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于2020-04-24全身麻醉下行腹腔辅助直肠根治(低位直肠前切除)。探查腹腔无远处转移后提起乙状结肠系膜,超声刀游离出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静脉,分别结扎切断。继续游离乙状结肠以及直肠,游离直肠后间隙,于肿瘤下方使用腔下直线切割吻合器切断直肠。再切断肿瘤上方乙状结肠。使用管型吻合器作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切除直肠上段以及部分乙状结肠。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吻合术,外科 低位直肠前切除 端端吻合
  • 简介:摘要于2020-04-24全身麻醉下行腹腔辅助直肠根治(低位直肠前切除)。探查腹腔无远处转移后提起乙状结肠系膜,超声刀游离出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静脉,分别结扎切断。继续游离乙状结肠以及直肠,游离直肠后间隙,于肿瘤下方使用腔下直线切割吻合器切断直肠。再切断肿瘤上方乙状结肠。使用管型吻合器作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切除直肠上段以及部分乙状结肠。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吻合术,外科 低位直肠前切除 端端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和开腹结直肠根治两种式对结直肠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行结直肠手术患者共62例,随机分成腹腔组34例和开腹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血浆D-乳酸、血浆二胺氧化酶、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腹腔与开腹结直肠手术对肠道屏障功能都会造成损伤;腹腔直肠手术对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较开腹结直肠手术轻。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肠道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乡镇医院实施腹腔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胆囊切除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行腹腔胆囊切除,手术时的平均用时为(26.5±16.4)min,手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53.34±18.25)ml,平均住院时间为(4±2.5)天。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其中2例患者为切口感染,所占比例为4.4%,2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出现的症状,所占比例为4.4%。结论腹腔胆囊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乡镇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乡镇医院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及出血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均40例患者;参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胆囊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参照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腹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实验组,参照组的并发症产生情况,显著多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腹腔胆囊切除可有效治疗胆结石,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与开腹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普外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腹腔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切口疼痛程度、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应用腹腔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穿孔性阑尾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动脉先行的五步法腹腔脾切除(L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收治的11例行脾动脉先行的五步法L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41±10)岁;脾脏长径≥20 cm。患者均行脾动脉先行的五步法LS,中优先结扎脾动脉,经脾蒂上缘间隙充分游离出脾蒂,离断脾蒂后再处理脾上极的胃短血管。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脾动脉先行的五步法LS,中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75±47)min,中出血量(315±85)ml,术后进食时间(2.9±1.4)d,术后住院时间(11±4)d。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发热、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脾动脉先行的五步法LS优化了脾切除手术流程,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脾大 脾切除术 高血压,门静脉 肝硬化
  • 作者: 罗莹 程守全 孟庆涛 韩非 黄河 鲁世保 卫华 郭连瑞 李洪 薛张纲 王天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第九六四医院麻醉科,长春 13006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6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哈尔滨 15008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1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53,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37,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北京 100053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艳芳 王晋平 王永强 韩非 鲁世保 孟庆涛 黄河 尹春琳 郭连瑞 薛张纲 李洪 王天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晋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晋城 048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哈尔滨 15004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北京 10005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6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1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5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3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北京 10005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跟骨骨折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皮缘坏死、浅表感染等总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影像学结果,降低皮缘坏死、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病症进一步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64眼)为研究对象,全部患眼均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以及视力情况,同时观察随访末期中央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眼压分别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视力分别与术前视力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4眼患者中,术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54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0眼。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眼压降低明显,视力恢复较好,并发症发生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