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布之物·“创”新之玩——玩转伞布课程故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研”布之物·“创”新之玩——玩转伞布课程故事

李诗瑶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心幼儿园

一、活动由来:

起源于近期我们早上在做早操的时候,在我们早操的场地后面,施工员叔叔正在给我们造一个器械架子,一旁的迷彩色的布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这时,母绍睿问施工员叔叔:“这是给我们户外的时候打仗用的吗?”施工员叔叔微笑着回答:“这是给小朋友们在户外器械架子盖住材料用的。”我们的天天在旁边叽叽喳喳和旁边的小朋友在说,这样子的伞布我们家里可多了,妈妈整个店里都是这样子的布,这句话启发了我。这不,我们崧厦每家每户最多的就是伞布了,孩子们对于伞布的经验也不少。根据孩子的兴趣,我们开始了玩转伞布游戏,孩子们很是喜欢,一个个的讨论着要如何玩。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本土资源融入课程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文幼儿在户外结合崧厦丰富的本土资源生成的游戏案例“玩转雨伞布”的分析,解读幼儿在游戏中的创玩。推动主题下的生成活动——““研”布之物·“创”新之玩”的活动实施。我们拉开了玩转伞布的课程故事序幕。

二、活动过程:

  1. “布”期而遇

伞布,我们崧厦中国伞城,在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园里孩子们和伞布邂逅了一段有趣的玩转伞布的故事,让我们“布”约儿童,走进伞布的世界把!

伞布在哪里玩?我想怎么玩?我来做计划

前期因为器械棚的伞布,引发了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以为这是给他们的户外器械,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将伞布投入到户外的活动中,孩子们拿到伞布很开心,一群人开始议论起来,安七说:“这个伞布我们在哪里玩呢?”孩子们开始寻找场地,在寻找场地的过程中,天天说:“我们家的雨伞布可是很大,孩子们先来到了秘密花园,秘密花园地方太小了,雨伞布都放不下,那是否还有其它地方满足雨伞布游戏的需求?讨论中,孩子们来到了好几块户外场地。最终,孩子们借用了在大三班在“玩转线圈”的迷宫的场地进行玩转伞布游戏。

那雨伞布可以怎么玩呢?天天说:“我想玩雨伞布迷宫。”因为先前有玩过线圈迷宫,所以孩子们拿到了伞布后,也想来玩一玩雨伞布迷宫,还有的孩子说:“我想玩拔河、想玩迷宫、想玩跳格子.......”

在收集材料过程中,除原有材料外,是否还有其它材料可以与伞布一起进行游戏的呢?讨论中,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如在我们雨伞布迷宫里需要给它立起来PVC管的树枝、纸筒芯等棍状材料,代替固定的底座的奶粉罐等桶状材料,孩子们还在老师“雨伞布迷宫”的启发下,想到了自然材料的木块等其它材料。

2.“研”布之物·“创”新之玩

(1)观察比较中寻找创新玩法的机会

选择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游戏的材料。

在几次活动后,孩子们发现三角形伞布滑梯,小朋友们一直要摔跤,几次之后,都不愿意在过去了,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游戏的不同。观察中,孩子们发现布材质不适合做滑梯,自制滑梯太容易摔跤了,如何将伞布玩的更创新呢?引导孩子探究不同玩法的情况。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现调整了伞布的玩法沉浸在玩转探索伞布游戏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搭建游戏场:根据计划和选择的材料,幼儿和同伴进行材料的组合搭建,尝试玩法: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充分的玩。

(2)有效行动实施孩子更多创造的设想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遵循这一理念,户外自主游戏中,我们会创设大量机会,鼓励孩子在双手实践中实施各种设想,促进创造力创新活动的发展,以下结合伞布跳格子游戏进行分析。

在当孩子在活动中一直重复进行跳数字格子,在实践中根据线索有依据地推断、寻找答案,因为“孩子寻找答案的过程,亦是引发其充分想象、创造的过程。

例:孩子们通过辩论将导致“数字跳格子”的原因聚焦于单一玩法。孩子们提议将在格子里放入指示标志,但是指示标志用什么做呢?安七小朋友们立马说了,我们可以用飞行棋呀。第二次,安七拿着我们教室的飞行棋放入在格子内,一旁的母绍睿说:“这棋子太小吧,我都看不清楚它长什么样。” 讨论后孩子们开始去寻找棋子了。孩子们去问了木工坊的王老师,借了木块来,开心坏了,刚刚好,还能在木块上绘画指示标记呢。  

(3)有设想要行动——定规则

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让“设想”成为创造的可能,我们要调动孩子运用自己的双手在实践中行动,使设想更能立足于现实,更具实用性。

例:孩子们发现有了指示标记的木块确实比之前的数字格子好玩多了,如何让他变得更好玩呢?我们的想法是否有效?老师请孩子们到游戏中验证。结果发现,我们的跳格子游戏就是我们餐后游戏和我们平常在玩的飞行棋一样,认真的在观察之后,我们的大格子里也可以变成连跳连飞的模式啊,这时候,孩子们的兴趣高昂,马上就去制定了计划。

(4)有技能要内化——加情境

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碰到的实际问题,提供适宜的支架,或提供最接近孩子能力发展水平的方法,帮助孩子习得技能。

例:跳房子孩子们开始因不好玩到不会玩直至现在的双人玩法。在活动的时候,我看着一个格子里怎么进去了四个人,不是应该两人吗?一旁的安七说:“李老师,我们正在比赛呢,我们两组开始进行比赛,看看那组能先跳出格子,走出出口,一开始,孩子们因不会玩,设想就此搁浅。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学会了不少的方法进行游戏,跳格子时再也不怕“不会玩、不想玩”的问题了。

分组实践:进行观察,从比较中分析、发现其差异,进而引发独特的想法。

3.资源的价值性——缺乏推进性

将资源利用到在玩中对自己所作的计划,不断地调整,反思,获得提升。

例:在不断反问与思考中,孩子们对“玩转伞布的可能最终聚焦于创新和多样玩,并询问老师的意见。老师建议可互相辩论,孩子们立刻自发分成两组,开展辩论会。

三、活动反思:

结合本土特色资源,有效的把握幼儿自主探究式的游戏,让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源于兴趣,促发展

从发现到协商尝试、调整 完善直到完成复杂伞布的搭建,整个游戏过程教师充分尊重和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有意识地支持他们的分享、发现、探索、研讨,从不同角度促进了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2.源于实践,促探究

纵观整个游戏过 程,从源于兴趣的“如何玩”,上升到讨论“有趣的跳格子”,之后又进一步探索“多样玩法”等,可以看出,幼儿对伞布制作的跳格子探索极具连续性,且一步更比一步深入。

3.源于问题,促思考

终坚持问题导向,教师抓住问题契机,引导幼儿学会关联、拓展、迁移和运用等思维方法,帮助幼儿找到了“利用游戏材料,重新布置空间格局”“重组游戏材料,提高趣味性”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提升了幼儿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