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方法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方法探索

赵凯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在党的二十大重要决议中,人才强国战略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高度,着重强调了培育具备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国家长远繁荣的重要性。在这个背景下,高技能人才被视为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强化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下简称《策略》),明确了目标,旨在塑造一群热爱祖国、忠诚事业、技艺超群、素质全面、规模庞大且结构优化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新时代的技术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导向。为了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两办的指导文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动员技工院校,充分发挥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石作用。他们大力推动以实践为导向的工学融合教育模式,倡导“德育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深度融入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致力于培养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俱佳的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将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成为新时代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方法

1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育的实践中,技工院校尝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虽已初见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尽管专业设定中概述了思政教育的基本框架,但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并未形成明确且系统的路径,呈现出分散、肤浅和无序的特点。课程思政与传统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专业教育的特色鲜明度有待提升。教师在实施一体化课程思政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课程内隐含的思政价值挖掘不够深入,往往采取直接嵌入的方式,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内容脱节,育德与培技功能未能有效结合,形成了一种孤立的“盆景式”课程思政现象,未能实现思政、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有机融合。目前,与各课程相配套的数字思政教育资源匮乏,主要依赖教师的个人收集和使用,形式、内容、匹配度和数量都难以满足系统化特色课程思政的需求。在评价体系中,虽然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和素养提升,但对于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估尚显不足,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的评价框架,将思政要素融入专业和课程评价,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三层四维五化”工学一体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2.1树立系统设计思维,构建“阶梯化”德技并修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如同稻谷需在适宜的时机接受滋养,因此,我们必须以整体视角推动"育人立德"的教育理念,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以及职业发展导向,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为此,我们着手构建一个递进式的德技融合的校本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强化思政教育的核心引领作用,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本。首先,我们依据国家颁发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指南,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区域行业和企业调研,深入了解不同层次技能人才所需的岗位能力、道德素养及职业精神的具体需求,从而积累丰富的课程设计素材。其次,我们将课程设置与中国的现代化技能人才标准和技术创新趋势紧密结合,融入新的思政教育元素,精准调整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等各级别课程中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思想素养的教学重点,确保技能人才培养的独特性和针对性。再者,我们运用鱼骨图分析法,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提炼出与技能点相对应的思政要素和素养点,坚持将价值观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将其转化为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实质性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适应、稳定、发展和提升,我们精细规划每个阶段的重点学习任务,形成一个有序且富有弹性的学习路径。这样,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更注重他们在实践中提升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以期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2树立学生中心思维,建设“浸润化”课程思政环境

在工学一体化的课程思政实践中,我们遵循“显性与隐性并举”的核心策略,注重细节与全局的融合,致力于构建一个深度融入的课程思政情境,以期实现内容、形式、方法和环境的全方位共鸣,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我们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倡导“学习与工作共生”的理念,引入行业最新标准,实施“模拟企业”管理模式,引入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岗位挑战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职业认同,形成严谨的职业素养,并逐步塑造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其次,我们在学习环境中融入企业先进技术标准和优质文化元素,如企业文化与专业精神,通过细致的空间规划、个性化的工作岗位设计以及文化展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与工作交融的文化氛围。这种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如同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在文化的熏陶中不断成长。最后,我们秉持“大思政”视角,构建起教师、班主任、家长和企业导师间的持续互动平台,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校内生活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立体的协同育人网络,全方位助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成才之路。

2.3树立成果输出思维,健全“全程化”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针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具体目标,我们细化评价方案,依据任务内容、学习环节和实践活动,确保知识、技能、思政素质和素养的评估既可度量又可控,并与学习过程紧密同步。这包括设计针对性的任务评价,涵盖学生的认知、实践和品德成长。其次,根据不同课程的价值定位,我们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特别强调思政元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完善课程学习评价,从成果展示、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等多维度全面衡量学习成效。这一评价过程强调动态调整,旨在持续提升学生价值。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的专业培养目标,我们推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由教师、企业及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我们同样重视他们的思想成熟、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以此全方位评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助力学生的技能发展和国家建设,推动专业特色化与高质量教育的深度融合。

结论

工学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教师和学校共同发挥作用。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应充分挖掘自身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创新潜能,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改革传统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理念,使爱国情怀、强国抱负和实际行动自然融入专业实践之中。学校层面,则需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以“立德树人,铸魂育才”的核心使命为指导,紧跟科技和社会变革的步伐,实施“三维五层六化”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模式。通过营造一个以思政为导向,德技并进,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教育环境,推动各参与方同步共振,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这样,不仅能打造出卓越的教学场所,精品课程,以及行业标杆专业,而且能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推动学校的内涵式和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鸿伟,郭卓群,付艳,张瑜,邢雯.“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22(10).

[2]黄祺,朱玮.“德技并修”理念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2(10).

[3]房晶.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劳动教育”顶岗实习融入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下).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