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胰腺常见性肿瘤CT和MRI诊断法的影像差异特点。方法选取48例胰腺性肿瘤资料,其中胰腺浆液性腺瘤(SCN)15例,黏液性腺瘤(MCN)16例,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7例,分别使用CT(MSCT)和MRI诊断进行比较。结果MRI诊断正确率高于CT(MSCT),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MSCT)诊断胰腺性肿瘤都具有良好的诊断正确率,MRI诊断价值更优于CT(MSCT)。

  • 标签: MRI CT(MSCT) 胰腺囊性肿瘤 影像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与传统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PCRI)在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合并≤3 D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循证医学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ke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万方、中国维普数据库等,搜集有关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及其治疗措施的相关文章,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将术后裸眼远视力(UCDVA)、散光矫正量、术后残余散光、对比敏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视力采用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表(LogMAR)的形式进行记录。采用RevMan软件(Ver 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包含白内障患者352例(510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IOL植入联合PCRI(对照组)相比,Toric IOL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3 D的角膜散光在术后3、6个月UCDVA的更好[均数差(MD)=-0.04,95%CI:-0.07~-0.01,P=0.005)];植入Toric IOL组手术散光矫正量大于对照组[MD=0.56,95%CI:0.36~0.76,P<0.001;标准均数差(SMD)=0.94,95%CI:0.47~1.40,P<0.001];植入Toric IOL组术后1个月残余散光度数(MD=-0.13,95%CI:-0.21~-0.04,P=0.003;SMD=-0.34,95%CI:-0.59~-0.10,P=0.007)及术后3、6个月残余散光度数(MD=-0.30,95%CI:-0.51~-0.10,P=0.004;SMD=-0.84,95%CI:-1.42~-0.25,P=0.005)均低于对照组;植入Toric IOL组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1,95%CI:-0.08~0.11,P=0.77)。结论:与传统IOL植入联合PCRI相比,Toric 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合并≤3 D的角膜散光效果更好。同时,Toric IOL在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上略具优势,但其临床意义可能不大。二者在术后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散光人工晶状体 角膜缘松解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来我院接受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眼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个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研究要求的300例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并进行入组试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150眼)。实验组行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照组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组间差异性。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至两年的跟踪随访,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对眼表上皮修复时间、炎症反应、新生血管、视力等研究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术后眼表上皮修复时间方面,组间差异显著,且实验组修复时间(3.1±0.2)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3.3±0.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发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3%(P<0.05)。实验组术后视力提升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7%(P<0.05);实验组的移植成活率为95.33%,对照组的移植成活率为92.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疗法在对眼表疾病的治疗中可促进术后眼表上皮的修复和患者视力的恢复,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 羊膜 移植 眼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哈氏棒取出中的微创问题,减少哈氏棒取出的手术创伤。方法采用上下分段切口,分别处理棒体及上下钩和加强、张力钢丝,后抽出棒体,取出上下钩。结果18例中除2例因固定钢丝太靠近棒体中部而采用大切口外,其余病例均于小切口中顺利取出,出血控制在100-200ML,无须输血。结论利用小切口分段处理,最后取出哈氏棒的方法是一种可行、微创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哈氏棒 微创 取出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优质护理在子宫肌瘤切除中的相关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20例,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患者并发率进行收集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护理效果,但观察组在使用优质护理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并白内障疾病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在患者眼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持续三个月的数据观察,观察治疗疗效。结果:手术结束后,患者眼压逐渐降低,比较术前有较大的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视力较手术前得到了明显的升高,房前深度也得到了优良的恢复,术前术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疗效较好,值得各大医院采用此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儿行肾盂输尿管成形中双J管脱出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治疗的122例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中均留置双J管,观察双J管在中脱出的临床特点,总结中防治双J管脱出的经验和策略。结果中脱出12例,予以积极处理,均治愈,术后复查彩超显示双J管在输尿管膀胱内位置好。结论在肾盂输尿管成形中双J管自尿道脱出虽不常见,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做出有效处理,可影响预后。

  • 标签: 导尿管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肾积水 双J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铥激光前列腺剜除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对其展开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经护理干预后,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行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治疗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铥激光 前列腺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张力修补在嵌顿疝引起的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4年至2018年接诊的6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用传统修补,B组用无张力修补。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指标、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术后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3.33%,显效率是83.33%,有效率是10%,无效6.67%;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100%,显效率是80%,有效率是20%,无效0%。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比A组少。A组30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3.33%;B组30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6.67%。结论无张力修补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无张力修补术 嵌顿疝 急腹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1年9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予以观察组患者腹腔镜全胆囊切除,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后,其手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胃肠恢复能力好于对照组,两组间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全胆囊切除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腹腔镜囊切除术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9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应用抗生素在围手术期的意义。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胆囊切除患者中选出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在围期是否采用抗生素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围期未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围期采用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和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中出血量较少,两项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应用抗生素的有重要意义,能减少中出血量,还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顺利康复,有较高的临床用药价值,在实际的临床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用药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择期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抗生素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同一患者两侧膝关节使用间隙平衡(GB)和测量截骨(MR)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57例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双侧分期行TK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患者首次行TKA时随机采用MR或GB技术,对侧手术则用另一种技术完成。手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师主刀,假体均选择同一种假体。比较两种截骨技术行TKA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资料、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57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41例,首次手术年龄(68.5±4.6)岁(59~79岁)。随访(29.6±4.5)个月(22~39个月)。两次手术间隔(4.7±3.0)个月(0.5~12.0个月)。GB侧术后的引流量相比MR侧更少[(93.6±22.2)ml比(109.9±36.9)ml,P=0.003]。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GB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MR侧[(3.0±0.8)分比(3.5±1.2)分],活动度较MR侧高(105.7°±8.2°比100.2°±7.5°),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优于MR侧[(78.5±5.4)分比(74.2±6.3)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MR侧[(35.4±5.5)分比(38.0±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和WOMAC方面,两种技术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GB侧满意率为84.2%(48/57),MR侧为86.0%(4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两种技术在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54)。结论在无明显畸形的膝关节炎患者中,使用GB和MR技术行TKA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相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间隙平衡技术 测量截骨技术 屈伸平衡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治疗儿童肾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5例儿童肾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发育不良,其中4例为左侧,1例为右侧;2例为异位肾。5例均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治疗,分析其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安全性。结果5例均完成肾切除中无合并症,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55 min,估计出血量<10 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4~48 h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3~5 d。出院后随访1~6个月,无腹腔残余感染,无输尿管残端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治疗儿童肾发育不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其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肾发育不良的治疗。

  • 标签: 肾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检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的原则将这58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9例患者接受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观察组的29例患者接受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眼压、散光以及视力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均明显降低、散光与视力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0%明显低于对照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5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切口相比,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应用微切口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切口 常规切口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腔镜甲状腺切除对甲状腺癌(TC)大鼠模型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肿瘤组织中可溶性Fas受体配体(sFasL)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大鼠(动物来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C模型组以及手术组,每组20只。于TC模型组和手术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00 μl NIH3T3HOOK3-RET肿瘤细胞悬液以建立TC模型,手术组在完成建模后行甲状腺全切除,3组大鼠均培养8周。观察3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和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sFasL蛋白表达水平及其mRNA表达量,另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Tg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不同组别各项指标间差异,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q检验。结果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TC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明显增生,且具有严重炎性反应以及平滑肌肥大征象,手术组大鼠甲状腺切除后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好转。比较对照组,TC模型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3.51±0.32) ng/L]、IL-1β[(2.85±0.23) ng/L]、IL-6[(322.28±20.38) pg/L]、Tg[(110.25±14.85) ng/L]表达水平以及sFas(85.65±10.25)、sFasL(87.42±18.23)蛋白吸光度值、sFas(0.62±0.03)、sFasL(0.65±0.04)mRNA相对表达量(t=40.360、42.056、31.697、21.551、12.962、9.606、46.669、38.000,P<0.05)和手术组TNF-α[(1.39±0.11) ng/L]、IL-1β[(0.89±0.10) ng/L]、IL-6[(175.84±15.62) pg/L]、Tg[(72.32±10.12) ng/L]表达水平以及sFas(60.24±8.17)、sFasL(58.84±12.13)蛋白吸光度值、sFas(0.42±0.02)、sFasL(0.40±0.0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90、11.524、4.977、14.939、4.675、4.257、26.000、16.125,P<0.05);与TC模型组比较,手术组TNF-α(1.39±0.11) ng/L、IL-1β(0.89±0.10) ng/L、IL-6(175.84±15.62) pg/L、Tg(72.32±10.12) ng/L表达水平以及sFas(60.24±8.17)、sFasL(58.84±12.13)蛋白吸光度值、sFas(0.42±0.02)、sFasL(0.40±0.0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19、-34.950、-25.505、-9.439、-8.669、-5.837、-24.807、-22.361,P<0.05)。结论全腔镜甲状腺切除可以通过有效降低Tg、sFas和sFasL蛋白以及sFas、sFasL mRNA表达水平以及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抑制甲状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 标签: 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球蛋白 可溶性Fas受体 可溶性Fas受体配体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ilhaut-Cloquet结合顺行岛状复合组织瓣治疗复拇不等长的Wassel Ⅲ型多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对15例桡侧指体短于尺侧指体的WasselⅢ型复拇畸形,设计以桡侧指指动脉神经为蒂的含部分指甲、末节指骨片的岛状复合组织瓣,向远端推移后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重建末节指体。术后随访采用改良Wang-Gao评分及Tada评分对重建指外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顺行岛状瓣向远端推移4~7 mm,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21.3个月。重建拇指指甲宽度与健侧拇指比值93%~105%,指甲均表现为轻度隆嵴畸形,甲半月、甲皱襞、甲廓形态基本正常,根据改良Wang-Gao评分得分9~11分,优12例,良3例。末次随访指体无桡偏畸形,根据改良Tada评分得分3~5分,优13例,良2例。结论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结合顺行岛状复合组织瓣治疗复拇指不等长的WasselⅢ型多指畸形能获得较好的指体外观及功能,避免术后侧偏畸形发生。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畸形,先天性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在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性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100例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的方式来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实验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p<0.05,有明显的差异和对比;另外,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相比,实验组患者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对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骨关节炎疼痛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所以,在顾客创伤性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创伤性骨关节炎 应用有效性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与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在小儿隐匿阴茎成形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行阴茎成形的151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69例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为Z形皮瓣组;82例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为转移皮瓣组。Z形皮瓣组患儿年龄(5.23±0.58)岁;其中阴囊紧小33例,术前阴茎长度(3.06±0.25)cm;阴囊松弛36例,术前阴茎长度(2.99±0.28)cm。转移皮瓣组患儿年龄(5.20±0.63)岁;其中阴囊紧小39例,术前阴茎长度(3.04 ±0.30)cm;阴囊松弛43例,术前阴茎长度(3.04 ±0.24)cm。两组患儿年龄、术前阴茎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阴茎伸长长度及并发症(如阴茎体回缩、包皮水肿、包皮口狭窄、阴茎伤口裂开等)情况。结果151例随访6~12个月,阴茎外形满意,无阴茎头坏死,无尿道瘘。Z形皮瓣组中,33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较术前伸长(2.47 ±0.22) cm, 36例阴囊松弛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61±0.27) cm。转移皮瓣组中,39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90±0.16)cm,与Z形皮瓣组中阴囊紧小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皮瓣组中43例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2.79 ±0.18)cm,与Z形皮瓣组中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形皮瓣组33例阴囊紧小患儿中,阴茎回缩2例,包皮口狭窄1例,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2例;36例阴囊松弛患儿中,包皮水肿1例。转移皮瓣组39例阴囊紧小患儿中,包皮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Z形皮瓣组阴囊紧小患儿[2.56%(1/39)与21.21%(7/33),P=0.033];转移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中阴茎回缩3例,包皮口狭窄3例,阴茎腹侧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Z形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20.93%(9/43)与2.78%(1/36),P =0.038]。结论无论对于阴囊紧小还是阴囊松弛患儿,转移皮瓣组延长阴茎的效果均优于Z形皮瓣组,但转移皮瓣组阴囊紧小患儿和Z形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对于阴囊紧小患儿可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手术,对于阴囊松弛的患儿可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手术。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隐匿阴茎 阴茎成形术 转移皮瓣 Z形皮瓣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