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道德判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人际关系与道德判断

张新

贵州师范大学  河南商丘  550025

摘要:传统道德判断使用陌生人情景来突出道德行为的意图、因果关系等,但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与现实世界的道德判断不相符。现实中,道德判断受到评价者、行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将关系纳入道德判断的研究增加了方法论上的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解决这一挑战。

关键词:道德判断;人际关系;关系调节理论

前言

传统关于道德判断的研究通常使用电车困境或人行桥困境,尽管这种研究范式揭示了许多影响道德判断的因素,但是这些场景与日常道德决策差异很大。在探究认知共性的过程中,道德心理学通常关注道德行为的抽象结构,而忽略了相关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将一个胖子推下人行桥可能会引发人们的道德错误判断,但是错误程度也会受到推下去的胖子是谁?你的亲人或者陌生人?过去关于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大多以对陌生人的判断和行为为研究对象。这种陌生人-陌生人的范式促进了道德判断的研究。但是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道德判断都与陌生人无关。因此,关于陌生人-陌生人的研究使得道德心理学出于危机中。它忽略了关于人际义务、内群体偏爱的重要性。最近的研究开始关注到人际关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本文探索了道德心理学的哲学根源以及对行为结构的关注。其次,以人际关系为主线,梳理了人际关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将人际关系纳入道德判断的研究可能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1人们如何做出道德判断

道德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行动以及为什么有些行为是对的或是错的。伦理学家强调对行为的道德判断标准应当遵循普遍性和非个人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道德准则对所有人都有效。基于这一原则伦理学家提出了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义务论认为,行为具有内在的道德价值,不受行为背景和环境的影响。这种内在的价值不可以进行衡量和比较。功利主义认为正确的道德决定是导致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的决定。用边沁的话说就是“衡量对与错的标准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道德心理学通过研究人们实际上如何做出道德判断和决定,揭示了可以预测道德判断的一些因素,如作为和不作为、故意行为与意外行为、违反规范的行为存在与否等因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由于道德判断遵循普遍性和非个人性的原则,传统关于道德判断的研究通常缺乏人际关系的信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道德判断时,通常知道某人做了什么(行为)和他们是谁(与评价者的关系、与接受者的关系)。这些信息对评价者做出道德判断很重要。例如人们对陌生人和配偶做出的道德判断通常会有差异。道德心理学对普遍原则的重视削弱了其发现的结论的现实性。为了研究的现实性,研究者在研究道德判断时应该考虑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包括行为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行为者与评价者的关系、评价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以及不同人际关系在不同行为中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2行为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道德判断具有可变性,例如一个人可以轻易的为一个饥饿的人提供帮助却没有这样做。如果这个人是孩子的母亲,人们会认为她应该受到谴责。但是如果这个人是餐饮店的老板,人们可能不会认为老板应该受到谴责。关系调节理论可以解释这种可变性(Rai & Fiske, 2011)。RRT认为,人们做出道德判断不仅依赖于道德规则或结果,也依赖于道德事件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及评价者如何解释这种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四种类型:公共共享、权威等级、平等匹配、市场定价(Fiske, 1992)。它们分别通过团结、等级、平等、公平动机来协调行为。因此,完全相同的行为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主要取决于所涉及的关系类型。不同的关系会激活不同的道德动机,因此对行为产生不同的评估标准。

3评价者与行为者和受害者的关系

即使行为者在相同的情况下做出相同的行为,道德评价也会因评价者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评价。相比于男性,女性在道德判断中更关注关怀、纯洁和公平。个体当前的情绪状态、认知负荷、权力感等都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除了评价者个人因素以外,评价者与行为者、接受者的关系也会影响道德判断。亲密他人做出不道德行为后,人们倾向于将行为的消极后果最小化,对行为的道德评价更宽松,将道德违规行为归因于情景因素。但也有研究发现,与行为者的亲密关系并不会改变评价者的道德判断。虽然亲密关系改变了人们的道德决策,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不道德行为的评价。人们对亲密他人和陌生人的不道德行为的道德判断并没有差异(Weidman et al., 2020)。在对酗酒者的饮酒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亲密关系也没有影响人们对酗酒者的道德评价。出现这一差异可能是因为评价主体的不同。研究发现评价者进行行为好坏判断会受到社会亲密度的影响,但是在错误判断时不受其影响。在道德错误判断时很大程度上独立于行为者,而好坏评价受到行为者、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道德二元论的核心是感知道德伤害。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会表现出移情反应。如当人们处于亲密关系中,对亲密他人的疼痛反应会表现出与自己疼痛相似的神经反应。感知到的伤害导致行为被判定为不道德。因此与接受者的关系也会影响评价者的道德判断。相比于陌生人受到伤害,人们认为伤害亲属的行为更不可接受。相比于普通朋友,人们认为侵犯亲属权利的行为更不道德。但这种现象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欧晓莉 (2011)发现,在杀一救五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判断中,人们认为杀害亲人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杀害陌生人的行为是罪不可恕的。总之,评价者与行为者、接受者的关系会影响评价者的道德判断。具体的表现方式可能会因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而不同。

4 总结与展望

行为者与接受者关系的变化会影响道德判断。评价者与接受者、行为者的关系同样会影响道德判断。但是同时操纵多种关系会带来方法论上的挑战。当研究涉及多种关系与多种行为时,存在多种交互作用会难以达到足够的统计检验力。道德判断是对行为好坏的判断。同一关系在不同行为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道德判断。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关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在不同行为中的差异。

参考文献:

Fiske, A. P. (1992). The four elementary forms of sociality: framework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social relations. Psychological Review, 99(4), 689.

Rai, T. S., & Fiske, A. P. (2011). Moral psychology is relationship regulation: moral motives for unity, hierarchy, equality, and proportionality. Psychological Review, 118(1), 57.

Weidman, A. C., Sowden, W. J., Berg, M. K., & Kross, E. (2020). Punish or protect? How close relationships shape responses to moral violat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6(5), 693-708.

欧晓莉. (2011). 距离远近和关系亲疏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 硕士, 广西师范大学].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1246751.nh&DbName=CMFD201

姓名:张新(1997)  女 汉族 籍贯:河南商丘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单位所在省市:贵州省贵阳市 邮编:550025