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作为20世纪最为知名的美术家之一,傅抱石(1904-1965)生前参加过各种展览,出版了多本画册,他的绘画不断被人效仿、学习。然人们对傅抱石的关注似乎仅限于绘画技巧、风格样式等方面的研究,相关撰述大多是零散、片段的,对其艺术风格、历史成就的评析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对于这种状况,我们基本可以用评论性撰述来概括。傅抱石逝世不久,伴随着十年动荡的来临,傅抱石研究被迫停止了。

  • 标签: 傅抱石 艺术风格 风格样式 中国画发展 十年 图像学
  • 简介:1960年9月15日,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傅抱石(1904—1965)率领一批由久居江南的画家组成的江苏省中国画写生工作团一行十三人离开南京,“开眼界,扩胸襟。长见识”,历时三个月,相继走访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六省十几个城市,成为当时中国绘画界一件极为轰动的大事,也将1950年以来的中国画写生活动推向一个历史的高潮。

  • 标签: 傅抱石 延安 圣地 写生活动 1950年 中国绘画
  • 简介:根据叶宗镐研究,傅抱石从事仕女创作大概始于1940年12月,尽管他年轻时已偶涉人物画创作。当时,他为中苏文化协会主办“中国战时绘画展览会”创作《金昌绪〈春怨〉诗意》,突出反战厌战之主题。1943年以来,随着《杜甫〈佳人〉诗意》《白居易〈琵琶行〉诗意》《李白〈长干行〉诗意》《周裕度〈题吴启明柳枝〉诗意》等一系列描绘唐宋宫怨诗意画的出现,傅抱石仕女画风格逐渐形成。

  • 标签: 傅抱石 《游春》 赏读 杨柳 诗意画 1940年
  • 简介:横江阁外数帆樯,立尽西风鬓渐霜。只有乡心不东去,早随烟月上瞿塘。

  • 标签: 傅抱石 品读 意图
  • 简介:1939年4月,傅抱石跟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辗转来到重庆金刚坡,不久接受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主任吕斯百的邀请,重新执掌中国美术史教席,过起了平凡而宁静的生活。在教学和研究之余,傅抱石默默无闻地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实践。1942年10月,他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举办了较大规模的个人画展,成为其人生历程中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正如吕斯百所言"一个画家之发现"。

  • 标签: 傅抱石 政治部第三厅 吕斯百 中国美术史 国立中央大学 绘画实践
  • 简介:1950年代始,雨花台成了革命英烈的一种象征,具有非常特殊的革命怀想与历史记忆,在南京地区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南京风景的雨花台,逐渐成为傅抱石关注的绘画题材。1956年的雨花台写生较多地呈现出自然主义的倾向,尽管也有明确的政治意味,但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使笔墨语言表现力获得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后来,在日益泛政治化的社会氛围中,作为革命纪念地的雨花台景观在意识形态的强大作用力下形成了超乎个人意志之上的统一的创作规范,以一种宽博、高大、雄伟的画面格局,创造了一种浓郁、繁盛、谨严的审美风格,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从一般风景向一种特定山水,表现出一种与革命纪念地相吻合的庄严崇高的特定意境,实现了视觉语言、文化结构、审美趣味与时代题材的有机融合。所以,傅抱石的"雨花台图系列"不仅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而且生动见证了绘画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 标签: 傅抱石 雨花台 图式趣味 政治意涵 创作状态 风格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