人格概念是伦理人格在制度上衍生品,它产生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均源于后者,只是在从思想到制度演进过程中,其间道德意蕴和伦理内涵被逐渐抽离,最终使两者渐行渐远。

  • 标签: 人格 伦理学 法学
  • 简介:价值哲学研究取向,不仅指价值哲学研究者旨趣和在研究过程中所关注重点,更指把什么主体需要看作终极价值源泉和尺度,以哪一价值主体所追求价值为价值基点和目的,一言以蔽之,即是指以什么样主体所追求价值作为价值本位。自古以来价值哲学研究,虽然研究者观点人各不同,但存在两基本不同取向,即整体取向和个人取向。

  • 标签: 价值哲学 哲学研究 终极价值 价值主体 个人取向 研究者
  • 简介:乞讨已经成为一社会问题,乞讨在当代中国泛滥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比较大冲击,在如何对待乞讨和乞讨者问题上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价值观矛盾及其所引起道德困境构成了对乞讨现象争论焦点.我们必须把乞讨作为一手段和乞讨者对一生活方式自愿选择区别开来.如此才能对乞讨之中手段和目的关系、乞讨者和施舍者之间关系、乞讨者和管理部门之间关系进行恰当道德定位,并为处理乞讨问题提供依据.

  • 标签: 乞讨 乞讨行为 乞讨资格 道德困境
  • 简介:本文通过辨析韦伯经济伦理概念含义、韦伯对经济伦理研究方法、"韦伯命题"等,说明中国经济伦理学界对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理解是有欠缺,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对相关文本理解思路不恰当;其二,我们自身问题意识错位与类比错位。这些理解上欠缺,对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对经济伦理概念理解不当,导致研究方式偏颇,从而未能抓住当代经济伦理研究重心。

  • 标签: 韦伯 经济伦理 中国经济伦理研究 影响
  • 简介:《道德经》(非竹简本)中“德”概念从生成论方面来看,是一个相对于道特殊性概念,相对于万物普遍性概念,因而是一个共相具体和具体共相相统一概念,它位于超越实在和感性事物之间;《道德经》中“德”概念从认识论方面来看,是“谷神”实现原理,是一个精神生活形而上原理;《道德经》中“德”概念在道德实践上主要是“得”和“舍”相平衡原理。《道德经》通过“德”概念使得个体价值指向一个形而上、具有无限利益生存领域,从而具有提升现实人格意义。

  • 标签: 《道德经》 道德
  • 简介:在信息伦理学领域,存在着两不同研究取向:有些学者将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非规范伦理学来研究,而另一些学者则偏重于信息伦理学规范性质.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应当研究不同类型信息活动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发生伦理问题,而不能成为计算机伦理学、媒体伦理学、生物信息伦理学、网络伦理学集装箱.规范信息伦理学可以参考义务论、美德论、效果论分析框架,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方法.各国信息伦理学有本土化问题,但在全球性信息沟通中,应当实现不同信息伦理学整合.

  • 标签: 信息 伦理 信息伦理学
  • 简介:负责任创新(RI)是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科技伦理学界研究热点,其对创新过程及其后果中"责任"问题普遍关注引发了对责任伦理深刻反思。本文从追溯作为负责任创新理论来源之一责任伦理入手,基于文献分析系统考察负责任创新中"责任"概念理论框架,并提出负责任创新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技创新治理现实意义。

  • 标签: 负责任创新 责任伦理 概念框架 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