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吴福山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小学  137718

摘要:在当前新发展趋势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需要采用切实可行方法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水平,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为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主导者,在数学课堂上帮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促进核心素养培养。本文以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能够提升学生积极性,进而加强其核心素养。只有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学习、社会和情感能力,才能真正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牢固基础。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有效评价、教学方法单一、未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不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重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教师可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全面提升数学思维、方法、技能、情感和价值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时,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优化教学设计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帮助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首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过于笼统。例如,“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的目标,无法给学生一个清晰学习方向和目标,也难以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有些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过于宽泛,没有具体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能设计一个“加减法练习”的目标,但没有明确说明要练习哪些类型加减法,这样学生就无法有效地提升数学能力。

其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脱节也是一个问题。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忽视核心素养要求,导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脱节。例如,教师可能设计的数学练习与核心素养没有直接关联,学生完成后并没有提高核心素养,从而整体效果不佳[1]

(二)教学缺乏有效评价

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有效评价是一个问题。很多教师通常只注重学生成绩,而不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另外,教师常常采用单一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希望学生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然而,当前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学缺乏多元化教学手段。传统数学教学通常只注重传授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而忽略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学缺乏启发性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灌输知识,而忽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2]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确保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并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要求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确立知识技能目标,即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概念、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其次,教师需要设定问题解决能力目标,即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数运算问题,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最后,教师需确定沟通表达能力目标,即学生能够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分数运算的过程和结果,以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例如,在“分数”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操场集合,并分别标记处1~10米的距离,由老师喊出十分之几减去十分之几,同学计算计算后,在最后的结果处进行集合。比如:教师喊出十分之七减去十分之一,学生通过计算后,到标记为十分之六的位置进行集合。通过这种游戏可以将分数具象化,使学生正确认识分数代表的含义,同时也能练习学生分数计算能力。

(二)加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为了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除了传统考试和作业评价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口头评价、小组合作评价、展示评价等方法来评估学生学习情况。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设计差异化教学任务和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思维过程,评价解题思路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核心素养水平。除了多种评价方式之外,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教师还应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及时给予反馈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对于帮助学生素养提升至关重要。

例如,在“简易方程”课堂教学中,在最后五分钟进行教学评价,教师与学生公共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如: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之后再由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说出自己对于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帮助本节内容记忆知识点,通过自我评价,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三)采用科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要运用多样化、启发性和互动性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当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游戏化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教师还可采用启发性教学策略,例如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采用互动性教学模式,例如问答互动和合作探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例如,在“长方形面积”教学中,先由学生列举周围一些物体的面;有物体面大小的对比引出面积定义:物体表面积大小叫做面积。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其他物体的表面积。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面积,总结出平面图形大小就是平面图形面积。最后让学生通过定义区分周长和面积这两种概念,以便更好掌握所学知识。

结束语:总的来说,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并注重培养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成绩,还能促进学生长期发展。为此,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明确教学目标、完善评价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并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远.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智力, 2022, (23): 147-150.

[2]张斌.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J]. 文理导航(下旬), 2024, (06): 16-18.

[3]孙雪群.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设计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4, (09):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