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校共育中唤醒学生的自驱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学科网 zxxk.com学科网 zxxk.com

在家校共育中唤醒学生的自驱力

郑秀女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高级中学)   325800 

摘要:内驱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它能够使孩子保持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孩子更加主动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全面的成长和发展。但对于自觉性不强的孩子来说,单靠学校或家庭的作用,很难形成自驱力。因此,这就需要家校共育、同心守护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为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激励机制提供积极的条件和环境。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想要点燃这把火,需要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内在驱动力。

目前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上课迟到、不交作业,反复开导,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归根到底这都是学生学习自驱力和自律能力的缺乏。那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怎样让一个孩子产生内驱力和自律的呢,本人认为需要家校共育,一起来为孩子的成长创造积极的条件和环境。

关键词:家校共育;高中生;自驱力

一、家长先行,与孩子共成长

首先,尽量给孩子们创造适合学习的空间环境。我们不是逼迫孩子去学习,而是应该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会自动自发的去学习。这一点在干扰因素太多的现代,特别重要,是手机、游戏机等我们要做好控制,做好减法。在我们创造的环境里,让孩子觉得除了读书学习,没有什么别的可干的,或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孩子就会自发主动的去学习,变为内驱力。

其次,提倡家长朋友们要加强学习。按照教育规律行事,和学校一起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促使孩子“走向自主”,促使他懂得规划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获得感,即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有勇气驱动自己面对困难,战胜自己,迎接挑战。

再次 ,努力成为你希望孩子要成为的那样的人,做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复制品,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所有品格的起点,每个人接受最早、受到影响最大的便是家庭教育。父母优秀的一面会影响孩子,“有毒的家庭之爱”也会代际传递,无论刻薄与暴力还是有温度的亲情,都不要低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父母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是好的教育?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家产并非房子和存款,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习惯好、爱读书、有公德心、孝顺父母、有时间观念、有规划意识、语言风格、对人对事的态度等,就是家教、是家风,是父母的身先垂范。

最后,改变教育方式。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讲道理、批评教育或打骂等,长此以往,效果不仅不大,还经常起反作用,轻的招孩子烦,重的学会撒谎、厌学等。家长应多关爱、关心孩子的成长,尽量的避免外出,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减少批评,多鼓励。

家庭是整个教育的基石,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亲子之间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18岁之前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的过程,不仅仅是家长付出心血和耐心,往往也是我们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父母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呢?我们家长身上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家长好一分,孩子好十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以,我们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持续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学校助力,唤醒学生内驱力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觉醒”当是教育追求的最终方向。我们作为教师,教给孩子多少知识,引领孩子考取怎样的名牌大学,都无法与“学生内驱力觉醒”相比较。当每个孩子真正的内驱力被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自我发展意识等等终将被孩子实现。而被我们培养出来的众多的“高分数人才”,如果他的内力没有被激发,一旦遇到困难,他只能选择放弃——因为他真的不具备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为此,本人认为从学校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去努力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1.积极的教育理念,包容的教育环境,友善的教育行为和开放的教育评价。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

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就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内在力量的源泉。作为教师要想尽办法把学习过程设计得既有难度又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探索的艰难中去体味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把“攀岩活动”变为“平地行走”,高中生还是愿意“登上险峰”看“无限风光”。 努力培养这种“永攀险峰”的愿望,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工作。

2.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80%是在课堂上施加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高效课堂是最有效的途径。这需要教师:一,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学习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要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自探究知识、善于思辨,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整理归纳,才能真正锻炼自己思维,发展自己能力。 二、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在刻板地求同思维,则无新意趣味可言。如果学生学习过程平淡无趣,那么令学生会厌烦不已。只有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学习,教学生用“旧知”去发现“新知”,引领学生在寻求知识中体验进步的喜悦,在讨论理解知识时体味学习的乐趣,在得到教师的指点肯定赞扬时去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学习过程才会充满愉悦的情感体验。

3.丰富的主题活动。马斯洛认为,人类有多种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不断落实行动,实现更高级别的需要,对于高中生而言,自我实现是高级别的需要,只有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实现较低级别的需要,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以实现高级别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的提升。学校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设计自己、规划自己,唤醒主体需求、明确成长责任、实现自我成长。

4.密切的家校联系。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离不开家庭的作用。建立利于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沟通环境,用爱心、恒心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最大的支撑。如“八类”学生的家访,了解了学生成长的复杂性,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教师用真情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路虽远,行之将至;事虽小,做则必成。家校共育是一座桥,一端连着学校,一端连着家庭,我们一如既往共建共育理念,携手同行为孩子打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美好空间。

1

学科网 zxx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